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45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0 13:41:29
  综合两方面的资料,魏冉的作战意图分析出来大致是这样的,全部秦军分成两路,一路在北线度过黄河,进攻山西高原上的韩魏领土,一路在南线出武关,和楚军主力汇合后,进攻韩国的南部边境。齐楚联盟和秦楚联盟的不同之处在于,楚国的核心地区在它的西部,齐国位于东方,它想和楚国组成联军出战很难,而秦国是位于西方的国家,所以它刚一开战就可以和楚国组成联军。秦楚的两路大军一路进攻韩魏领土的最北端,一路进攻韩魏领土的最南端,目的是让韩魏疲于奔命,首尾不能兼顾。这一次的攻击声威浩大,魏冉摆出了一举击败和消灭韩魏主力的架势,看来他的胃口不小。

  韩魏面临的局势极其严峻,甚至连国家生存都感觉到了威胁,魏国只能破除对秦国的最后一点幻想,下决心另外想办法,而就在这个时候,孟尝君雪中送炭的援助及时到达了,韩魏对孟尝君无比之感激,从此成为孟尝君赤胆忠心的马前卒。孟尝君已经梦寐以求八年的机会来临,他当然会提供援助,但是怎么样援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里面还是很有讲究的。
  日期:2015-05-11 22:06:39
  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关于这场战争的史料非常稀少,只有一些简略,平淡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我们了解到,后续的战争情况是这样的,孟尝君派出的援军进入战场后,秦军和楚军的进攻受到强力反击,被迫终止,转入守势,然后齐国和韩魏反而开始主动攻击楚国,楚国感觉形势不妙,于是决定把太子横送到秦国,秦国这才派兵援楚,三国因而退兵。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些显得很简略和平淡的记载,就可以分析出两个没有明确记载在史书当中的情况。一,收到韩魏的求援信息以后,孟尝君的反应是二话不说就派兵出发,而且命令齐军以最快速度赶往战场。为什么我会得出这个结论?大家发现没有,在前303年这一年内,敌对双方你来我往,爆发了一波三折的大量战事,齐国出兵之前就有不少战事,结果韩魏丢失了大片重要领土,齐军到达战场之后,又继续爆发了不少的重要战事。而在这两段战事的中间,孟尝君还能有多少时间,对于是否出兵这件事犹豫不决呢?还能有多少时间留给齐军耽误在行军路上呢?这中间显然剩不下多少时间了,所以,孟尝君做出决定和行动的速度都应该是非常之快的。

  日期:2015-05-13 22:01:35
  二,齐军参战后,楚国遭到的打击是如此之沉重,损失是如此之巨大,以致于它自己已经完全找不到办法来解除危机,为了请求援军,它紧急的把太子横送到秦国做人质,如果秦国援军不来,楚国当时就非常危险了。我们再把后来发生的一些史实考虑进去,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前303年之后,秦国突然变得很看不起它的这个盟友,尽管不久前它还花了大力气来争取楚国成为它的盟友。下一年,前302年,发生太子横事件,太子横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个秦大夫,逃回楚国,秦楚关系开始疏远,而同年秦国在临晋和韩魏举行会议,想和韩魏改善关系。再下一年,前301年的垂沙之战中,我们惊奇的看到,秦国把楚国给出卖了,它不仅不援助楚国,甚至反过来进攻它。

  我用一个结论来解释这些现象:楚国的主力部队实际上已经在前303年的战争中被消灭,从此秦国认为它的残余实力帮不上自己什么忙,这个盟友对它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彻底改变了对它的态度。
  日期:2015-05-14 22:25:53
  魏冉发动战争,本来是想一举消灭韩魏两国的主力部队,如果没有孟尝君,以韩魏与秦楚的实力对比,他完全有可能达到这个目的,提前10年让韩魏遭遇到伊阙之战式的失败。但是有了孟尝君,结果就完全不同了,魏冉不仅没有消灭韩魏的主力部队,反而是本方盟友楚国的主力部队被一举消灭。前303年的战争是孟尝君的第一次出击,在这之前的弃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他的一次出手,但是弃子显然不是攻击动作,不能称为一次出击。孟尝君的第一次出击就取得了辉煌战果,他重创楚国,把楚国打的急剧衰落下去,同时他也震惊了秦国,经过这一场战役,秦国不仅意识到齐国这个强大对手的存在,而且意识到由于楚国被打败,本方势力已经处于下风,正面对抗已经难以获胜,必须另外想办法。这个时候,秦国领导人的脑海里开始拉响危机的警报,所以我们看到,后来秦国竭尽全力,挖空心思的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化解孟尝君的攻势。

  孟尝君只用一次出击就取得这么突出的战果,他是怎样做到的呢?我猜测他是这样做的:当秦楚对韩魏的战争确定会发生的时候,孟尝君的使者抵达魏国都城,并且对魏国人说,如果韩魏抵挡不住秦楚的进攻,齐国愿意提供援助,只有一个条件,韩魏需要不时的给齐国传递战场态势图,以便齐国预先制定作战计划。其实,为了这个时机的来临,孟尝君已经苦苦等待很多年,他早已整军经武,把所有能够抽调出来的部队都布署在齐魏边境线上,做好一切准备,只等出发。当韩魏终于下决心向齐国求援的时候,孟尝君立刻下令,匡章率领齐军以最快速度赶往南线战场,这样,即使秦楚听说齐国出兵的消息,它们也料不到齐军会来得这么快。

  日期:2015-05-14 22:47:49
  为什么孟尝君把目标瞄准南线战场,而不是北线战场?北线战场离齐国远的多,路上还要渡过黄河,穿越陡峭山路爬上山西高原,想快也快不起来,而南线战场距离近,路上全是平原地形,可以迅速抵达。根据竹书纪年,当时率军前去救援韩国的魏国将领名叫翟章,竹书纪年中还有记载,魏国和秦国上一次在皮氏开战的时候,率领魏国大军和秦军对峙的也是这个翟章,看来翟章应该是魏国的主将,他统帅的部队应该是魏国的主力部队。魏国自己丢失了大片国土,却把主力部队派去救援韩国,难道魏国到了危急时刻真的是这么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吗?不是的。我认为,魏国是在按照孟尝君的指示行动,把它的主力部队调集到南线战场来,竹书纪年中没有记载的是,翟章加紧赶路的同一时刻,齐军也在风驰电掣的赶往同一目的地。这样,齐,韩,魏三国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一个战场上,尽可能形成最大的兵力优势,而在北线战场,只留下一些必要的防守兵力。

  孟尝君给韩国的指示则是,不必硬扛,一看到形势不利就赶紧撤退,秦楚联军的实力比韩军强的多,对韩军的撤退它们毫无怀疑,紧跟着追进了韩国境内的纵深地带,久战之后它们不免有些疲惫,而且队形混乱,这时,齐军突然出现在秦楚联军的侧翼,对准它们的软肋全力猛攻,而韩魏军队也趁机发起反攻,秦楚被打的措手不及,晕头转向,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损失了大量部队。大败亏输的秦楚只好下令各部自行突围,突围出来后剩下的秦军向西边撤退,楚军向南边撤退。孟尝君的选择是,齐,韩,魏三国的军队全部都不休息,继续追着楚军穷追猛打,哪里有楚军就往哪里打,尽量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不给楚军任何喘息休整,重新集结,布置防线的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