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写上海钢贸业兴衰的纪实性长篇小说:浪奔浪流》
第6节

作者: 水哥shuige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新民说到激动处与陈建飞又碰了一大杯啤酒。
  日期:2014-10-08 12:28:40
  听到吴新民发至肺腑的一番话,陈建飞满腔热情顿时化为乌有。他来上海,本来打算投奔吴新民,然后干一番大事业。他来之前就计划好了,一方面向他取经,学点做生意的真本事,一方面需要在他这里寄宿一段时间。现在看来不大现实,接下来连去留都成问题。
  他还想说点什么,又听吴新民接着说道:“我们老家那帮老同学情况怎么样了?听说刘国正出国了,真的假的?”
  陈建飞说:“刘国正到美国去了。你刚刚去上海没多久,他就走了。到美国一年多时间也不跟我们联系,不知道他在美国混得怎么样?”
  吴新民问:“他怎么去了美国?难道是偷渡?”
  陈建飞说:“你想到哪里去了?他长乐有一个姑姑帮他申请出国探亲,估计留在美国唐人街打工也说不定。”
  吴新民问:“去探亲怎么可以留在美国,不是变成黑户了吗?”
  陈建飞说:“那是肯定的。长乐有几十万人在美国,不知道多少人黑户,却也不差刘国正一个人。”
  吴新民说:“能出国总是好的,国外再怎么说总比国内强。”
  陈建飞说:“那也未必,人家是出国打工,你是来上海当老板,怎么能一样?”
  吴新民说:“我算什么老板?自己帮自己打工而已。不过刘国正这一走,跟石雅雯岂不是彻底拜拜了?”

  陈建飞说:“那是肯定的,刘国正有海外关系,一门心思想要出国,石雅雯舍不得银行的工作,说什么也不愿意出去,结果两人一拍两散。”
  吴新民说:“可惜了一对好姻缘,就这样拆散了,你说谁能想得到当初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最后还不是分道扬镳?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真爱。”
  陈建飞说:“可不是吗!当初要不是你小子极力撮合,他们怎么能够走到一起?”
  吴新民说:“早知道他们有这么一天,当初我何必多此一举?”
  陈建飞说:“那可不一样,此一时彼一时,有位名人不是说过爱情不管结果如何,过程一定得轰轰烈烈吗?”

  吴新民问:“哪位名人说过,我怎么不知道?”
  陈建飞笑着差点把酒喷出来了,他说:“不知道就算了。”
  吴新民又问:“石雅雯近况怎么样了?”
  陈建飞说:“石雅雯的情况你不知道吗?难道你们之间不联系?”
  吴新民说:“我到上海之后跟她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陈建飞说:“当年你们两个可是好过一段时间,我还以为你们俩是一对,后来刘国正插了一脚,变成他俩走到一起。我到现在也没搞懂你当初为什么要主动放弃?”
  吴新民说:“哪里是我主动放弃?石雅雯看上刘国正,当然没我什么事了。”
  陈建飞说:“总是你们两个在前,刘国正在后,我当初真以为你们俩才是最般配的一对。”
  吴新民说:“那都是陈年往事啦,还有什么好说的?总之我跟石雅雯没有缘分,倒是真的。”
  陈建飞说:“现在石雅雯单身一个,你就没有一点想法?”
  吴新民说:“有什么好想的?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跟她不可能再回头了。她现在银行工作,要条件有条件,还怕找不到婆家?对了,石雅雯现在哪家银行?”
  陈建飞说:“她一直在兴业银行。听说刚刚被提拨到少年宫路储蓄所当所长。再怎么说,石雅雯都比我们命好,分配到银行系统,福利好的不得了,银行工资虽然不高,但银行的补助多呀,我听说她们单位马上就要给她分房子了。”
  吴新民说:“石雅雯这样挺好的。她跟我们男人不一样,她一个女孩子能够在银行工作最好不过了。你说福安这个地方生活有多安逸,我看日子稍微好过一点的人谁愿意背井离乡?”
  陈建飞说:“谁说不是?但凡日子过好一点,我也不想出来。”
  吴新民说:“说说你吧,你来上海有什么打算?”
  陈建飞将原来想说的话埋在心里,说出来却是这样一段话:“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还是先看看再说吧。现在说什么打算为时太早。说不定我来上海只是旅游一趟。”
  他初来乍到能有什么目标?第一天到上海只带3000块钱,扣除飞机票和出租费,就剩两千多块钱。两千块钱能做什么?恐怕不够两个月的开支。但他不想跟吴新民说这些。

  吴新民点了点头说:“说的也是。你先安顿下来再说吧。”
  日期:2014-10-08 13:11:35
  《浪奔浪流》一(5)
  晚饭后,吴新民将陈建飞安排在门市部后面的简易房休息。

  所谓的简易房就是门市部后面临时隔起来的一个空间,紧挨这钢材货架旁边有几张高低床,正好还有一个下铺是空的。上铺已经有人住了,听说是湖北来的小余,已经早早入睡,而且鼾声如雷。
  陈建飞哪里睡得着?翻来覆去想了一夜……
  日期:2014-10-08 13:12:08
  就在前几天,陈建飞还在福安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对于福安的上班族而言,所谓上班,就是喝茶、聊天、看一些无聊的报纸。九十年代的福建农村大部分地方,由于经济落后,多数企业不景气,企业员工都在混日子,他一个应届毕业生,自然也不例外。
  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生还是由国家统筹安排。像陈建飞这类农学院毕业生一般情况下由当地人事部门统一分配乡镇一级的农技站。只有少部分有特殊关系的毕业生才有机会留在县城行政部门工作。陈建飞原以为自己不可能留在县里,但他又不甘心被下放到乡镇工作,几经周折,却辗转到福安县政府协作办一个下属企业。
  他回想起这一段经历,感到十分无奈。因为他的人生轨迹就在这不经意间发生了偏离。
  这个时候,陈建飞人生旅途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他是福安县经贸局杨局长,跟陈建飞的表亲是同学关系。有这一层关系,陈建飞想留在城关便有了一丝希望。经过几次接触,杨局长答应帮忙解决,但声明需要过渡一下,过渡的条件是到下属企业锻炼两年,然后找机会争取一个行政编制。
  当时的行政机关设立编制,每个部门几个人是有明文规定的,一旦编制名额用满就不得增加人员。所以陈建飞在行政部门属于编外人员,他实际档案归属企业员工。
  陈建飞为了留在县城,决定听从组织安排。对于这个决定,他有过思想斗争。虽然暂时留在谁都不去的企业单位,但毕竟可以留在城关,值得一试。
  杨局长推荐的下属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贸易业务。这个贸易公司虽然有政府背景,但经营项目实在单一,产品受季节性影响,所以一年的时间干不了半年的活。
  日期:2014-10-08 13:12:42
  福安地处贫困地区,既无资源,也无市场,贸易公司绝大多数经营惨淡,企业员工无事可做。陈建飞因为属于企业单位,基本工资比事业单位要低一些,算起来只够他半个月的伙食费,不到三个月,就入不敷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