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的那点事——细数钢贸链各环节罪与罚》
第3节

作者: 专用马甲122
收藏本书TXT下载
  钢贸商们已经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而且责任还不轻;
  银行所要道歉的,何止是钢贸这一个行业。当然我承认他们不可能出一份申明说对某某行业现状负责,但起码他们这种只干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碳的行为是为大众所不耻,甚至指责。这期间若有相关人员收受好处(其实闭着眼睛都知道有没有),怎么就不该付法律责任?
  钢厂现在自身处于困境之中,多年来行业一直在喊产能过剩,实际上钢厂比谁都更清楚。但大家就是死撑着等别人减产、破产,然后自己存活。这种掩耳盗铃的作法连自己都欺骗不了。比较欣喜的是前几天发表了关于产能过剩的谈话,里面就重点讲到了钢铁,希望这次真能起点作用。
  我说该倒倒,该停停就是指针对落后的钢厂。关于地方政府,是说正是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上面兄第所说,为了GDP,为了税收,为了所谓的就业稳定等原因,一直背后顶着不让钢厂倒闭(而不是说把政府倒了,这话我敢说?)。我只是寄愿于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若真的为了行业,为了长远的GDP,甚至说大点,为了中国的经济,我要勇于断腕,不要让钢厂死撑了。
  那些为国企造成巨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没被处理?呵呵,呵呵呵~~~~
  日期:2013-10-19 13:30:11

  7、发展
  行业本身发展良好,钢贸商又解决了资金问题。有钱赚了那肯定是行业的大发展了。钢贸商想扩大自己的规模,钢厂想提高自己的产能,没钢厂的地方政府想引起钢厂……这又让我想起了前面提到开加油站的故事。
  同时这个行业被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原材,炼钢最大的原材料就是铁矿石,由于国家战略上的规划,以及国内自身源材料的质量不够好等诸多因素。当前我国铁矿石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看以下数据: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2012年中国铁矿石消费量10.5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9.4%。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201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7.4亿吨,进口金额达956亿美元,进口量约占世界贸易量的65.5%,对外依存度近63%。

  一面是巨大的进口量,另一面却是耻辱的没有定价权!
  08年年以前,铁矿石都是通过谈判来确定价格的,国内由几大带头钢厂成立联盟参与谈判,基本上一定就是一年。 但是09年后,就不一年一定了,而是依现货指数来定价,价格随行就市,波动频繁剧烈。
  再看抄来的数据:2010年至今,铁矿石价格在600元/吨-1400元/吨波动,最大波幅超过700元/吨,年内最大涨幅超过70%,最大跌幅近40%。
  自2003年至今,铁矿石价格从每吨30美元涨至目前的每吨130美元,最高一度达到近每吨200美元,涨幅超过5倍。
  近十年来我们在与对外谈判中一直在败退。一直在参与谈判的中钢协处于风口浪尖,而且09年又暴出力拓间谍门事件(详情请自行百度),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尽管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频繁、巨大。但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有一定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这个行业还是可以做的。毕竟高成本,就是售价就是了。
  但是谁都明白,危机要来临了。
  日期:2013-10-19 21:59:14
  8、可怕的转变
  做生意总有起伏,没有哪个行业永远都是高利润,当钢材价格低迷,钢贸商的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大,甚至有人开始不赚钱或是赔本的时候,他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有别的更好的产业。
  由于钢贸商都手握巨额资金,逐步的演变之后,钢贸商把钢材作为依托,做起了资本运作。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高利贷等其它行业。如果仅是自有资金,商业转变那无可厚非,但如果是银行的短期贷款被长投到房地产等行业,那从转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当程序和规则有漏洞,其中又有利可图之时,转变也是迟早的事情。
  9、漏洞和危机
  国家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考虑,但从我个人角度是认为08底年4万亿的出台是弊大于利的。好比一个运动员受伤了,本应停赛休养,但却给他打了兴奋剂,让他继续比赛,造成的结果只可能是当时引发不知情的观众狂呼,可是时间过后,留给运动员的只可能是更加沉重的伤痛。——个人意见。
  之前钢材就有大的下跌,但当时的情况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当救市的兴奋剂打到市场的时候,整个行业各条线上都膨胀了。钢厂再扩产,钢贸商在融更多的资金,银行拿着钱撵着商贸商,更多的大国企也参与了进来,下游需求市场也火了,房子接着盖,高铁一个个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所说钢厂、钢贸商、银行(影子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看看到底漏洞都在哪?——我相信有很多现在身陷泥潭的银行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细致的弄明白到底怎么变忽悠了。
  日期:2013-10-20 12:06:47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所说钢厂、钢贸商、银行(影子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看看到底漏洞都在哪?——我相信有很多现在身陷泥潭的银行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细致的弄明白到底怎么变忽悠了。
  开始讲了他们三方合作方式是:
  1、钢贸商支付保证金给银行(或影子银行)——银行出全款直接付给钢厂——钢厂发货给银行——入库(银行的名义)——钢贸商销售对应货物之前支付货款给银行——银行让仓库放货。
  商业银行一般出的款都是承兑汇票,而影子银行会根据钢贸商的需求付承兑或现金,要知道承兑和现金的收费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与此同时钢厂也会因为收款是承兑或是现金的不同,定价也有区别。
  2、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钢贸商不满足资金直接付给钢厂,希望自己能有权力支配这些资金,于是自然想起了现货质押,这里面操作需要钢贸商起码有两家公司参与,假设钢贸商有两家公司A和B:
  A公司名下有现货存在仓库里,于是B公司申请向影子银行(一般商业银行不做这种业务)支付保证金,影子银行便支付全额给A公司,相当于影子银行全额从A公司买下了这批钢材。等合同到期之后,钢贸商再用B公司将货物赎回。货还是那批货,A公司卖给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再几个月之后卖给B公司,这样一圈就转完了,资金在A公司呆了几个月。这里面的A公司就相当于是钢厂的作用。只是货物已经在仓库里了。

  不管是1还是2,要确保这种商业合作模式没有漏洞,起码要涉及以下主体都是按规办事:钢贸商(这当然是个伪命题,他们要是按规矩办,就不会有下文了)、钢厂(钢贸商自己的A公司)、集港的码头、承运的物流单位(路远的不止一个承运单位)、货物入库后长时间存放的仓库、银行(影子银行)自身。
  钢厂:一般情况下钢厂的信誉确实是有保证的,而且很多银行也都执行了太小或是产量太低的钢厂,压根就不合作,不出款,表面上是回避了风险。但实际上即使大钢厂,只要发货的时候按照钢贸商的要求,在“货主”一栏里填上的名字是:“某某钢贸商(某某银行)”,这种写法很正常,大家约定这种表达的意思是说由某银行代某个钢贸商订的货,但这里面漏洞不就出来了吗?而且由于银行自身不懂钢材和怕麻烦,根本就不和钢厂联系,只是一味信任钢厂的按时发货,有时候要只要求比如45天(发货30天,运输给15天)后能在仓库见到货就可以了,其余的发货运输根本不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