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48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5 08:46:30
  连载42
  四、王道与霸道之辩
  武德九年末的一天,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与群臣谈到了“止盗”问题。当时唐朝刚刚统一中国,大乱之余,老百姓迫于生计,民间仍有不少“大王”、“寨主”之类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做无本买卖,与官军对抗,新生的唐王朝面临着严峻的“剿匪”问题,或者换一种更温和的说法,便是“止盗”问题。

  然而隋朝覆灭的教训证明,单纯的“剿匪”,或实行高压统治,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问题扩大化,所以李世民与唐帝国的政治高层便需要探讨更为开明的统治方法,并尽快付诸实施。
  当时朝臣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应该用严刑峻法震慑百姓,迫使他们不敢做强盗。李世民听罢,很不以为然,反驳道:
  “百姓之所以为盗,是由于赋役繁重,官吏贪求,百姓饥寒交迫,所以才不顾一切地做了强盗,朕如果带头厉行节俭,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百姓衣食有余,那么谁还愿意做强盗?用不着搞什么严刑峻法!”
  李世民这种见解无疑是吸取了隋亡教训的经验之谈。

  不仅如此,他对君民关系以及统治者骄奢纵欲的坏处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史载他曾对身边侍臣们说过这样一些话:
  “自古君民一体,君王剥夺百姓的利益,以满足欲望,就好比割下身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是饱了,自己也死了,君王是富了,国家也亡了。”
  “自古君王之患,不在身外,而多在自身的欲望,欲望多则耗费多,耗费多则赋税重,赋税重则百姓愁,百姓愁则国家危,国家危,则君王岂有不丧身之理!”
  “朕经常思考这些事情,深以为戒,所以不敢纵欲。”

  是的,想想杨广身死国灭的教训,那些做皇帝的,岂可不汗出如浆?
  一切要从自己做起,从节制欲望做起,何必苛求天下臣民,搞什么严刑峻法!
  也就是在此期间,李世民还曾与群臣谈到了老百姓的教化问题,由此也在帝国朝堂上引发了一场王道与霸道之辩。
  所谓王道,简言之,就是统治者行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按我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对待群臣,把握一个“诚”字,推诚待人,对待百姓,把握一个“德”字,以德服人,对待外邦,把握一个“柔”字,怀柔外邦。

  诚、德、柔三字,就是王道的核心。
  所谓霸道,简言之,就是以威权、刑罚、武力治天下,按我的理解,也分为三个层面,即:在朝中独断专权以震慑百官,对内严刑峻法,实行高压统治,对外武力扩张。
  威、刑、武三字,就是霸道的核心。
  王道尚德,霸道尚功。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抚民,霸道以力服人,仗势欺人。王道柔和,霸道强硬。王道注重教化,看起来似乎收效慢,霸道崇尚强力,看上去似乎见效快。

  一般而言,统治者多是兼采王道与霸道,或者王道杂以霸道来进行统治,但到底采用哪种办法为主要手段治国,自古因时而异,不能简单地否定任一种。
  李世民为此颇费踌躇,于是在朝堂上感慨地说道:“如今国家承隋末大乱之后,恐怕老百姓不容易教化啊。”
  这时候的李世民刚刚即位,深感肩负重任,有此一说很正常。
  是的,尽管李世民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反对严刑峻法,想从自身做起,从节制欲望做起,行王道治天下,但是隋末大乱毕竟对中国大地创巨痛深,他还是很担忧群臣和老百姓不肯配合他,不肯接受教化。
  魏征非常明白李世民的担忧,于是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行王道的主张:“陛下,自古太平盛世,百姓往往骄奢,不易教化,如今大乱之后,百姓愁苦,人心思治,更容易教化,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一样,如今的教化就是老百姓饿了渴了以后的饭和水。”
  魏征善辩,常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然而也必须承认,他的话的确有理,遍观历史,每每大乱之后,人心思治,乱世把百姓折腾的痛苦不堪,当治世来临的时候,谁还愿意放着好日子不过,没完没了地继续折腾,天天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在刀口上舔血呢?
  只要帝王们能够与民同利,让老百姓感受到诚意,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让他们放下武器,接受教化,从而全心全意创造幸福新生活,其实要更容易一些!
  这其实就是王道,也是李世民从隋亡教训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之谈,与李世民说的不谋而合,只不过魏征从一个新的角度讲出来,给李世民树立了信心。
  李世民听罢,不禁深表赞同。

  如果就他们两个人一唱一和,也就无所谓辩论了。但就在这时候,当朝重臣右仆射封德彝提出了反对意见,想当年虎牢大战决策前,老封就是反方“撤了派”的最佳辩手,如今时移事易,做了反方“霸道派”的主辩,更是老当益壮,慷慨陈词,侃侃而谈:
  “陛下,魏征此言差矣,臣遍观历史,自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不古,奸民甚多,百姓越变越狡诈,因此秦朝才用重法治国,而汉朝也辅以霸道治天下,依为臣看来,秦汉两代之所以注重霸道,没别的,只因百姓越变越坏,根本无法教化,不得已而为之,如果真能推行王道,谁又不想做呢?”
  “魏征书生,不识时务,夸夸其谈,虚言误国,陛下千万别听他的话!”
  要说老封所言,也未必全无道理,但他说老百姓越变越狡诈,且无法教化,则是大错特错,考虑到老封的为人,这个很明显,他是以己之心度天下人之腹,如果按他的意见办,不相信天下人,看不到大乱之后,天下人求治心切的客观事实,从而以重法治国,以霸道为主治国,其结果,就是像秦朝一样,像隋朝一样,国家迅速走向覆灭!
  但老封又一次碰到了硬钉子,魏征善辩绝非浪得虚名,当即予以迎头痛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