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有“道”,记一个职场普通“蚂蚁”的觅食之路:路记》
第20节

作者: 小土墩上的小蚂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反复思考,下定决心,还是以上学为重,就提出了离开公司。当然,铁总对他也进行了一番挽留,但他决心已下,还是离开了工作了4年多的地方。
  四年中,他做过销售员,办公室主任、行政总监、子公司总经理等。
  在铁总那个时期,他从一个青涩的青年,慢慢变化为稍稍对人情世故有了一点了解。开始进入公司时,他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有点“板儿”跟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感觉。每天感知他周围的世界,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处事方法。那个时候,留下的遗憾是,他对具体的事务,不太求甚解,大都只是知道个表皮。主要的事情也都是照着老总的指示去执行,对事情也没有什么深思,比较毛躁。但是,经过的事情还是让他有所成熟,也有所感悟。

  他那一届,他的导师只带他一个学生,后来,由于导师比较出名,渐渐地就越带越多了,他下一届是三个博士,再下一届有六位,最高时那一届有10几位。所以,他的师弟师妹们很多,有应届的,有在职的,各行各业,职位也有很高的,遍布了很多地方。
  日期:2014-08-06 17:33:37
  第一次“寒冬”
  圣经上有说,阳光之下,再无新事。在面对近两年所谓的“房地产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宏观调控”,在他眼里,都已不再新鲜。
  在他读博士那年,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一轮严格的宏观调控。恰好在那时候,他离开了V公司。在他博士毕业后再回公司时,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1992年的***南巡讲话后,国人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喷发。但是,由于当时的管理者对市场经济认识和实践不足,一味的靠投资拉动经济,导致经济失控过热。房地产行业是那一时期经济过热的典型代表行业。那一时期,在盲目的投资拉动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增加,土地供给面临失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出大量高档楼盘,而且,当时的企业,开发行极为不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一片混乱。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了一轮严格的地产调控,收紧财政支出,同时收缩银根。当时,央行强调,国有银行一律不能给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贷款。调控的手段之严厉,为当时所未见。

  那时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海南省是房地产投资的大热省份,冯仑、潘石屹便是在海南掘得的第一桶金。但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以后,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没想到的是,数年之后的今天,海南省又重新成为房地产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在当时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企业第一次感到了“寒冬”,而且还是裸冬。相比之下,近两年的宏观调控,那些有经验的房地产公司早已经准备好了“棉袄”。
  与其他公司一样,V公司也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是“石大佬”坚决的调整企业战略,坚定不移的走“住宅专业化”路线,今天V公司也就不复存在了!
  日期:2014-08-06 17:47:20
  专职读书,兼职工作
  在他读博士的那个年代,正是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有手里有地的国有企业都纷纷成立房地产公司,进入房地产业。大量房地产公司的成立,也刺激了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这时,他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他既在知名房地产公司做过,又是学区域经济的博士研究生。
  那时候有一家上市的国企,是做储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间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做仓储。但是仓储业务只能为公司提供一种稳定的收入,但是带不来超额利润。为了能在房地产领域获取超额利润,公司成立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利用公司当时的土地储备进入房地产业。这家母公司的老总是南大毕业的,认识他的导师,请他导师给推荐人,他导师就把他给推荐去了,做兼职。可以边学习边工作,待遇还给的挺高。

  他去了这家公司后,利用他的资源,又陆续给这家公司推荐了几个人,当然,把他最欣赏的小蒂也请到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由于是国企性质,公司内部较为复杂,又受制于外部的很多限制,不像民营企业那样灵活,这个小公司的房地产一直没有开展好。在他毕业前夕,总公司还是把这个小公司卖给了天卫一个比较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小蒂,很优秀,她去了当年在天卫房地产界中势头比较猛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这家公司给了她比较高的职位。

  在读博士期间,他原来的下属,当时的总经理秘书,就称小刘吧,也离开原来公司,在一家比较大的民企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和拓展。由于他们在共同的公司里呆过,有过接触,也比较了解,小刘就总是找他研究土地拓展的事情。也请他帮忙给介绍一些政府关系,以便于她的业务开展。小刘是个倔强理想化的女孩儿,很喜欢跟他往来交流,他们慢慢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再后来,小刘离开天卫,去了澳洲生活了。

  日期:2014-08-07 17:45:02
  第一台“专车”

  在V公司时,他就可以使用公司的一部汽车,但他没有,他还是利用自行车和班车,除非出去办事,才叫车。但那时,他已经拥有了驾照,为以后做准备。
  来到这家公司兼职不久,由于这家公司的背景是储运公司,公司里车辆比较多,公司就给他配了自己使用的车,先是夏利,正好练手,之后是大宇公爵,有了专车,他感到方便多了。
  博士答辩
  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开始忙碌毕业论文。为了确保答辩顺利,在答辩前需要做很多事情。

  南大对博士答辩的管理向来要求很严。论文评定阶段,学校要把论文发给五位校外博导进行评审。答辩时,再请另外五位博导进行现场答辩。
  论文评审时,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就取消当年的答辩资格。他通过了解,知道了三位校外评审专家,分别时东北财大的一位博导、人大的一位博导(当时还兼京都国土房管局副局长)、清华土木系一位博导,当时,他们都是区域经济界的顶级专家。
  之后他专门到京都,把论文送给了他们,提前做了很好的有效地沟通。最后的结果很不错,全部通过了论文的评审,下一步他可以进行论文答辩了。
  博士论文答辩,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考验。有一些人就是在答辩时功败垂成。

  所以,他认真的准备答辩会。对于答辩会,他觉得除了现场答辩时的表现很重要,答辩前的沟通也很重要。
  博士答辩,需要有5位答辩专家成员,其中必须有不少于两名校外教授。他的校外答辩专家一位是东北财大的教授,一位是京都大学的教授。北大的这位教授是少壮派,29岁时已是北大的正教授,35岁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博导了。据说由于这位先生的学问很大,对答辩的要求也很高,很多答辩生对他很怵头。上一年,他师兄答辩时,当场就被这位先生给弄得大汗淋漓,差一点没有让他通过答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