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魂——图说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
第15节

作者: 秦时月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人的部族宗教和周礼都不能号召全体民众,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组织也不能全面维系这个国家,怎么办,只能用律法来补充。《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三族为父族、母族、妻族,此虽为严刑酷罚有悖人道,但考虑到秦国此时的国情,也有其合理之处。这也体现出秦人由宗法部族政治向地域国家政治演进之萌芽。
  秦文公是一个长寿的君主,在位达五十年之久,这可苦了秦太子,先于老爸而去,于文公48年归天,谥号为竫公。综合秦文公的一生,他是极有作为的君主:迁都汧邑国势东向,收复周原扩大国宇,于文化、政治也建设颇多。秦襄公虽然是秦国的开国之君,但到他死时,秦国仍是一个偏居西垂的撮尔小邦;而经过文公时代,虽然没有占据关中东部,但其疆域、政治、文化俨然已具有了大国气象。所以,秦国立国之功在襄公,而创业之功在文公。

  文公谥号为“文”,谥法于“文”解释颇多,但我以为“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应与文公相符合。
  日期:2013-07-22 22:55:34

  第五回、凤鸣秦川
  公元前716年,在位50年的秦文公归天,他的太子秦竫公早于他两年而死,所以由嫡长孙即位,即秦宪公,上台时只有十岁。
  经过秦文公几十年的经营,此时的秦国可谓国力充盈,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它国势东向略取整个关中了。
  秦宪公2年即公元前714年,秦国将都城由汧邑迁到平阳。汧邑位于渭水支流千河上游一带,距离关中平原尤其是关中东部距离较远,而平阳位于今宝鸡东阳平村,正处于秦国向东略取关中的战略前沿。
  一切准备就绪,秦人于迁都的第二年就向盘踞在镐京附近的戎狄——荡社(又名汤杜、荡氏,都邑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展开了猛攻。此一支戎狄大概是商王朝的后裔,商亡后与赢秦一样被西迁,举族作为周王朝的部族奴隶,在周室东迁以后,他们利用丰镐一带的力量真空而窃据此地并与戎狄为伍。经过血战,秦人打败荡社,其首领亳王逃奔西戎。十年以后即秦宪公十二年,大概是亳王从西戎搬来援兵,又与秦人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这一次被彻底打败,这样秦国终于占领了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的丰镐地区。

  就在秦人彻底打败荡氏的这一年,年仅22岁的秦宪公不幸归天。根据谥法,“博文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国君早亡引发了秦国的一场政治动乱。
  日期:2013-07-23 18:48:30
  秦宪公有两个女人,一个是鲁君之女鲁姬,一个是周天子之女王姬。鲁姬生两子——武公和德公,王姬生一子——出子。天子之女地位高于诸侯之女,王姬的地位高于鲁姬,而子以母贵,虽然诸子之中武公是长子,但根据周代的宗法制,最年幼的出子应该是太子,但秦宪公可能考虑到未来接班人的品行能力,所以立武公为太子,这就为后来的政变留下了隐患。

  秦国的政变可以说具有秦国特色——庶长乱政。秦国的国情与其他诸侯国不同。根据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姻亲和功臣广建诸侯国,而每个诸侯国在其域内又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以下是士、庶人。周代的政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政治,所谓一国的政治其实就是一家一姓的政治而已,一人的政治地位源于其所处的家族内部血缘地位,这样就保证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地位永远不变,免得乱了章法引起内部纷争。

  每个贵族在其封地和采邑内实行“国野分治”,所谓国人主要成员是本家族的人,他们居于国内即都邑内,而被征服的本地人居于野外。国人主要负责当兵打仗,俗话说上阵莫如父子兵,只有本家族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而且在周代人们以当兵打仗为荣。而都邑外的野人职责是种田,养活都邑内的国人。周代的田制是井田制,根据孟老夫子的说法,一井田共九百亩,周边八百亩是每家的自留地,中间一百亩是公田由八家共耕,收获归贵族。可以说周代的分封具有武装殖民的性质。

  但是到了后来,各诸侯不断将土地分封给子孙后代,其直属领地越来越少,实力下降;而与此相反各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加紧扩大封地,实力日益上升,到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内卿大夫的势力压过了国君出现了“大夫执政”的局面。如鲁有三桓、晋有六卿、齐有国高、楚有景屈昭。
  但秦国的国情比较特殊,秦国从立国伊始就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秦国的国势发展是代代秦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打拼出来的。正是由于国家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生死攸关的紧张局势,所以秦国并没将新占领的土地分封给贵族,而是由国君直领便于全国集中力量应付危局。纵观秦史,其宗法贵族势力比较薄弱,贵族们即使有封地,也只是“衣食租税”而已,并没有该地的实际治理权。这样贵族政治之下的井田制在秦国也是不存在的,根据已故的秦史专家林剑鸣先生的看法,秦国实行的田制是爰田制。所谓爰田制就是国家将耕地分给平民耕种,但土地的多少和好坏不尽相同,所以三年一调换。爰田制下的农民既要向国家缴纳租税又有当兵打仗的义务。这与其他国家国人当兵野人种地相比,秦国的兵源要充足得多。

  国君治理全国需要助手,这样在秦国就产生了最早的官职——庶长。所谓庶长,意为众庶之长,帮助国君管理除贵族以外的众多平民,既包括民政也包括军政,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位高而权重。所以在秦国,其乱政不是因贵族势力膨胀而出现的“大夫执政”,而是因权臣权力过大而出现的“庶长乱政”。
  秦宪公死后,本来应由太子武公即位,但当时的三个顾命辅政大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忌惮武公年长不易控制,便废黜太子改立年龄只有五岁的出子。后来大概因为出子的母亲王姬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而与三庶长产生权力之争,所以三庶长又发动政变派刺客杀死出子,可怜的孩子在位只有六年便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杀死出子后,三庶长重新拥立旧太子武公,武公于公元前697年登基,秦国由此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东扩。

  秦人内部有矛盾,但对戎狄却是出奇的一致。作为秦人他们不会忘记祖先的夙愿——扫荡戎狄据有整个关中。所以在武公元年,在三庶长的主持下,秦国对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戎狄——彭戏氏宣战。彭戏氏的居地现在已经很难搞清楚,根据《史记正义》,大致位于同州彭衙一带,今陕西省白水县境内。但秦国灭掉彭戏氏后,其领土向东扩展到华山,并在此地设郑县,所以本人估计,彭戏氏的居地应该非常广阔,其势力应该自洛水西岸一直达于华山脚下。关中平原东部有地名曰“戏”,估计与彭戏氏有些许关系。根据彭戏氏的居地位于丰镐以东关中平原东部和北部,该戎狄部落很有可能就是当年与申侯结盟攻克镐京的犬戎一部。秦人打败彭戏氏并据有该地也算是为周人报了仇血了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