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54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9 08:47:35
  连载50
  通过吏部考试而被录取有四个条件,即:身、言、书、判。我们一一道来。
  “身”是指容貌仪表,属于面试部分,标准有四个字:体貌丰伟。也就是说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一表人才,而且还最好是偏胖,不能是瘦猴。唐朝以胖为美,不只是衡量女人的标准,也是男人的,是官员们的。如果某进士及第者长得影响市容,有碍观瞻,或又海拔不够,是个瘦猴,对不起,吏部考官大笔一挥,一个印象分就刷下来了。

  “言”是指口才谈吐,属于口试部分,标准也是四个字:言词辨正。吏部考官跟你互动交流,你不能紧张兮兮结结巴巴,也不能海阔天空信口胡扯,而必须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口才便给,侃侃而谈。如果你自我感觉伶牙俐齿辩才无碍,但给考官的印象却是东拉西扯、油嘴滑舌,那你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也许考官大笔一挥,你就喜刷刷了。
  “书”是指书法,属于书法方面的专科考核部分,标准还是四个字:楷法遒美。也就是说,只考楷书,不考隶、草之类,字迹既要刚劲有力,又要美观大气。如果你相貌堂堂,又谈吐不凡,却写得一手臭字,对不起,刷了别委屈。
  “判”是一种公文判例,既是关于法律方面的专科考核,也是真正的笔试部分,标准依然是四个字:文理优长。再补充一点就是,研判案例时,要做到“情、理、法”兼通。合起来也就是说,考官给你一个案例,你写的判词既要判案准确,剖析精辟,又要以情感人、说理透彻,还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可想而知,如果你平时不精研法律,没有收集大量的判词借鉴观摩,不谙于人情世故,即使你平时文章写得再出色,也照样被刷。

  (唐代科举制考试内容与录取标准)
  由以上礼部与吏部两道关可以看出,在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科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科目,不但有进士科所特别强调的活学活用的时务策部分,而且还涵盖了明经科的范畴,并把明书、明法一类的专科也纳入了。如果考生一切都好,可就是长得有点寒碜,自身条件不好,最终也还是难以从政。总之一句话,太难了!
  虽然如此,但进士科相较于秀才科,门槛还是降低了不少。如果把考取秀才科喻为登天之难,那么考取进士科便是攀登珠峰之难。秀才科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进士科是天山雪莲,只要付出辛苦,战胜艰难,还是有希望得到的。
  如果考生不畏艰难,而且足够幸运,通过了吏部的“身、言、书、判”,吏部便会上报尚书省,尚书省再交给门下省复核,在一切顺利,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考生就可以做官了。先从基层做起,然后视个人能力、关系、机遇等综合因素,一路向前走,往上爬。
  所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进士科不及秀才科那样高不可攀,但相较于明经科的门槛,又高出很多,所以理应比明经科获得更好的回报。唐代的科举实践证明,通过进士科而被授官者,有望在十年之内进入宰相之列!
  也因此,有唐一代的读书人多选择进士科作为从政的进身阶梯,且趋之若鹜。倘或某人是以明经科而位极人臣,官居宰辅,那么他明经科的履历也是他终身的遗憾。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唐初做官的门槛为什么这么高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大致如下:

  历史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改革创新、推陈出新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由萌芽、新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完备的过程。尤其在唐代,以照顾功臣、贵族而实行的“恩荫制”仍是主要的选官模式,而与之并行的科举制仍旧是一个新生事物,仍是“恩荫制”的一种补充,或者说选才任官的辅助体制。
  在唐初尤其是贞观一朝,承大乱之后,人口锐减,急待休养生息,官民之间需要维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如果官员太多,个个都领工资拿薪水,便会大大加重百姓的负担,并使政府财政难以承受。正如李世民所言,官不在多,而在得人。只要择优录取,选贤任能,官员们少一点,照样能办好事情,高效行政。
  也因此,便有必要提高做官的门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李世民重开进士科以后,科举制便与“恩荫制”一样,成为帝国吸纳人才、维护统治的双轨体制,相比于魏晋以降由官僚贵族集团包揽垄断政治的“九品中正制”,其优越性和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竞争机制从此逐渐深入人心,而广大寒门小户出身的庶族地主也从此迅速崛起,以科举制为敲门砖,跻身于体制内参政议政,甚至每每跻身于国家政治的权力核心。

  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意味着唐代的国家政治在理论上,同时也在部分实践上已向全社会开放,这不但整合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使唐王朝获得了广大平民阶层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也扩大了她的统治基础。
  政治不再是贵族的专利,也是平民的权利!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据说贞观中期有一次,李世民悄悄驾临考场附近,望着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出的盛况,禁不住欣喜异常,慨然长叹道: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是箭的射程,意为一箭之地,引申为君主可掌控的范围。李世民得到人才的欢欣鼓舞,就在这一声慨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揽天下英雄,尽收四海英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