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47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国和王爱莲见网也张得差不多了,就把宫里的锦衣卫掌刑康永宁也给叫来,当着康永宁的面会同审讯。郑国等人为了索取口供下手极狠,五刑具备,对诸臣严加审讯。郑国问众臣是谁写的诏书草稿,张镐说:“是我干的。”周允吉说:“是我改定的草稿。”郑国又问:“从哪来的玉玺?”掌管印绶的张福禄说:“我是尚宝太监,是我盗用的玉玺。”郑国又说:“此事必有主使之人。”其实是打算想办法往永历帝身上去牵扯,就又滥施毒刑对待众臣。张镐说:“果然有主使之人。”郑国以为张镐熬刑不过,喜形于色,就问到底是谁主使此事。张镐厉声高叫:“主使之人是逆贼孙可望。”郑国大怒,高声辱骂。而张镐亦厉声怒骂。十八人尽皆同声高骂,其志似不可屈。郑国只好又问李宽然:“龚廷谟是吴贞毓的丈人,怎么能推说不知道?”命人将龚廷谟、李宽然各夹五十棍,两人昏死过去又复苏醒,始终都说不知情。郑国无奈之下又找到刘议新,问他:“你久离安龙,既然不知情,为什么要跟着吴贞毓结党,指参马吉翔等人?”让人痛打刘议新一百棍。至此,郑国和王爱莲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就将在安龙永历朝廷发现的这些参与传诏李定国之事的臣僚具表报告孙可望,等候孙可望发落。

  日期:2014-12-12 17:09:05
  孙可望命令将张镐、张福禄、余为国三人处以磔刑,其余的人全部议斩。无关紧要的李宽然、龚廷谟、刘议新三人释放。
  十八名朝臣都将为永历帝自己的行为而遭杀害,却并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而将此事牵涉到永历帝身上,颇见忠臣气节。朱由榔只能以皇帝的身份赐阁臣吴贞毓以缢杀,以尽最后一点努力,让吴贞毓得个全尸。众臣临刑均挺然就戮,慷慨赋诗。大家都从容宽慰永历帝之后,相约戮力同心于地下,活擒孙可望献之阙下,这才坦然受刑。此时天气寒冷,还微微下着小雪,被处刑的十八人被曝尸三日之后,一起埋在安龙北关。(后来百姓建祠纪念此事,称这十八人为十八先生,立碑于此地,题曰:“十八子成仁之处”。)

  这一事件以此十八人的牺牲而告终,永历帝的赌博还未看到结果,就已经垫付了这十八人的性命作为赌本。
  而孙可望对于永历帝这种借着李定国和自己的矛盾顺杆爬,想从中获得好处,而且还怂恿李定国回师相向的举动,当然是气得暴跳如雷。但是处于目前的局面,孙可望若是擅动永历帝一根指头,都会给已经受诏称晋王的李定国绝佳的理由回师相向,在政治上立刻会转为劣势。孙可望只能怪王爱莲办事不力,以及李定国突然不听节制给了永历帝这个表现的机会。对于孙可望来说,如何抵御随时可能出现的李定国这才是至关紧要的事情。至于永历帝这种傀儡,若不是因为李定国的存在,孙可望就是行伊、霍之事又有何妨?甚至野心如此之大的孙可望都巴不得扯掉幕布,自己跳到台前,取永历帝而代之。

  孙可望对李定国忽然在政治地位上和自己相差无几这个变化感到不能接受,站在义兄弟的立场上又不能立刻把事做绝,不然刘文秀肯定会觉得兔死狗烹,说不定还会站到李定国一边去。而另一面,李定国也对孙可望深深防之,免得背后遭到偷袭。李定国在攻略广东的同时,依然在注视着孙可望方面的动静。
  此时孙可望甚至准备让王尚礼抄了李定国在云南的家,然后将李定国的家眷和留在昆明的李定国部下文武兵丁及其他家眷分拨给其余各营。(然而这里所谓的“其余各营”实际上是刘文秀在蜀中被吴三桂打败时退回云南的败兵。)云南百姓此时见孙可望天天打仗,日日闹腾,而且各处都被搞得鸡飞狗跳,已经开始产生了恐惧心理。刘文秀攻略四川失败,败兵退入云南之后肆虐骚扰百姓,百姓更是深受其苦。

  王尚礼举得如果抄了李定国的家,分散了他的部属,而且连家属都分散各营,这么做肯定会导致内乱。而且李定国绝对不是傻子,肯定会把帐算到孙可望的头上,而不是连刘文秀也牵扯在内。王尚礼就三次上书请求孙可望停止这个只为了出气,却不顾后果的做法。孙可望思虑再三,终于没有进行这种抄家还要分散人丁和妇女,意图拉上刘文秀的方案。只是决定不再供应李定国所在前线的粮饷,甚至连李定国部属和李定国府上的粮饷都给一并断供。(幸好王尚礼双面投资,经常派家中使女送些茶果给李定国府上,其实暗中在茶果中藏有金银,以资助李定国的家眷和部属,这才勉强度过难关。)

  可是李定国在前线的粮饷,王尚礼可就无能为力了。一是没这个胆子,再者王尚礼是双面投资,资助李定国家眷和部属已经是很冒险的事情,若再运输粮饷给前线的李定国,那脑袋怕是都保不住。所以李定国在前线再也没有从云南运去的粮饷,一切只能靠战利品和掠夺百姓了。
  就这样在纷争和吵闹声中渡过了永历八年,李定国既没有什么斩获,且手下的队伍因为粮饷问题而受到影响。好在孙可望忙着加强集权,处理永历帝的密诏事件,还有就是重兵守备李定国回师相向。
  到了永历九年(1655年),时局却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李定国和尚可喜本来一时分不出胜负。可是李定国在移兵攻打新会的时候,居然打算屠城以威嚇其余城市相继归附。这消息被新会城中的百姓得知,当然都奋力抵抗。(反正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与其被屠城还不如拼死一搏。)李定国的这个举动直接造成了人心背离,使得新会久攻不克。包围新会的时间一长,新会城中的粮食都已经吃完,甚至连牛马都吃光了,但是李定国依然无法攻下新会城。

  新会城中百姓密约尚可喜趁夜劫营。李定国一时无备,指挥失灵,杀红了眼的部下自相冲杀,只剩几千人败退回南宁。
  到了南宁之后,李定国部下的天威营高文贵和扈卫靳统武才次第败退回南宁,此时李定国手中兵马不足万人。从接近二十万的人马一战被打到不足万人,其实并不是尚可喜有多厉害,而是此时李定国的队伍已经都快变回流贼了,这才被尚可喜一夜之间劫营所败。
  首先,粮饷是李定国所头疼的最大问题。没有后勤支援,没有大后方的李定国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主要靠抢掠。但是这种方法作为官军又怎能频繁使用?抢的多了就没有百姓支持,哪怕你依然打着明室旗号;抢少了又不敷使用,怎么样都要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打仗啊。
  其次是心态问题,没有粮饷供给的李定国部肯定会有急躁情绪,当时攻击新会的时候李定国部已然掠定高州、雷州、廉州、肇庆等地。为了尽快攻占新会,进而收复广东是李定国的既定目标。
  可是攻略广西、广西是李定国不听节制、自作主张的作战计划,当然不可能得到后方孙可望的支持。再加上冯双礼和关有才的追兵被李定国击败,李定国已然表示拒绝交出手中的兵权。还有永历帝传诏册封李定国为晋王,命其回师迎驾的事。这么多事情聚在一起,孙可望器量再大也不可能再供应粮饷给李定国。而李定国所承诺的攻略广东得手之后再去迎永历帝皇驾,根本就是想坐拥两广之地再把永历帝迎奉而来。(可是到了那时候晋王李定国只怕未必能比孙可望好多少,最多能在对永历帝朱由榔君臣的礼仪态度上有所改善,不会故意对永历帝等人连日常供应都有所缺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