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15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2-06 22:14:10
  新三晋联盟的酝酿和筹备时间至少花了四年,它的存在时间却只有两年,而且在这短命的两年时间里联盟的经历简直是不堪回首。一直到联盟解散,魏国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失败的这么快,这么惨。其实原理很单纯,三晋国家里,韩国和魏国走在一起,秦国和齐国都不反对,甚至是乐意看到的,但是赵国和韩魏走在一起,它们就不乐意看到了。齐国想把赵国拉出来单独殴打,秦国则想在齐国打完后它再上去给赵国补几拳,韩魏却硬要把赵国接纳进来,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进退,互相援手,结果是什么呢?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结果是,韩魏和赵国一起遭到殴打。

  比如观泽之战,观泽在齐国和赵国的边境线上,齐国在这里发动攻势,它的目的还是想重点打击赵国,可是魏国一定要和赵国并肩作战,结果是它也连带着受到了损失。如果魏国只和韩国结盟,而不和赵国结盟,它一点事都不会有。只因为它想多一个盟友,秦齐对它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它的命运也就完全不同了。
  日期:2015-02-07 13:47:33
  新三晋联盟成立后引发的一系列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次合纵攻秦战争”,这个称呼很不准确,容易产生一些误解。例如,它会给人留下一个印象,联盟成立后,集中力量对付的唯一重要敌人是秦国,和后面几次合纵攻秦战争中秦国的对手做法一样。其实不然,从最开始联盟就有两大敌人,齐国和秦国,它们起码排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完全有可能大部分时间里联盟对齐国的总体重视程度还要超过秦国,最终联盟也是在这两大敌人的联手打击下宣告失败的。

  这个称呼还会给人留下另一个印象,新三晋联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攻打秦国,这也是和后面的几次合纵攻秦战争给人留下的印象混淆在了一起。新三晋联盟之所以历经艰辛之后能够成功的建立起来,并不是因为它们都想攻打秦国,在联盟筹建的一段时间里,它们和秦国关系很好,甚至还是盟友。真正的原因在于,那个时候的韩,赵,魏三国之间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它们的前景都不怎么美妙,大家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的去求生存,求发展。

  日期:2015-02-07 18:43:25
  自从三晋联盟解体,三个国家开始独立发展以来,这几十年它们度过的都是很狼狈的日子,而在同一时期,周边的秦,齐,楚各国却呈现出相反的发展趋势,它们蒸蒸日上,成长壮大,不断的打败位于它们中间的三晋国家,压缩三晋的生存空间,以牺牲三晋的利益为基础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如果三晋继续各自为战,甚至还在互相攻打,进行内耗,它们的命运就只能是任人宰割,连心高气傲的魏惠王到了他的晚年也得出了这个结论。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这么一段话: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前341年,马陵之战);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前332-330年,河西战役);南辱于楚(前323年,五国相王)。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魏惠王清晰的感受到齐,秦,楚正在轮番出击,从东,西,南三面对魏国施加压力,其中每一个国家都比魏国强,显而易见,单凭一个魏国的力量不可能去抵御这三个方面的强大压力。

  韩国和赵国对于局势的感觉和魏国也差不多,韩国是谦虚的,它一直都想和魏国结盟,是因为魏惠王晚年才得出的结论它早就有了,单凭韩国的力量无法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面对周边强敌,它需要和魏国联手应对。赵国是骄傲的 ,但是这些年在齐国和秦国处心积虑的持续攻击下,它被打的灰头土脸,它也认识到了自己力量的局限性,不得不低下曾经高抬的头颅。韩,赵,魏都不约而同的怀念起战国前期三晋联盟还在的时候一起度过的舒坦日子,周边国家已经强大到迫使它们不得不联起手来,互相支持以增加抗压能力,所以,它们都诚心诚意的想重建三晋联盟。

  日期:2015-02-07 23:48:03
  那么为什么联盟一成立就前去攻打秦国呢?因为它没有分析出敌人的真实意图,从一开始,秦齐就把联盟视为战略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决心用尽全力来铲除这个障碍,联盟从成立之初就处于高危环境中,它自己却不知道。同时,它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两个敌人中的一个--秦国的实力,这一进一出使得联盟对于敌我整体力量对比的判断严重偏离事实。它认为只要三晋国家联合起来,实力就足够强大,所处环境也比较安全,联盟的生存不是问题,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怎么去发展,所以它决定主动的去进攻秦国。这一决定错的离谱,联盟的生存不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问题,它应该先追求基本的生存权,然后再去追求下一步的发展权,正是这一错误决定加速了联盟的灭亡。

  三晋联盟重建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间地带的彻底衰落,周边国家的霸权地位已经不可动摇。秦国和齐国完全达到了目的,现在它们可以放心的把战略计划继续推向深入。三晋各国分崩离析。韩国在逆境中苦苦坚持。赵国回到了五国相王之前的境况,而且比那个时候更糟,五国相王之前它至少还有楚国这个盟国,如今的它只能孤零零的在那里不停挨打却什么事也做不了,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给外人的感觉是它已经认命了。魏国从自大变成自卑,对于国际形势和自己的角色,它都产生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认识,它认为三晋国家联合起来也不是周边强国的对手,还有自己的实力远不足以担当联盟老大的重任,只能换一种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历史上第一次,魏国开始全心全意的学习如何做一个其他强国的忠诚小弟,这一点上它可以参照韩国的丰富经验。魏国的新办法是张仪所希望见到的,但是魏国首次选择的老大却不是张仪所希望见到的,它选择了齐国。

  日期:2015-02-08 16:50:52
  做小弟就存在一个做谁小弟的问题,楚国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齐国和秦国进入考虑之列。观泽之战中齐国从北线发起攻击,修鱼之战中秦国从南线发起攻击,它们都有同样的想法,在打垮新三晋联盟的过程里,尽量避免直接攻击中间的魏国,因为它们的战略中都有争取魏国这一项目,不能和魏国完全撕破脸面。齐国和秦国都没有犯错误,所以魏国知道它现在拥有两个选项,无论它选择齐国还是秦国,这个国家都应该会答应。而且它也知道这两个国家是对立的,前320年张仪曾经进攻过齐国,一旦魏国做出选择,它就可以依靠老大这一国的力量来抵消另一国的压力,魏国就会变得安全,结束被殴打的命运。

  最后魏国的决定是无视秦国伸来的橄榄枝,投靠齐国,这个决定同时影响了秦国和齐国的战略计划,所以很重要。对于齐国而言,魏国的决定可以帮助它的战略更加顺利的往后推进,这是个很好的消息,齐国马上下令,魏国解散新三晋联盟,和韩国,赵国彻底断绝关系,从此一切行动都严格遵守齐国的指示,魏国的反应是老老实实的全部照办。齐国的真实目的当然是让魏国和赵国断绝关系,但是为了让它的目的显得不是那么明显,它把无辜的韩国也给捎带上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