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25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本来是“宗主国”,结果和日本一下子成了“平等”关系,还赔了钱,老李的谈判技巧果然独到。即使如此,作为胜利的一方,清廷还是很满意,终究是比上次胜利之后和法国签的那个合约占便宜多了。
  清廷的精神胜利法果然比阿Q还强大。
  伊藤博文不仅满载而归,还牢牢记住了李鸿章竭力维护的这个让人闹心的袁世凯。
  我把仗给你打胜利了,你自己没有把握好,谈判谈成这个样子也就不怪我了,何况我一个芝麻小官,太大的事我也做不了那个主。这应该是袁世凯此刻的内心独白。
  善后问题解决,大会圆满结束。
  自此,清廷从事实上开始失去宗主国地位,更为中日甲午开战埋下了最为直接的伏笔。
  清廷和日本的军队撤了之后,俄国乘机而入,和日本一样,他也要找个代理人,除了一人独大的闵妃集团,看来没有更好的人选。闵妃看如今清廷已班师回国,日本在不远的东京虎视眈眈,随时有卷土重来的架势,既然你清廷软了,我只好再找一个更强大一些的后台了,也算是在你日本面前狐假虎威一把,免得你再来没事找事。
  清廷很明白,朝鲜局势已今非昔比,要想对这个聪明的女人加以掣肘,最好找第三方势力好好看着她,就算没本事看得住,至少也能威慑一下。

  深谙政治规则的李鸿章在考虑这个问题,他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名字,李昰应。
  伊藤走后,李鸿章叫来了正在旅顺处理海防事务的袁保龄,从一开始袁世凯拿生病做托辞,死活不来见他,他就知道那小子不可能再接下这个差事了。李鸿章决定走个弯路,他知道,有时候弯路是最好的捷径。
  袁保龄内心里是不愿意自己的侄儿去冒这个险的,当初有清军壮胆的时候他都提心吊胆,劝袁世凯去北洋水师里找个活儿干,一辈子平平稳稳当个公务员也就行了,没必要为了逞一时之能去冒这个险,甚至连让他回去继续参加高考的路子都说了。
  袁世凯又何尝不这样想呢,如果不是,他就不会一溜烟从朝鲜跑回来那么迅速了。
  当初我干得好好的,打跑了日本保住了朝鲜,还为领导和国家长了脸,本以为是大功一件,结果弄出个狼狈逃走的结局。眼看刚回家两天你又来催,这回信你才怪?
  见到袁保龄,李鸿章做了他一大堆思想工作,什么你侄子不光两次带兵营救韩王还为老百姓办了很多正事深得民心啦,朝鲜的金允植和鱼允中是他好朋友听说不光小袁回来时亲自相送,现在他们还在联系啦之类的话,何况小袁又那么精明能干,除了他,最好的选择又能有谁呢?

  李鸿章说的是实话,办这事儿也确实非袁世凯不可。面对自己的上司,袁保龄不能一口回绝与他翻脸,何况人家根本没给你来硬的,就是真强行下旨让你去你也没辙,一把年纪了来找你谈话,容易吗?
  袁保龄被打动了,他给侄子去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缘由,并把老李的那套思想工作又传到了袁世凯那。一个月后,袁火速赶回天津。
  日期:2013-11-18 11:26:56
  一见到袁世凯,李鸿章就把事情给他说了,袁分析完局势之后,说最好的办法是送李昰应回国,放虎归山,渔翁得利(这成语凑的)。李鸿章一拍手掌,大赞言之有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他要和袁世凯“探讨”一下谁送李昰应回国的问题。一阵意味深长的注视和微笑之后,袁世凯“领会”到了这个老狐狸的主意。

  傻瓜也能想明白,这根本就是个送谁往火坑里跳的问题。
  为了缓解一下的紧张气氛和尴尬局面,李鸿章就幽了一默,说,如今的事情就像演戏,戏台已经搭好了,观众也到齐了,现在就等你这个金马奖影帝登场了。(今如演戏,台已成,客已请,专待汝登场矣)
  袁世凯并没有捧场地敷衍微笑,他清楚这其中的利害,于是警觉地问,那,派多少军队护送?
  李鸿章好像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样,说,也就几十来个人吧。
  袁心中一惊,不是吧?这分明是在玩我嘛?
  这已经不只是跳火坑,而是火坑里还架着油锅的问题。
  李鸿章何尝没想过多派些兵,他当然想过,只是人多了显得耀武扬威,政治气息太重,本来是送人回家的,温馨一点不好吗,更重要的是,他刚和伊藤签好合约,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士兵流动,日本肯定会有所警觉,更会借机举兵朝鲜,甚至中日开战。到时候不光是一个袁世凯,就连他李鸿章,都收不了摊了。

  看袁世凯犹豫,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又说,朝鲜民众一听说你大名鼎鼎天下无双玉树临风胜潘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袁大将军到了,还不红旗招展鞭炮齐鸣,谁还敢和你轻举妄动?依我看,有你袁将军在,根本就不用带什么兵!(韩人闻袁大将军至,欢声雷动,谁敢抗拒,原议诸员悉无所用,兵亦不须遣,只许汝带水师小队数十登岸作导引足矣)
  激将,赤裸裸的激将。
  老李,算你狠!
  1885年9月27日,袁世凯护送李昰应从天津出发,10月3日登陆仁川,5日,抵达汉城。
  李鸿章还真说对了一半,当天人山人海,市民迎接,百姓涕零,从仁川到汉城,“七十里不绝于道”。

  终于到了。
  一路上袁世凯都在想,当年就是因为他和老吴那伙人,李昰应才被掳走三年,如今自己又亲自来放虎归山,闵妃那边也一定恨他入骨,两边都不落好,这差事当真让他如履薄冰。当然,他这时还不会想到,十多年后的戊戌之变,光绪的遭遇和李昰应又差得了多少呢,那种被人当作箭靶骂作王八的疼痛,也许此时的袁将军已经有所体会。
  李昰应刚到汉城,闵妃马上意识到,这下杯具了。
  她这么聪明智慧的女人不会不明白清廷的意思,不是冤家不聚头,那我就来个杀鸡儆猴。于是,当天闵妃又翻出来三年前壬午之乱的旧账杀死了几个李昰应的故旧,来了个狠狠的下马威。
  明显不给面子。
  闵氏很清楚,早在李昰应鼓动军人把她赶出王宫时,他们就已经水火不容。
  袁小四在南京那年,他的嗣父新娶了一个小妾金玉,金氏年轻貌美恃宠而骄,和原配牛氏很不合拍,经常隔三差五弄点动静,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颇令袁保庆伤神。袁世凯自然担负起了从中调停的责任,两边来回打圆场,方式十分得体,几天下来,家庭和谐了,两个人不但不吵了,还都非常喜欢他,经常给他零花钱。十几岁的袁世凯也便这些琐事上得到了原始的锻炼机会和灵感来源,逐步成就了他天衣无缝的斡旋才能和圆润成熟的外交手段。

  如今昨日重现,同样的问题又摆在眼前,当然又要看他袁世凯的了。
  这回轮到了他给别人做思想工作,有了小时候的历练和基础,袁将军亲自出马游说,说老李此次回国旨在亲人团聚,绝不再图政事,老头子一大把年纪了,也就是图个落叶归根,再说了,既是一家人,磕磕绊绊也都在所难免,总之,理解万岁吧。经袁世凯这么一番调解,尽管有刻骨之恨,闵妃和李昰应的公媳关系还是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