《硅谷的那些牛人》
第28节

作者: 先生会算命V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种情况下,斯坦福夫人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挺直了脊梁,勇敢的迎了上去。在此之前,她的丈夫铁路大王老斯坦福声名远扬,她只能陪在丈夫左右,相夫教子默默无名。但是从这一刻起,斯坦福夫人将以勇气、智慧和对斯坦福大学无私的付出而受世人尊敬。
  日期:2014-07-22 09:43:02

  天无绝人之路的原因在于,人TM的都是逼出来的。
  斯坦福夫人穷途末路之际,突然间灵光一现,想起丈夫生前曾买过一份可以分红的保险,如今每年的分红可以达到一万美金。
  一万美金在当时来说是笔大数目,足够维持斯坦福夫妇一年贵族生活的所有开销。
  为了省出这笔钱,斯坦福夫人开始节衣缩食,将这份分红全部用于维持斯坦福的正常运营。在斯坦福夫人的带头下,教授们也开始勒紧裤腰带上课、做研究,表示要与斯坦福夫人一齐共度难关。没想到这一招居然还颇有成效,斯坦福大学在濒临关门之际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
  这点杯水车薪显然无法解决问题。
  于是斯坦福夫人亲自动身去往华盛顿。在那里,她展示了她卓越的胆识,只身一人找到了总统克里弗兰,请求他的帮助。最终在总统的帮助下,美国最高法院解冻了斯坦福夫妇的资产。斯坦福夫人之后又将这些资产,总共一千一百万美元交给了学校的董事会。
  第一次危机在斯坦福夫人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下,得以安然度过。但是随后而来第二次的危机,却成了斯坦福崛起的契机。
  日期:2014-07-22 09:44:19
  斯坦福的崛起
  二战后的斯坦福,顶多只能算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而且还地处西部荒蛮之地。名气小、地段差、品牌弱,这样的二流大学,别说跟哈佛、耶鲁等名校一较高下,就算是能维持现状把买卖做下去,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说到底还是一个原因,没钱。
  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并且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盛顿、纽约),要争取到政府的资助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斯坦福大学只能自主招生、自行收费、自负盈亏。当时毕业生捐款资助母校的案例还不多见,再加上斯坦福大学也不是什么名校,出去的学生能混个有头有脸回来的也不是太多,混成有钱人之后捐助一大笔钱捐给斯坦福的就更少了,所以斯坦福的这部分收入基本不多。

  凭借着斯坦福夫妇当初的那笔巨款以及在此之后其他人的一些资助,斯坦福大学能撑过大半世纪,已经着实不容易了。在那种入不敷出,财政危机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继续撑下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跟第一次危机一样,关门也只是迟早的事。
  这一次,校董事会们可不能指望斯坦福夫人死而复生,然后不知从哪里再弄一笔巨款出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即便是这次的危机挺过去了,但是入不敷出的问题一朝不解决,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依旧还是得关门。
  当然,下次关不关门是以后的事,现在得先解决这次关不关门的事。
  日期:2014-07-22 09:47:03

  而在斯坦福大学旁边的旧金山市,却是另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战之后,电子工业蓬勃发展。旧金山这个先前不知名的小城市突然间变得热闹起来,原来这里盛产一种电子工业上颇为稀缺的金属——硅。大量的电子公司、高科技公司希望在这片区域安营扎寨,斯坦福大学周围的空地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水涨船高,斯坦福夫妇留给斯坦福大学的空地这时的价值比起当初已经涨了数百倍。大家都看到,这块空地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建成了斯坦福大学,其余的都用来长草。
  那么能不能把长满荒草的地,卖一部分出去,来缓解斯坦福大学的财政危机呢?
  很可惜,斯坦福夫妇早就料到将来这帮人会打这块地的主意,所以在遗嘱中规定学校永远不许出售土地。

  当然,遗嘱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学校即将倒闭和遵守遗嘱两相比较,孰轻孰重,相信不难判断。为挽救学校,出售少许土地,这个理由怎么都说得过去。
  然而校董事会的人却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干,他们宁愿学校关闭,也不愿违背斯坦福夫妇的遗嘱。这种精神,我们将其称之为现代契约精神,这群人,我们称之为死脑筋。
  日期:2014-07-22 09:47:55
  当然,聪明人也不是没有。
  困境在遗嘱中,那么出路也必将在遗嘱中。
  遵循这一原则,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花了几天功夫对遗嘱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研读,终于让他找到了一条一劳永逸解除困境的出路。

  几天之后,斯坦福大学传出一个消息,并且这个消息以瘟疫蔓延般的速度在那些对斯坦福大学周围土地虎视眈眈的公司中流传开来。于是这些公司马不停蹄地赶到斯坦福大学,签订合约将斯坦福大学周围的土地承租下来,期限为99年。这些拿到了承租合同的公司立即开始兴建厂房,一批新兴的电子科技公司从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原来斯坦福夫妇的遗嘱里面,只规定了不允许售卖土地,但是没有讲明不可以出租。而那位教授在参研遗嘱之时,灵光一动的想法,竟给这场危机带来了转折,同时也将斯坦福往世界一流高校狠狠地往前推了一把。
  很多年后,这些公司兴建厂房的地方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硅谷”,而这位教授,也由于他的贡献,被称之为“硅谷之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