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28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18 21:53:20
  远征军被歼灭,秦国一方到现在为止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就有可能化为乌有。张仪当然也考虑到这些后果,他在出征前所规定的作战方针,应该是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尽快打败齐军后进入燕国境内,同时,他还把殷切希望寄托在燕国民众身上,他们的态度极为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不能从燕国当地获得补给,远征军不可能在远离基地的地方长期坚持作战,满足以上苛刻条件之后,远征军才有机会完成任务,否则的话,一不小心,派出去的军队就回不来了。

  张仪的性格一向谨慎,思虑也很周密,而出兵远征,帮助燕国复国,怎么看都是一个令人提心吊胆的行动,不像是他的风格,他一反常态,做出这个冒险决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日期:2015-03-18 21:54:27
  燕国被齐国灭掉后,它在张仪战略计划中的地位降低了许多,作用减小了许多,张仪一直都在冥思苦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燕国这颗死棋又变回活棋呢?燕国民众对齐国的激烈反抗,让张仪看到一个难得良机,秦国采取行动帮助燕国复国,就是把这颗棋子的作用重新的,彻底的焕发出来的唯一方式。如果秦国接下来不选择去燕国,而是直接就从正面对齐国发起总攻,由于齐国和魏国只在位于宋国和卫国之间的一条东西向狭窄通道上互相连接,秦军也只能经过这条狭窄通道强行往前推进,它的损失会很大。

  相反,秦国选择去恢复燕国,由于有了亡国经历的燕国已经和齐国结下深仇大恨,复国后它肯定会拼死作战以报复齐国,这样,张仪等于是完全修复好了当初他所设想的陷阱,齐国被牢牢的套在这个陷阱里面,秦,魏,燕三国军队加在一起的力量将对齐国形成压倒性优势,当秦军和魏军从西向东发起进攻的时候,燕军和远征军组成的联军也从北向南发起进攻,而齐国是顾此失彼,难以防范周全,秦国只需付出较小代价就可以打垮它的最大敌人。

  日期:2015-03-19 17:21:15
  张仪始终都记得,秦国的战略目标不是灭掉齐国,而是把它打成弱国,东方国家的数目越多,它们的平均实力越弱,对秦国就越有利,现在灭掉齐国并不符合秦国的根本利益。在齐国不能被灭掉的前提下,如果燕国又没有复国,那么齐国将继续占据两国的地盘,它的基础太雄厚,不管秦国现在怎样去打击它,削弱它,等它将来回复元气后都会是个很强的国家,所以,设法让燕国复国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现在做它可以对秦国打赢战争产生立竿见影的贡献,那还不如现在就去做。

  秦国统一天下需要逐次灭掉东方六国,六国当中的三晋韩,赵,魏和楚国,都和秦国接壤,它们可以被称为四个前线国家,而齐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远离秦国,它们是不和秦国接壤的后方国家,秦国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监控它们的行为。在秦国的帮助下重新站立起来的燕国,它在心理上已经成为齐国的死对头,很可能从此它会和齐国长期纠缠在一起,两个后方国家忙于相互对抗,相互牵制,都不能或者很少对前线国家提供援助,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局面。

  日期:2015-03-20 22:24:48
  远征燕国固然是冒着巨大风险,但是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它给秦国带来的战略利益更加巨大,冒这个险是值得的。到了该冒险的时候张仪也敢于冒险,他下定决心,把工作重点转移过来,倾尽全力为远征军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他的计划是,在由秦军和魏军共同组成的远征军抵达燕国边境之前,留在魏国的军队先从正面对齐国发起猛烈攻击,而且攻击将持续进行下去,不间断的施加压力,把尽量多的齐军牢牢的吸引在正面战场,从而减少在燕国的齐军兵力。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张仪发现他需要先解决一个问题,他派出一部分的军队去了燕国,同时正面的攻击又必须强大到足以让齐国误认为秦国的主攻方向是在这里,这就使得现在他在魏国的军队实力不够用了。所以,张仪又从楚国战场抽调出一部分秦军来到魏国,他估计,留在楚国北方战线上的部分秦军和全部的韩军,还有东方战线上的越国军队,它们加在一起的力量应该可以把开战以来已经遭到沉重打击的楚国给继续压制住。由于楚国剩下的主力部队景翠部在北方战线上靠东边的位置,秦军也就依次向东移动。这样,张仪调整总体部署的结果是,不仅秦国的关中本土几乎没有了秦军,连靠近本土的地方也几乎没有了秦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