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30的你,为什么还没升职?---再不开窍,就真晚了!》
第12节

作者: 职业规划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25 09:32:13
  说完到以上内容以后,他将手中满满的一倍啤酒一饮而尽。自己能够感觉到他这个动作中的透出出来的失落和无奈。毕竟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北京飘着,看似每天穿着西装革履在城市穿梭,却一直没有一个落脚点(还在租房中)。已经快到不惑的年纪,职业发展却早已停滞不前。虽然工作十几年,却没有积累一技之长,管理岗位更是遥遥无期。他也说道,多次想过离开北京回老家发展,但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即使回到老家,发展就一定好吗(相信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感慨,遇到职业发展困惑的时候,迫于现实压力想回老家,但是又不知道该干什么)?确实是一件很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事儿。

  于是,我开始在心里思考,为什么当初踌躇满志的他,现在却成为了一个失意者。(有时候升职不一定是为了那个位子,而是心中对于职业有个发展方向和奔头,否则容易迷失自己和安于现状)
  首先,他的性格看似开朗和很好接触,其实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很浮躁(大学时候就挂过很多科目,不是智商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导致他可以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但是,也容易让别人觉得他对于工作的态度不踏实。在周围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这个特点以后,往往会觉得这个人不靠谱,很难会和他深交。自然不管是平时人际交往,还是职业晋升,都不会优先信任或提拔他。(如果他真的能够担当重任,相信公司也不会弃他而不顾,提拔一个比他年纪轻很多的他徒弟了。)

  日期:2014-09-25 20:08:11
  其次,喜欢结交朋友是好事,更是优势,但是,他交友的方式有点过犹不及。比如,身边每个朋友的事情他都关心,多么小的事情都要琢磨很久,这也导致他花在别人身上的时间比花在他身上的时间还多,每天看似呼朋唤友,一幅繁荣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却是一片苍凉。因为他结交朋友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和娱乐,而没有以目的为导向,从没想过朋友对于他的帮助和价值在哪里(我觉得社会人交朋友目的话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会让自己能够有个目标。比如,很多人是打着以和我交朋友的旗号来找到,更多的是想让我来帮他们做咨询)。因此,在领导眼中,他是一个老好人和听话的员工,但是不是一个有想法和能服众的管理者。

  最后,他虽然毕业十几年,却依然保持了两个“好习惯”,喝酒和打麻将。听他说,现在依然是三天一小喝,五天一大喝。而每到周末或者闲暇的时候,总是邀请朋友打麻将,经常打通宵。虽然他认为这些习惯可以让他更容易结交朋友,快速拉近和别人的距离。但是,通过喝酒和打麻将认识的酒肉朋友,往往很难有太深入的交流,更不会谈出深入的话题,这也导致他很多时候看似为了结交人脉而忙碌,但是,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却没有太多或者直接的帮助。

  日期:2014-09-26 22:39:36
  虽然我通过上面的分析,知道了朋友的关键所在。但是,我这次并没有和他说太多,因为我知道,我即使说出来了,他也不一定认同。即使认同,也不一定会执行。即使执行,也不一定能够坚持。(前几天有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哥准备向我进行咨询,但是我委婉的拒绝了他,因为我知道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肯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只是不肯去面对和坚持而已)
  通过这个朋友的经历及原因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虽然都说坏学生做老板的几率更大,但是,千万别当真,那只是个别偶然事件。因为现实生活中混的不好的,大都是当初在学校不学无术的人,他们不管到哪里都很难混,更不用说升职。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端正,明明自己大脑一片空白,肚子里空空如也,却不想正视现实问题,只会用一些谬论来自我安慰。
  日期:2014-09-30 12:38:08

  2、很多人不可避免的要应酬或者放松,自然需要抽烟、喝酒或者打牌,但是,请注意一个原则,这些习惯是否占用了你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或者已经成为了你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是那样的话,先别想要升职,而是先学会戒掉这些习惯。因为,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有留出更多的时间来专注于工作,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换来收获。
  3、时间会给你一些东西,更会让你失去一些东西。别一听到以前不如你的人发展好的消息心里只会酸溜溜的,甚至还拿一句“以前他多么不如我呀”来证明自己的辉煌成绩。世界是相对公平的,职场也是相对公平的。没有人的成功是平白无故的,与其用自我安慰,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别人有哪些优势,是不是自己也该从那些方面来提升自己,也许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