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51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1 10:57:08
  【093】
  第十章  北使团(1)
  一六四四年夏秋之际,战火纷纷,乱云飞渡,中华大地又迎来一个风雷激荡的三国时代——南明、满清、大顺鼎足而立。
  山海关大战惨败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匆忙西撤,狼狈逃回大本营陕西,并在山西一带部署重兵固守。

  而满清的八旗军虽然乘势占领了北京,但京城附近的居民惊惧不安,许多地方揭竿而起反抗异族统治。摄政王多尔衮颇有顾忌,需要一段时间稳定京畿地区的秩序和养精蓄锐。
  因此,近两三个月时间,山东、河南一带处于一种近乎权力真空的“三不管”状态。
  四月二十八日,在山东北部的德州(今德州市),秀才谢陛率先起事,联合当地官绅杀死大顺朝设置在德州的州牧和防御使,推举逃难在此的明宗室朱帅钦做盟主,号称“济王”,打出“擒贼复明”的旗帜。
  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到南京,秀才谢陛却被讹传成了崇祯朝的原大学士谢升。其实谢升是谢陛的亲哥哥,已在北京投降清朝,并未参与举义。

  过了几天,明朝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凌駉(jiong)也在山东西部的临清(今临清市)起兵。凌駉小伙子三十多岁,血气方刚,曾在保定跟农民军激战并身负重伤。逃到临清后,靠商人资助招募了三百勇士,冲进县城杀死大顺朝委派的防御使王皇极,占领了临清、济宁两座城邑,与德州的谢陛遥相呼应。
  很快,山东和北直隶南部的许多地方群起响应,不到一个月时间,济南、东昌、青州、乐陵、沧州等四十三个州县,都赶跑或杀死了大顺朝委任的官吏。
  山东的局势如此出人意料,河南的官绅也不甘落后。明朝前督师丁启睿的弟弟丁启光,听到李自成战败西撤的消息后,立即跟原归德府知府桑开第秘密会面,设计擒拿了大顺朝委派的官员十余人,于六月初解送南京邀功请赏。
  曾投降大顺朝的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如今也逃回老家新乡(今河南新乡市),召集散兵游勇,并联络驻军睢州(今河南睢县)的明朝总兵许定国,专门劫杀大顺官员。
  此时,河南各地的豪强土寇乘势蜂起,其中最著名的是汝宁(今河南省汝南县)的刘洪起和登封(今河南登封市)的李际遇,开封府推官陈潜夫特别向南京政府推荐,请求任命二人为河南总兵官。
  刘洪起,河南西平县人,盐贩子出身,人送外号“刘扁子”。崇祯年间与弟弟洪超、洪道、洪勋、洪礼结寨自保,曾带领弟兄们夜入土寇营寨抢夺马匹,勇猛凶悍,势不可挡。惊慌失措的土寇军营传出歌谣说:“高点灯,多添油,防备西平刘扁头。”

  李际遇,河南郏县人,念过私塾,却从未参加过官方组织的考试,连个秀才也没捞上。成年后喜欢跟附近矿区的工人结交,常跟这些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称兄道弟。有一年闹灾荒,他召集这些矿区弟兄乘机起兵,拥众五万,在登封城外建立营寨。
  崇祯十五年(1642),大顺军声势浩大,连破河南州县,李际遇等人投降了李闯王,但刘洪起却誓死不降。他命令兄弟们留守营寨,自己单人独骑一天一宿疾走七百里,向“平贼将军”左良玉求救,一路上被荆棘刺破了双脚,鲜血淋漓,他却毫不在乎。
  崇祯十六年二月,刘洪起重回家乡西平,屡次与农民军老回回(即义军领袖马守应,回族)部作战,有兵十万,互有杀伤。这时李际遇也背叛了李闯王,反戈一击,杀死不少大顺朝委派的地方官。崇祯帝亲自出面表彰奖励二人。
  日期:2015-05-21 17:05:14
  【094】
  第十章 北使团(2)
  说起来,刘洪起、李际遇等人曾都是河南一带的“土寇”,如今死心塌地与大顺军为敌,不过是想得到朝廷的招安,尽快成为大明王朝的正式武官,好封妻荫子。
  崇祯十七年(1644)春天,跟刘洪起、李际遇齐名的另一位豪强寨主沈万登,其手下大将偷袭了刘洪起的营寨,杀害了刘洪礼并夺走大量金银。刘洪起从西平发兵为弟弟报仇,将沈万登团团围困在汝宁城,城内弹尽粮绝,鼠兔野草都吃光了,最后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当时的开封府推官陈潜夫,豪侠仗义,有胆有识,认为刘洪起、沈万登都是有用之才,希望他们能为保卫大明出力,于是主动给两家讲和。令人想不到的是,好面子的沈万登竟然不同意,仍困兽犹斗。

  这年五月,汝宁城被攻破了,沈万登与他的部下都被乱刃分尸。刘洪起势力更强,威震中州(古时河南称中州)),从此,他自称是左宁南(左良玉受封宁南伯)麾下的副总兵,南到湖广,北抵黄河,河南的大小营寨无不尊奉他的号令。
  开封推官陈潜夫募兵三千,此时正辗转于河南杞县、陈留之间,为复兴大明而殚精竭虑,浴血苦战。他知道刘洪起“勇而好义“,便亲自前去劝谕,希望刘洪起缟素誓师,收复大顺军占据的地盘。
  不料驻军汝宁的刘洪起还没来得及出兵,大顺朝制将军袁宗第已经率兵打了过来,刘洪起抵挡不住,又一次弃城而去,奔逃到左良玉的军营。因军情紧急,袁宗第进城仅休整五天,就匆匆带兵前往陕西了,刘洪起随后杀了回来,擒拿住大顺朝在南阳、开封等州县委任的地方官一百多人,“献俘”南京。
  不久,陈潜夫联合刘洪起、李际遇带兵渡过黄河北进,在柳园(开封城北)击败大顺朝文水伯陈永福的儿子陈德,获得牛马辎重无计其数。从此,河南的大部分州县,都飘扬起“杀贼报仇”的大旗。
  陈潜夫把河南的局势写成报告上呈南京,弘光帝大喜过望,当即提升陈潜夫为监军御史,巡按河南,并任命刘洪起、李际遇为河南总兵官。

  崇祯十七年夏秋之际的山东与河南局势,对南京弘光政权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史书上记载,“义旗云集,咸拭目以望王师”,都等待着南京派兵派官前来接收这片肥沃的土地。
  时人张怡是在清军进入北京以后南下的,他途中看到的情景是:“沿河民家堵门塞窗,只留一洞以通出入,防守颇严。伸长脖子眺望南师,如望时雨。听到弘光登极、史公督师的消息后,无不欢腾跳跃。每当遇到南来的客商,都会急切地询问,督师大人的军队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啊?”
  但这个不争气的弘光小朝廷却不知为什么,除了派出一介使者拿着朱由崧监国、登极的两道诏书宣谕山东、河南外,并没有实际派出一兵一卒前来援助。
  原来,现在他们正忙着制定一个自以为高明的国策,叫做“借虏平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