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54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龚彝本来在孙可望手下被用为户部尚书,此时永历帝仍然派他掌管户部。可是龚彝却说:“臣受秦王十年知遇,未有所报,安敢拜新命。”龚彝这种忠于孙可望而拒绝接受官职的做法,让李定国和刘文秀非常难于接受。两人一起上疏参劾龚彝说:“龚彝只知道秦王十年之恩,独不念祖宗父子受国家三百载之恩?”永历帝下诏议处,龚彝伏阙免冠谢罪。
  数月之后,被降职的龚彝被官复原职。然而另一名孙可望所器重的官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个人就是任僎。任僎虽然精通星象算卦之类的奇门玩意,还博学能文,确实是个人才。但是此时已然逝去。李定国上疏永历帝参劾死去的任僎死前屡次劝进于孙可望,应当追论其谄逆。永历帝下诏掘出任僎的尸体,戮尸于市。并籍没任僎家产,子孙都派去边远地方充军。(可怜的任僎其实之前所说的什么:“明朝气数已尽”这类话当然不会讨永历帝的欢心,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不过孙可望也并非什么真命之主罢了。)永历帝戮尸抄家只怕是对于任僎劝进之事尚可在接受范围内,但对于精于星象算卦的任僎所说的“明朝气数已尽,不管怎样都无能为力”这类话却恨之入骨罢了。

  视线暂时转向鲁王政权一边。永历七年,鲁王在与郑成功合流之后,安稳的驻跸金门岛上。由于有郑成功的供应保障,此时的鲁王政权虽然居于人下,但是也难得不再到处奔波,并不用再天天考虑生存问题。鲁王此时已不再有进取之心,于永历七年(1653年)三月自己请求去掉监国的名号,并奉表滇中,表示对永历朝廷的承认,同时也表示和郑成功站在同一立场,省得郑成功从中作梗,再玩花样。

  永历七年(1653年)九月,张名振向郑成功要求请师北上。郑成功倒也没有办法推辞,只好给张名振的两万多人准备了三个月的粮饷,让张煌言作为监军,北上攻击沿海地域。
  由于清军的水战实力依然薄弱,对于所部水师强劲的张名振根本毫无办法,所以只能在闽、浙、南直隶等沿海地域实施警戒,甚至采用将海边的居民往内陆迁移的办法,来遏制张名振所率领的水师沿海骚扰。张名振因此而一路并未遭遇什么有力的阻击和拦截,由金门直往南直隶而去。
  张名振率部过舟山之时,遥祭舟山被清军攻陷时的死事诸臣。然后率部进入长江,一路攻掠丹阳、丹徒,并且登金山,望南京。张名振又在南京附近水域遥祭孝陵,所部士兵感伤于亡国丧土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遭遇,无不动情怮哭。
  张名振率众四处攻掠,却无法带走半寸土地。水师强劲固然让清军胆寒,可是相对的来看张名振的部下脱离水战,上了岸也依然无法立足。所以清军在张名振沿海攻掠,甚至是进入长江的情况下都并不惊慌,没有充足粮饷且不擅长陆战的水师即使再能骚扰抢掠,也不能再没有陆战部队配合的情况下长期占据城池。
  张名振的这种作战方式就像一阵风刮过清军的领地,虽然看起来很强劲,但并不能带给清军致命伤害,更加无法再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攻城掠地。张名振表面上虽然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且由于清军尚未鼎定,众人心怀前明,江浙地区的缙绅百姓士民都愿意迎接明军前来恢复故土,但是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迎之后,张名振却并不能长久作战,抛开持久作战的事情暂且不谈,就算攻占了城池,以张名振的两万多人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更何况张名振只有区区三个月的粮饷,这哪里是打算长期作战的王师?百姓见到明军涕泪频繁之际,自然对其寄托以很大的希望,可是张名振并未打算久留恋战,在长江以及沿海肆虐骚扰了三个月之后,张名振就率部在年末返回了金门。
  日期:2015-01-13 22:20:43

  永历八年(1654年)正月,张名振过了个年之后,又多带了人马和监军张煌言继续往沿海地区骚扰。不知道张名振是当海盗当出了瘾,还是打算巩固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竟然在休息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之后,又再次率水师出击。
  这回清军还是对张名振毫无办法,张名振带着水师依旧从长江一路攻掠城池。掠瓜州、侵仪征之后,张名振的水师抵达燕子矶,然后驻扎在平阳。(本来作为这种游击骚扰为目的的海盗式攻击,是不应该驻扎在某地的。)可是张名振收到了上游某地有人发送来的蜡书,请为内应以配合张名振光复明室。张名振见到蜡书之后,决定按照所约日期前去接应,可是到了约定地方对方却并未内应成功。因此张名振白忙活了一场,只有再想别的办法,先率兵退回南田屯驻。

  在南田屯驻之时,张名振颇有名将之风,与士卒同甘共苦。部下都感动不已,甚至有“太师既枵腹,我辈亦忘饥”的口号传诵不已。旧将姚志卓和刘孔昭此时也带着残部来投靠张名振,依附张名振立营重召旧部。张名振的军力因而相比过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郑成功并不希望张名振的实力过于强大,虽然郑成功手中的水师数倍于张名振,但是郑成功依然在想办法遏制张名振的势力。郑成功改变对于忠于鲁王的张名振的粮饷供应策略是郑成功遏制张名振部的最有效手段,由于张名振的粮饷全指望郑成功供应,就连出师北向都要由郑成功额外支应粮饷。所以郑成功缩紧对于张名振的粮饷供应,但是又让张名振部官兵吃不饱饿不死,如此之下,就让张名振的军力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才能让郑成功感觉比较放心,不会有养虎为患的想法。

  张名振倒对于此事没有过多的评论,仍然一心想坚持自己的战法,以保留浙、闽、南直隶等地缙绅百姓对于明廷反攻光复旧领土的念想不被扑灭,仅此而已。

  张名振在永历九年(1655年)春依然坚持海盗式的游击骚扰,以保证对东部沿海的影响。所部水师既然无人可挡,清军唯有警戒并增强沿岸陆军和战舰数量以防备张名振攻击沿海城郡。但是没有重点的防守就等于没有防守。张名振避实击虚,攻崇明、入吴淞口,在清军的防线中游刃有余,与清军几番周旋之下,居然掳获清军战船六百余艘,可谓战果颇丰。然后张名振率部北上,继续攻击北方沿岸城市。清军在这些地方的守备更为薄弱,张名振所统率的水师径直航向山东登莱等处,一路北向根本所向披靡,直到高丽而返。

  (张名振通过这三年率部在沿海骚扰清军以及与部分清军水师的交战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而且也将所部水师磨练得甚是精锐。而清军沿海布防的虚实也尽数为张名振所知。)
  到了永历九年(1655年)年底,郑成功同意派遣阮骏和陈雪之统率水师去攻略舟山。阮骏和陈雪之将舟山围住,清军派驻舟山的守将巴臣兴见情况不妙就投降了阮骏,舟山因而再度被明军占领。
  同阮骏和陈雪之一起去舟山的还有张名振等人。张名振见舟山守将已降,徒步痛哭入城。到了鲁王原来的行宫,张名振愈发伤感,命人准备物品祭奠故去的鲁王元妃陈氏以及殉难的诸臣。(张名振其母也在舟山城破之时自缢而死,其庶母也投水而死。张名振全家三十余口,无一人屈膝死于清兵者,皆死于舟山城破之时。)张名振故地重游,当然要祭奠其母,并为全家死难亲人大做佛事,阮骏和陈雪之以及所部兵士都为了张名振的哀声痛哭而感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