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25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证明,张仪太不了解楚怀王这个人与众不同的本性。楚怀王的反应完全出乎张仪的预料,他很干脆的接受了秦国的条件,下令关闭齐楚边境线,停止和齐国的外交关系,然后派人到秦国对张仪说,把那六百里地给我吧。张仪当时就傻眼了,想了半天他才想出一个借口,吞吞吐吐的说,楚国做的还不够,秦国有理由怀疑楚国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和齐国断交,等到拿到六百里地之后,它和齐国的关系立刻就会恢复。

  日期:2015-03-09 11:46:05
  张仪愤然指责楚国在作假,他说的正确吗?是正确的。可是,楚国是在作假,秦国难道就不是吗?秦国的用心可以说昭然若揭,六百里商於之地这么大一片土地,其中应该还包括武关,武关是秦国防御体系的关键支点,秦国怎么可能把它白白让给楚国呢?楚怀王一眼就把秦国看穿了,他决定,既然秦国想玩游戏,那就好好的陪它玩一玩,齐楚关系是有共同利益作为基础的,只要先把秦国玩的游戏内容事先告知齐国,让齐国略微配合一下,楚怀王的这种做法根本不会对齐楚关系造成任何影响。

  所以我认为,不是张仪欺楚,而是张仪和楚国在互相欺骗。张仪首先说出楚国在骗人,他讲了实话,说明他已经落入下风了。果然,楚怀王收到张仪的回复后,又派人假装成宋国使者去齐国,结果这个人不仅顺利的直达朝廷见到齐宣王,还可以把“骂”齐宣王的话依次说完,而且还同时严正的宣布和齐国断绝一切关系。大家想象一下,这么离奇的情节,背后的戏剧味道是不是已经很浓了?齐宣王笑眯眯的听完那些阴阳怪气的“骂”他的话,然后在场的所有人捧腹大笑一顿,他们都觉得楚怀王的性格非常有趣,到了这种时刻还有心情玩游戏,不过也好,在大战来临之前通过调戏对手的方式舒缓一下紧张情绪也不错。

  日期:2015-03-10 20:48:50
  接着,成竹在胸的楚国使者再次来对张仪说,现在秦国应该把六百里地交出来了吧?如果这都不行,请问张仪先生,楚国还需要做什么才能证明它”真的“和齐国断交了呢?张仪彻底无言以对,他只好耍赖,说楚国搞错了,秦国当初答应的是六里地,不是六百里,可是区区六里地怎么可能决定齐楚两个大国的关系?秦国等于是承认它在国际外交活动中说了假话,这场游戏的结果是楚怀王大获全胜。楚怀王说不定还觉得遗憾,张仪这么快就认怂服输,真是不过瘾。

  由于楚怀王后来被秦国欺骗,死在秦国,大家的印象中楚怀王是个老实人,这是误解。和秦国的游戏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对楚怀王来说是小菜一碟,不久前的岸门之战中,楚怀王可是不惜劳师动众,“令战车满夏路”,动用一整只大军帮他演戏,那场戏的花费和难度高多了。楚怀王的心里非常清楚,无论楚国做什么,它都拿不到那六百里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岸门之战也有这个特点,韩国不可能一受到秦国的攻击就背离魏国,独自去当秦国的小弟,秦国也不可能看见韩国一求饶就停手,放公孙衍一条生路,楚国欺骗韩国的行为,顶多也就是给韩国带来一阵子虚幻的希望,对最后的实际结果没有影响。

  日期:2015-03-10 22:26:18
  既然没有实际结果,也没有获得实际利益,我们不禁要问,楚怀王做这些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为什么。我对楚怀王的看法是,他是一个天生的演员,天生就喜欢演戏,喜欢制造假象。不管别人觉得有多么重要和严肃的国家大事,他都可以当成一场戏来演,而且还要一次演个够,过足瘾。他演的戏,制造的假象,如果能够把人骗到当然更好,如果骗不到,他也无所谓,这个过程已经让他乐在其中。

  张仪发觉自己犯了个错误,居然和楚怀王比演技。论战略运筹楚怀王远不是张仪的对手,但是论演戏张仪远不是楚怀王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张仪就狼狈的败下阵来,从此他再也不敢动歪脑筋去找什么和楚国开战的借口了。

  楚怀王的性格很特殊,秦国有些始料不及,它又不能因此停止执行战略计划,阴差阳错的,它只能在一点借口都没有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狠狠的打击了楚国,由于这个原因,秦国倚仗自己势力强大,总是不择手段的欺压楚国的观念开始萌芽。如果只是一点萌芽关系也不大,可是后来又发生其他事情,让这一观念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且最终对秦国的前途产生了不利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