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37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整个云南都为杨畏知的死而抱憾。无论贼兵还是百姓都偷偷流泪默哀,甚至还有人私下议论说:“杀却擎天柱,大事去矣。”孙可望此时算过账来,也有些后悔,反倒责怪左右不为杨畏知出言求情。杨畏知此人自从和孙可望等人约好“共尊朝廷,保全云贵生命”而降于大西军一来,赞画军政要事颇为卖力。可以说没有杨畏知就不会有云南以及大西军的今天,是杨畏知给大西军指定了长期规划,并参与了云南的建设。数年以来,政绩斐然。就是这样的人物,因为一言不合照样被孙可望所杀,那么还有谁是不能杀的呢?李定国和刘文秀收拾了杨畏知的尸体,安葬完毕,见孙可望如此残暴薄情,都开始有些不满孙可望的强横不臣,以及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永历五年(1651年)九月,清军孔有德部的广西固山线国安攻破梧州,而陈邦传竟然投降了清军。永历帝手头无兵,只有召群臣商议移跸。可是此时又能去哪里呢?有的大臣说应该逃到海上去,学习鲁王政权;有的大臣说应该去云南投奔大西军;有的大臣说要跑到交趾去,出奔国外;甚至有的大臣说可以去投奔“同姓”的延平王郑成功。一时间再次人心惶惶,各种意见五花八门,诸臣议论不一,纷然盈庭。此时,庞天寿和马吉翔因为和贺九仪有密约,将众臣的意见一概无视,坚决要求永历朝廷移跸入黔。

  就在这时候,贺九仪又跑到了朝中大声吆喝:“原来秦王想请圣驾移跸滇黔,特命我来朝中扈驾,现在你们这些大臣既然怀疑我们,甚至还有别的打算,我哪里敢独自担当如此大任?”而且第二天一早,贺九仪就带着部下拔营而去。永历帝派官员拿着诏书挽留贺九仪一伙在朝中继续留下来,而贺九仪根本不加理睬。
  日期:2014-11-19 16:13:08
  此时永历朝廷无可倚恃,就连孙可望派来的贺九仪也拔营而去。而且理由也莫名其妙,还很不给永历帝朱由榔面子,说走就走,连圣旨都不予理睬。永历帝朱由榔非常不高兴,认为孙可望没有人臣的礼节,开始打算想别的方法躲避清军给自己争口气,又不打算去云贵了。可是众臣商议来商议去,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南阳候李元胤提出模仿鲁王政权去海上漂泊,再寻找机会进取;一种是马吉翔等人要求还是去滇黔投靠大西军。永历帝本来想争口气,可是真要去海上漂泊,那也没什么把握。就是跑到郑成功那里,人家也未必给什么好脸色看。外加庞天寿和马吉翔听说永历帝又不打算去云贵了,担心和大西军秘密约定的事情大成不了,被永历帝翻脸责问倒是小事,被大西军知道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了。两人就半哄半骗半威胁的要求永历帝一定要去云贵,舍此无处可依。其他大臣本来就没有什么好主意,朝中大权又掌握在马吉翔、庞天寿等人手中,怎么也扳不过马吉翔一党。于是,半推半就的形成了还是移跸滇黔的决议。

  永历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手下这群大臣不但没有更好的提议,反而有很多人向着马吉翔说话,朱由榔知道自己也奈何不了庞天寿、马吉翔一党,只有默认去滇黔的方案。
  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永历朝廷从濑江发船躲避清军,此时清军的追兵在后面相距只有五十里左右。到驻濑滩之后,马吉翔请永历帝及众大臣弃船从陆地前行,尽数弃去辎重,兼程而行。此时清军已过新宁,从陆路追袭,形势十分凶险。随着永历帝的众臣有本事在一片混乱中能上得了岸的人,才能追上永历帝的车驾,继续跟着大部队逃命。很多跟不上队伍的就四散而去,各安天命。就是皇嫂桂恭王妃也失去踪迹。永历帝此时差点都自身难保,哪里还有那工夫去顾及他人?只待远离清军的追赶之后,或许才能顾得上皇家的威仪和体面。

  永历帝朱由榔的车驾,从土司安平、下雷归一路进发,途经各地土司蛮族都准备粮饷和夫役以供使用。而清军线国安部以精兵在后紧追,甚至线国安所率骑兵溅起的尘土都掩过永历帝的车驾,永历帝君臣相顾失色。
  此时永历帝入逻江地界不过三十里,线国安一路急追,问路边的老人:“永历皇帝在哪?你看见过没?”老人回答:“看见被逻江土官迎入土司去了。”线国安又问:“离这儿有多远?”老人说:“只有半天的路程,但山势险峻路又狭窄,恐怕不够人马通行。”老人说完就走入密林之中。线国安这是看看日沉西山,就传令在此扎营。和线国安一起来的马雄问线国安:“永历皇帝相去不过三十里,为什么不追?”线国安回答说:“我只是奉命攻取南宁,并没有接到命令要去攻取土司,倘若连夜追赶永历皇帝,万一有个闪失,谁来担这个责任?”马雄连连称是,就和线国安一起引兵回了南宁。

  永历皇帝和一起陪着逃难的臣僚们一夜都惊魂未定,直到第二天有老百姓前来报信说:清军已走,方才稍稍安心。
  永历帝一行从逻江到龙英,遇到孙可望派来迎驾的天威营高文贵,外后营狄三品以及陈国龙。这三人给了永历帝随行官员一封信:“南宁如不守,当如安隆。”然后就去剿杀归附明室的土司去了。(这三人带兵将各处百姓杀得积尸遍野,惨不忍睹。)永历帝一行已经走到这里了,只有按照孙可望的吩咐去安隆。直到快年底,永历帝一行到达广南,由于土官侬治用输送进贡,狼狈不堪的永历帝君臣才勉强获得些接济。

  此时李定国率其所部兵马近十万出靖州,孙可望怕李定国拥扈朝廷东向朝南,让冯双礼、马进忠带着五万兵马与李定国部同行,暗中监视掣肘李定国。又派郑国去监视永历帝行踪,以防李定国奉迎朝廷反而去了湖南。

  永历帝及随行官僚、宫眷等人开始缓缓向安隆进发,一路上山路崎岖,只有沿途土司供给粮饷以敷使用。从广南出发时的君臣家眷等共三万人左右,在前往安隆的路上因为逃亡、病故以及各种意外事故,到达安隆时总人数还不达万人,可见沿途生活之艰辛以及道路险峻非常,很多人还没到达安隆就逃散而去。很多人冻饿而死,甚至有的人沿途又被孙可望的手下杀害。其实最惨的是永历帝朱由榔,明知孙可望凶狠残暴不下当年的张献忠,此去滇黔凶吉未卜,更像是摆脱了清军的追赶反而又陷入了大西军的圈套之中。从南宁到广南,再从广南到安隆,这一路上永历帝朱由榔历尽艰辛,其本意就算不想再去安隆,可是也没有办法。

  因为马吉翔和庞天朔以及贺九仪已经有密约,再加上孙可望派来的郑国带兵前来监视永历帝一行,永历帝基本是被挟持而行,又要躲避清军紧趋其后的危险,又要担心残暴的大西军相随身边,还要以皇帝的仪态去管理和照料跟着逃命的从亡诸臣。明知安隆就算是个火坑,也只能硬着头皮跳进去。
  日期:2014-11-25 18:00:29
  永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到广南之后,永历帝一行直到永历六年(1652年)才逐渐到达安隆。在此之前孙可望却命令在昆明的王应龙营造王宫,以符合其秦王的地位和身份。王宫全部使用黄瓦遮盖,还特意拆来呈贡县的城墙砖石作为墙角,宽约六尺左右,以求坚固耐用。门外设通政司,立下马牌。还按照天子的仪仗,殿悬五龙,设螭壁。另外还特意选了些嗓门大,声音洪亮之人作为鸿胪寺赞礼。这些都已经明显超出了秦王所应该拥有的礼制和规格,从此可以明显看出孙可望显然有想僭称天子的想法。而孙可望此前已经自称“国主”,现在受封秦王之后,更加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