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42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应科很快就看到了这份玺书,因为当时宫中发出的敕札之类文书只要是往外埠的,都要由张应科检验看过内容之后才能驿递。张应科见马上事情就要闹到孙可望那里,却并不惊慌,只是派手下的参将张隆假装商人去云南。张隆又托关系找战友见到了孙可望,孙可望此时早已得到张应科的密报,就对张隆说:“朝廷何苦为了一个宫人杀死那么多条人命?我会派人去处置张应科,让你和派去处置之人就一同回去处理此事吧”。

  张隆本来只是前来说好话,求求情,为张应科开脱罪名。没想到孙可望如此护犊子,连说情开脱都省了,居然让处置张应科的人和张隆一起回安龙,如此处置不用想就知道会如何......
  于是孙可望派王爱莲和张隆一起回去,让王爱莲接替张应科的职务。王爱莲只是代孙可望打了张应科一顿板子,而且还是在朝门外行刑,这当然都是做给永历帝君臣们看的。张应科革职还滇,所有事务都移交给王爱莲接手。(张应科还滇之后没过多久就依然得到孙可望的任用,此事就此作罢。)
  走了张应科,来了王爱莲,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永历帝君臣还是被重重监视,甚至比原来更严厉苛刻。而夏良璞和张应科之事,则从此无人再提起。因为这完全是永历帝宫中和朝廷的一大丑事,杀的也全是自己人,因而被轻轻揭过去,无人再去揭永历帝的伤疤来给自己找不痛快。
  日期:2014-12-03 18:24:04

  而刚以舟山作为根据地的鲁王政权,好不容易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开始打算坐拥舟山以窥吴越,并以官爵拉拢浙东山寨进行反清活动。搞得清军要打算攻略舟山还得先去剿除山寨势力,才能考虑进攻舟山或是鲁王政权倚为犄角的周鹤芝部水师。
  清军为了清除山寨势力只能兵分两路:一路走奉化,一路走余姚,会师于大兰山。清军连营三十里,还四处派出游骑兵清除躲在路边的山寨细作,可谓是极周密的清剿计划。山寨势力逐步被荡平,就是四明寨的王翊也被逼逃入海中以躲避清军的追捕。(而鲁王政权只是利用诸山寨而已,并没有利用海上优势去支援各山寨,也许只当各山寨是弃子罢了。)
  当四明寨的王翊在清军清剿结束回到老据点四明寨的时候,留下来防守的手下诸将非死即降,王翊已经没有任何兵力和将领可供倚靠。王翊只好到处躲避清兵的搜捕,顶着鲁王所封的兵部尚书头衔却没有任何兵马握于手中。就是这种四处逃难的生活王翊也没能维持多久,很快就在北溪被清军地方团练给抓住。
  王翊每天在牢中依然从容束上巾幘,掠发修容,自称要让清军见识一下汉官威仪。及至被处刑,清军群帅痛恨王翊积年与清兵作对,就把王翊当做箭靶,聚起来以箭射之。王翊多处中箭却一动不动,坦然而受,甚至胸部中了三箭都不仆地。清军众帅就拿斧子劈王翊的脖子,直到头掉到地上,王翊才仆地身亡。(王翊真是个实打实的硬汉子.....)
  鲁王见浙东山寨尽数被荡平,开始加强守备,以防止清军忽然进攻舟山。然而到了永历五年(1651年)二月,鲁王政权内部忽然发生了一起内讧。
  事情的起因就是提议攻杀黄斌卿而自觉有功于鲁王政权的王朝先,突然开始作威作福起来。本来王朝先和张名振、阮进关系还算不错,可是占据舟山之后,王朝先自以为占据政治上的优势,觉得自己应该上位了。就和张名振等人争钱粮争防守汛地起来。(其实王朝先所谓的政治上的优势也就是领头上奏要求去攻占舟山,杀了黄斌卿这档子事。当时如果没有王朝先的倡议,按照鲁王政权当时的情况也会进攻舟山获取生存的机会。只不过有个讨伐罪恶的名声更加冠冕堂皇一点而已。)

  鲁王手下的水师和陆上兵力主要都集中在张名振手中,张名振作为从浙江跟过来的老臣对于这位自以为是的王朝先很是反感。(当年王朝先被黄斌卿劫走官印,掳去部下,弄成了无将无兵的光杆司令。要不是张名振做了个顺水人情,逼黄斌卿还了王朝先的印绶,还解自己衣服给王朝先穿,并赠予路费白银千两,王朝先还不知道现在在哪晃悠呢。)可是王朝先自以为有大功,仗着有点势力,居然恃力用强,和张名振争起钱粮和地盘来了。这种白眼狼的作风让张名振很难接受,只不过张名振隐忍而并未立即发作而已。王朝先却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颇有得宠于鲁王因而恃宠而骄,得志之后睥睨群臣的感觉,让人觉得王朝先很有点新贵的派头。

  可是王朝先还没得意几天,张名振就再也忍不住了。本来鲁王安排张名振治兵南田,而让王朝先在舟山防守,意图将两人隔开,免得闹出乱子。两人所部相隔甚远,因此王朝先根本没有防备张名振会突然带兵前来寻衅。某日,张名振忽然带兵前来找到王朝先,并将王朝先杀死。(王朝先猝不及防,只是用手格杀数人而已。)王朝先的部属全都散居在民居之中,因为王朝先根本未想到有人会杀他,所以根本不会在没有敌情的时候聚集人马。等到王朝先所部知道王朝先的死讯的时候,再集合前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王朝先的部下见王朝先已死,没了主意,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张名振趁机收编了这支兵马。

  鲁王并没有对张名振做出任何处罚,也没有对王朝先给予什么特殊的抚恤追赠,只是对于张名振吞并了王朝先的部曲表示默认而已。
  在这清军准备大举进攻之际,却出现如此规模的内讧,对鲁王政权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鲁王政权踞守的舟山能否守住尚是个凶吉未卜的未知数,即使是王朝先的部属为张名振所获,但仍然会对鲁王麾下的其他部队造成士气上的影响。再加上之前派去温州的周瑞和周鹤芝的纷争,虽然鲁王也派了人前去劝解,但仍然造成周瑞南向投靠郑彩。(郑彩在和郑成功争厦门的斗争中失败,并被张名振率水师击溃残部,但周瑞的部队却再也回不来了。其实作为犄角相依的温州水域策应部队现在只剩下周鹤芝的部队,元气已然大伤。)防守舟山的巨大压力却几乎与此同时向鲁王政权袭来。

  到了永历五年(1651年)七月,清军已经完成了攻略舟山的准备工作,开始计划分三路进攻舟山。鲁王让此时已经被封为太师的张名振主持防守,以抵御清军这次大规模的进攻。
  张名振认为麾下水师控制着蛟关天险,在温州水域还有周鹤芝的楼船部队作为犄角策应,而且清军的水战功夫又是如此差;鲁王麾下的海上诸将却都熟悉风向洋流,及时船数和士兵数都少于清军,也能够足以抗衡清军。清军虽然兵分三路,但由于不擅长水战,在现在的情况下也未必就能顺利的渡海登陆舟山。所以鲁王政权不一定非要用消极的防御策略来应付清军。
  张名振因此留下阮进的部队防守横水洋,而自己则和鲁王带着大部队直捣吴淞以牵制清军。这样即使舟山不保,鲁王依然可以南下投靠郑成功。(而且投靠郑成功也只是最坏的打算,清军很有可能被阮进所部打得灰飞烟灭,根本靠近不了舟山。)张名振的计划虽然有些冒险,但并非没有道理。这种策略在保证鲁王安全的情况下,让主力部队攻击吴淞以牵制清军,并同时提高士气,又让阮进这支尖刀分队给予清军造成恐怖和士气上的打击,还故意把阮进所部安排在横水洋水域,让阮进在这片赖以成名的水域有机会再展拳脚,根据战况再决定周鹤芝部的行动。可以说,这份计划有表有里,有重点还有机动部队,张名振的安排并不是胡闹,还是相当有两下子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