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4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就是伟大政治家的天赋。不管来自外界的误导有多大,他都能准确地判断出自身拥有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水平的。他还定下一个极高的目标,大家都觉得这个目标荒诞无稽,遥不可及,他却能把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从而成功地完成这个目标。如果不是秦惠王在关键时刻去世,如果他多活了哪怕一年,秦国真的很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强权,其他每一个国家都比它弱的多。
  日期:2015-01-03 17:19:43
  幸运的是,秦国还有时间,楚国拖慢了齐国前进的步伐。楚国以为进攻赵国是齐国扩张计划的实施阶段,实际上这只是准备阶段,灭燕才是实施阶段,这是一个错误判断。但楚国的行动造成的实际结果是,第一强国齐国加魏国,对上了第二强国楚国加赵国,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应该还是可以较量较量的,即使齐国决心运用它的全部实力,也并不能够轻易地解决掉对手,这是当时人的普遍观点,齐国也是这个观点,它发现准备阶段已经变的麻烦起来。准备阶段都被人打乱了,后面的实施阶段自然也就按顺序往后拖延了。

  只要还有时间就行,秦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做很多事情,等到秦国的事情都做完了之后,而齐国才开始去收获燕国这块果实,那时的秦国将让齐国大吃一惊。
  日期:2015-01-03 20:57:02
  现在还是先回到徐州相王这一年,楚国的行动给齐国提了一个醒,自从大家都认定齐国是第一强国,它就树大招风,成为了众矢之的。它的每一个行动其他国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的军队的每一次出动都会让其他国家紧张起来。齐国已经很小心了,结果它刚刚和魏国结盟,什么事都还没做,楚国的反应就这么大。在这样的密集关注下,齐国还希望能够成功地去兼并一个七雄级别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高难度任务,不过它并不准备放弃统一天下的目标,所以也并不准备放弃它的战略计划,只不过接下来它必须更加小心翼翼,把掩人耳目这四个字做到最大程度才行。

  怎样才能既把战略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做到掩人耳目呢?我估计它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选择南守北攻的策略,对楚国只守不攻,把攻击力量都用在赵国身上。如果齐国只想防住楚国,应该是容易做到的,这和齐国本身的防御体系有关。齐国的东面是大海,无须设防。在北面是黄河与济水两条河流,“清济浊河,足以为限也。”依托这两条大的河流,齐国建立起坚固的防线。在西面和南面,齐国有意地留下一连串的缓冲国,把齐国和其他强国隔离开,这就是被统称为`泗上十二诸侯“的国家。经过长期精心营造后,齐国周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齐国因此获得了‘十二之地’的称号,在各国中,它的易守难攻程度仅次于有‘百二之地’称号的秦国。

  日期:2015-01-03 22:24:43
  本来齐国和楚国也是被完全隔离开的,但是战国前期,尽管距离遥远,楚国却不辞辛苦的地跑来灭掉了东海岸边的莒国,齐国没有办法,只好出兵赶走楚国,把莒国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样,齐国和楚国就有了直接边界线,不过这块边界线的正面毕竟比较短,齐国防守起来还是相当轻松的。
  齐国之所以不报复楚国的攻击行为,采取被动忍让的姿态,并不是因为它缺乏足够的实力。魏国曾经在陉山反击过楚国,齐国的实力比魏国强的多,它当然也可以这么做。但是,自从齐国开始决心执行它的战略计划,它就明确了一个重要原则:自己的力量要尽量地集中使用在对计划的推进有益的地方。楚国和赵国一南一北,位置分散,中间被韩魏给彻底隔开,而韩魏和楚国一直都是尖锐对立的,在可见的未来也看不到它们改善关系的希望。楚国的实力再强,它也没法越过韩魏去援助赵国。反击楚国,打败楚国,削弱楚国,这些事对齐国来说都没有明显的意义,相当于把力量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只要守住楚国,它就不能对计划产生实质性干扰,这也就行了。

  日期:2015-01-03 23:26:48
  如果其他国家因为齐国的低姿态而降低对齐国实力的评价,认为齐国还没有那么强大到足以两面出击,同时攻击赵国和楚国两个国家,齐国当然也是乐意的。
  同一时期在北面攻击赵国的行动,齐国必须做的很讲究。齐国的目标是削弱赵国,所以它不用去占领赵国的领土,这可以减轻其他国家对齐国扩张的担心,最初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点。齐国需要做的,只是去消灭赵国的军队。我能够想出来的,齐国当时相对合理的攻击方式是这样的:在两国的边境线上,那些较大的据点和有较多军队防守的地方都不去理会,专门找那些只有几百人,一两千人的小部队,把他们消灭后再撤回来。赵国当然不会让边境线就这么空着,又派人过来防守。齐国却转移目标,去其他地方消灭其他的小部队,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消灭当地的赵军。这样周而复始,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间赵国的损失就很可观了。

  日期:2015-01-04 10:22:08
  这种做法需要齐赵之间的边境线比较长才好操作。齐赵的边境线长吗?稍微有点短,不过没关系,齐国的附庸中山国和赵国的边境线非常长,齐国可以利用这一点。这段时期赵国曾经攻击过中山国,可能就是在报复中山国允许齐国利用它的土地来袭击赵国。
  齐国的想法是把每一次战斗的规模都限定在很小范围内,不去发动大规模战役。大规模的战役会让齐国在蒙受较多的损失后,消灭大量的赵军,接着赵国的边境线上会出现明显的漏洞。这个时候齐国是去占领还是不占领漏出来的空虚地带呢?不占领,又付出了一定代价,又有近在咫尺的好处,它却不去拿,别人会觉得齐国的行为太过奇怪,就有可能怀疑齐国的用心,齐国又不是傻瓜,它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他们长期思考,就有可能想到齐国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削弱赵国的实力,齐国不能让大家这么想。

  反过来,齐国选择了在重创赵国之后真的去占领它的土地,别人就会认为这是典型的扩张行为了,这对齐国同样很不利。所以大规模战役一旦发生,齐国对它的收尾工作会感到两面为难。
  日期:2015-01-04 11:20:23

  但这并不等于说,齐国完全不能发动大的战役。前325年,齐国曾经和魏国联手,沉重的打击过赵国,结果魏将公孙衍打败赵将赵护,而齐国俘虏赵将韩举,占领两个赵国城池。不过请注意,据史书记载,这一次战役是由公孙衍提出的构想,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步骤。明摆着是魏国挑起了战争,齐国只是被动一方,这种情况下齐国大举出击,乃至占领一些赵国领土,都没有什么关系,只需要注意一点,事后记得要大肆宣传一下公孙衍的聪明才智,而对齐国的作用则只字不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