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大宋好风光》
第12节

作者: 火闪2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着还是要欺身而来……
  日期:2014-11-04 21:27:50

  绣娘对这种只知道发泄兽欲而毫无情调的男人早就恶心之极,但是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营生又正是服侍这样的男人的营生,有什么法子呢,此时心里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有忍着。
  所以绣娘说道:“绣娘知道武公子此时情难自禁,可是武公子难道就不想体验一下绣娘的另一种风情么?”
  绣娘的这句话产生了奇异的效果。一听说要让他体验美丽女人的另一种风情,武松的眼珠子立刻就放起光来。女人的风情对男人来讲始终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何况还是绣娘这种绝色天娇的女人……
  于是武松武二郎立刻饶有兴致地说道:“绣娘还有什么风情请快快在我武松面前使出来,也好让我武松长长见识……”
  边说脸上边露出傻呵呵的笑意……

  日期:2014-11-04 22:47:24
  绣娘对着武松莞尔一笑,这美好娇嫩的笑容若同早间的露水般细腻柔滑晶莹剔透,武松的心弦就像是被绣娘用她的纤纤玉手轻拂了一下似的,浑身立马就酥软了,受活之极!
  此时的武松被绣娘展露出的万种风情彻底迷惑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绣娘粉白如玉的脸,连魂也似乎被绣娘牵引了过去。
  绣娘终于稳住了这个即将要朝着她发飙的畜生……   床的下的李自然看着传说中的梁山好汉武松先生在女人面前居然是这副德性,心里对着武松直是“呸呸呸”地唾弃个不停……   绣娘见猴急得不行的武松终于消停了下来,就轻移莲步,走到花窗前的一架古琴前,伸出纤手,在琴弦上轻扫了一回,随着琴弦上飘逸出的一串悦耳的音符,整个房间里似乎立刻起了一阵凉风习习的春风,又好似有一股清泉之水从耳畔滑过……再加上熏香炉内缭绕出的若有若无的檀香之气,整个房间内的情调瞬间就变得高雅了许多,同时也变得暧昧了许多……   就连对音律一窍不通的武松武二郎而觉得这一串音符在耳畔响得有点妙不可言。

  躲在床底下的李自然这个时候也有点陶醉和蠢蠢欲动了,他也没有想到在逛窑子嫖妓这件事上,居然也能整出这么富有情趣的调调……我靠!
  日期:2014-11-04 22:47:55
  绣娘此时当然无暇顾及被藏在床底下委屈得要死的李自然,而是用浑身的解数和精力在应付着站在面前如狼似虎的大块头武松武二郎。
  此时,她用满含春意的双眸看着武松武二郎,纤巧修长的玉指在琴弦上拂动起来,又一串美妙的音符在房间里萦绕起来,无边的春色似乎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瞬间便无限生动地铺成开来……   武松没有想到绣娘的一双纤纤玉手居然能够捣鼓出这么好听的玩意,脸上显出一丝欣喜之色……   绣娘的脸上也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觉得在这个大老粗身上还是能够培养出一丁点高雅的情趣的。

  在绣娘拂弄出的美妙乐音声中,武松武二郎居然又情不自禁地重新坐回了那张黄花梨的大圈椅里……放在大圈椅上的手指还情不自禁地随着绣娘拂弄出的琴声有节奏的跳动几下,仿佛很受用的样子……
  日期:2014-11-04 22:48:26
  绣娘继续用含情脉脉的一双美眸看着已经变得有点痴迷的武二郎,朱唇轻起,轻盈悦耳的歌声从她的唇齿间飘逸而出……   并刀如水,   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   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想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武松对音律歌赋自然是一窍不通,绣娘的唱词里倾诉的是怎样的一种调调他更是无从体味,只是觉得绣娘的声音极其悦耳动听,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所以刚才被欲火烧灼得滚烫的血脉在绣娘宛若天籁般的嗓音和清泉拂耳般的古琴声中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日期:2014-11-04 23:09:19
  其实绣娘唱出的这首新曲是从一个与她一般才色俱佳的姐妹那儿得来的。这个姐妹的名气比起绣娘更加名冠芳华,她便是在汴京城里红极一时的名妓李师师。

  这李师师在汴京城的红粉阵中可是一个红极一时的人物,她不光与汴京城里的那些风流倜傥斯文儒雅的词赋高手们来往密切,而且与当朝天子宋徽宗的关系也是非同寻常,绣娘唱出的这首《少年游》的新词,便是当朝的旷世奇才词赋大家周邦彦的杰作。
  李师师身处汴京城,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每每得了好词,便会用锦书托人从汴京城捎到绣娘这儿来。虽然两人难得谋上一面,但是一直以来鸿鹄往来锦书不断,闺中怨事,少女心曲尽在来往书信中互相倾诉,也算得上是心心相印的红粉知己。
  李师师给绣娘捎来这首周邦彦写的新词的时候,还把《少年游》这首新词产生的背景也坐了详实的交代,绣娘看了后也不由得哑然失笑。对周邦彦这个六十大几的老才子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汴京城里名士如林,词赋高手自多如牛毛,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旷世奇才周邦彦。这周邦彦与李师师有着非同寻常的交情,一个仰慕其才华,一个钦慕其芳容,也可以说得上是惺惺相惜,才子配佳人。
  日期:2014-11-04 23:10:07
  李师师《少年游》将这首词从汴京城托人捎于绣娘的时候,将这首词的来历和典故说得极其详细。绣娘对这首词一来比较偏爱,二来对这首词生出的原由又略感兴趣,于是就随时吟唱出来,个中滋味非为知情之人,是无法体味出词中所流露出的浓浓醋意的……   为了便于后续故事的发展,我们现在就将这李师师以及这首词的来历作个简单的交待,这也应该算是红粉阵中的一段佳话……   这个李师师在当朝的风流雅士以及所有的男人心目中,那可是一个风月无边的梦,她不光才貌出众,而且在男人中周旋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手腕,就连当朝的天子宋徽宗一见了她之后,对后宫的三千佳丽也从此视若无睹,这就足见李师师对男人具有的震撼力有多大了……   其实,这李师师的出生也算是平常,她出生在汴京一家染技工匠家里,这工匠姓王名寅,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李师师的出生原本是该给这个算是清贫的家里带来了稍许欢乐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是,随着小生命的诞生,王寅的妻子却难产而死。可怜的孩子刚来到世上便失去了母亲,为了延续这个幼小而脆弱的生命,父亲王寅只得用豆浆充当奶水喂养她,就这样,这孩子竟然活了下来。奇怪的是,这孩子不但活了下来,而且从来不哭不闹。现出异于女孩子的倔强性情。

  日期:2014-11-04 23:10:28

  当时汴京有一个风俗,疼爱子女的父母会送孩子在寺院呆一段时间,举行摩顶之礼,相当于出家,这样可以增加子女的福报,这一辈子都会平平安安的。王寅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便把她送到京城的宝光寺,和李师师同时送往寺院里住下的还有另一个同样乖巧伶俐的女孩,这个女孩便是现在的绣娘,她和李师师的个中原由以后自有交待,现在咱们继续引申李师师的成年往事……   当时少不更事的李师师被送往宝光寺的时候还一个劲的只会嬉笑,寺院里的一个替她摩顶受戒的老和尚逗着她说:“这是什么地方啊,你怎么来了?”没想到老和尚的话立刻就引得李师师一阵大哭,方丈轻轻地抚摸她的头顶,算是给了她摩顶受戒了,没想到受了摩顶后的李师师立刻停止了哭泣。王寅见此情形,心里暗暗地欢喜,心想这孩子是个有佛缘的人,应该能够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佛门弟子都称“师”,从此这李师师便叫王师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