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艺儿——聊聊古玩行里的那些事》
第53节

作者: 山径之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中国,文物收藏、鉴赏、雅玩,从宋代苏东坡、李清照、米芾、宋徽宗等人开始,经明代宣德(也有晚明一说)、清代乾隆、民国和当今共五个收藏高丨潮丨。而历代收藏的主要前提是先学会鉴定、鉴赏,在此基础之上才有雅玩欣赏。在这一千多年的收藏历程中,鲜有收藏鉴定的详细完整记载,关于鉴定更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记载,几乎都是收藏人凭自己的自我主观认知在自我把玩、欣赏、陶醉,偶有仅凭以己之见零散的主观总结和描述。到了清晚期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也是仅把前人零散的收藏认知进行汇编。直到民国才有赵汝珍凭自我收藏体会和众人经验汇编成一册《古玩指南》。这两本书在当时可谓是收藏鉴赏的权威书籍。从民国到今日,此书可谓影响之深广,已悄然演变成为今天收藏鉴定界约定俗成的“经验和标准”。多年来社会不少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凡是书上写的就是权威和可信的,殊不知书中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真理,何况还有时间历史的局限问题。而且写书的人也是凡人并非是神,他们的经验方法也仅是个人的经验认知,以个人有限认知的经验方法鉴定百年乃至千年文物肯定是会有局限和错误的。有限的经验和方法决不可能百年后仍然有效、不落伍。所以不能对其盲目崇信和教条套搬应用。也正是此因,才导致当今国家级权威专家错鉴误鉴的事件屡屡发生。比如:震惊中外的谢根荣骗贷数亿案,所涉抵押物“金镂玉衣”的事前鉴定人均是在国际国内从业时间和文物鉴定的大家泰斗。他们采用的就是这些传统方法,结果如何?历史和实践给出的客观答案已昭告天下。此事仅是对传统目鉴学是否权威准确提出的一个疑问和警示,它的局限性已经显露。如果说此事件只是个例和偶然,那么我们再看杭州官博“壶王”事件,事前征集鉴定工作是由政府组织的四个国内外都知名的权威专家共同采用传统目鉴方法把关鉴定认可:“是唐代器物”,杭州市政府才接受捐赠并给以1500万人民币以示奖励。“壶王”经展出两年后,又遭一位故宫知名瓷器鉴定专家用传统目鉴方法给与否定,结论系:“现代仿品”,这与四位传统目鉴权威专家的结论完全相反。此事经央视报道后,当记者镜头对准原鉴定专家采访时又各有说辞,意见也不尽一致。事至今日,谁对谁错,仍无结果。但此事造成的客观效果是:社会上已对传统目鉴提出质疑。如果说这仍是偶然的概率,那么我们再看一下震惊中外的“玉櫈”事件。当时用传统目鉴方法鉴定为汉代结论的专家,同样也是享誉国内外传统目鉴玉器的权威专家。而用同样传统目鉴方法否定和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也是在央视常露面的知名传统目鉴玉器专家。同样使用同一传统目鉴方法,为什么得出的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还能说是偶然或概率问题吗?再看汶川捐宝事件和冀宝斋事件,鉴定双方持完全不同意见的所有专家,都是国家有头衔的权威专家,有的还曾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和故宫、国博的知名专家,甚至还有博士级专家。他们全都是用传统目鉴方法,其结论仍然完全相反。时至今日已数年有余,其结论正确与否仍然没有最终权威定论,争论仍在继续,谁也不服谁。此类事件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已是举不胜举。其结论和结果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传统目鉴方法已严重滞后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受到极大的挑战。当然并不是说传统方法完全失效,最起码说它亟待完善补充和创新,因为它只是每个人各自总结的简易鉴定方法,而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持,其结果不科学、不客观,甚至发生错误是必然的。再加上今天的造假已是现代化高科技,又有传统目鉴专家做顾问指导,完全按目鉴的条件和要素造假,故此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事情。用目鉴方法犹如用十年前的杀毒软件杀今天的木马病毒,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目前社会在科学的鉴定方法没有很好普及前,用传统方法鉴定也是权宜之计和过渡。但要用在一件文物的精确定性鉴定上,就显得欠慎重、妥当,因为一件文物的真假可以决定一个当事人的生死,攸关人命。一件文物的真假决定着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一件文物的真假错判可以让一个投资者倾家荡产,也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也正因为如此,仅用传统目鉴方法定性真假,就显得无权威和公信力。因为传统目鉴,既无标准,又无统一尺度,完全是鉴定人各自有限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总结的形成,受每个人的学历、学识、悟性、环境条件、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各自形成的鉴定经验和认知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肯定会影响到结论的形成,再加上传统目鉴方法,基本都是以微观看宏观,而不是以宏观看微观,势必导致瞎子摸象的局限和不能全局辩证看待文物的缺陷,这种局限和缺陷势必在所有文物的目鉴种自然体现。那么一件器物10人鉴定就有十种鉴定意见的不正常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文物的跨度是数百年到数千年之间,我们人活一世最长也就百年,主观有限认识了解客观世界也就几十年时间,拿几十年有限的主观认识和经验,去定性、认知、读懂数百年到数千年之物,能有多少可靠性和准确性呢?

  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诸多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分别介入了文物鉴定,但由于设备仪器是人类基于对无限客观世界的有限认识基础之上设计制造出来的,它的性能作用以及鉴定的准确率是设计人员对客观世界和文物认识的客观水平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文物的有限认识和不足,自
  日期:2015-06-07 22:47:44
  然反映在设备上,所以热释光、成份分析法、拉曼等诸多设备在检测了几年后,纷纷暴露了设备技术先天不足和缺陷,不少文博单位都已停止对外鉴定,当然科学仪器鉴定文物肯定是将来鉴定发展的必然,但现阶段的短板缺陷严重影响了它的权威性。同样也包括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迷信认可的牛津和港大的热释光检测。大家在盲目迷信时,都没有注意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所有这些设备给出的鉴定结论末尾都有一句话“仅供参考”,都不敢下定性结论。综上简述,可以说中国现用传统目鉴文物的经验方法,和面世不久的科鉴仪器已显局限和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是收藏界共知的既成事实,必须严肃对待。

  二、我国刑侦痕迹学介入文物鉴定的起因与背景
  近十年来随着形势发展,法院、公丨安丨、海关的涉文物案件陟然激增,然而执法人员在面对其它案件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唯独在面对文物案件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只有借助文物专家协助判断。当请来数位文博专家面对同一件器物鉴定时,会出现五花八门甚至完全相反的不同意见。原被告各自聘请的专家,也是各执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这就给公丨安丨、海关、检察院、纪检等部门侦察审理文物案件和法院判定文物案件带来极大的困难,更对判案质量和司法形象以及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公丨安丨部原刑侦局长、刑事科学理事会理事长、著名刑侦专家刘文,还有著名刑事痕迹专家赵向欣、刘持平,带领热衷于收藏和研究的相关人员成立了用刑侦痕迹学探索鉴定陶瓷文物的课题组,并将本课题做为科研项目向相关部科技局审报并立项,刘文局长亲自担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组长,赵向欣、刘持平任副组长,用近十年时间由公丨安丨部文物处出面协调,使用经过国家质检、计量,公丨安丨权威审查认证,并且是在全国公丨安丨刑侦战线广泛应用高精尖刑侦仪器,先后在全国各大博物馆和文管所、考古所及各大窑址进行了采集研究,以瓷器内部釉质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釉面、釉质自身发生微量变化的微观物证老化痕迹作物证定性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2008年11月8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公丨安丨部和故宫等领导专家对该成果的部级项目评审,2008年11月11日人民公丨安丨报和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该项成果是文物艺术品鉴定利用科学证据应运而生。它不仅解决了以人证为中心的证明方法不适应当代司法鉴定实战发展需要的难题,而且把高科技成果应用到文物艺术品的物证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文物艺术品鉴定的“科学证据”时代已经来临。它标志着文物艺术品鉴定证明方法和手段从以“人证”为主的证明向以“物证”或“科学证据”为主的证明转变。基于我国目前文物鉴定的现状,文物鉴定只有在逐步淡化以主观经验为主的人证方法,坚持物证为主、物证为先的鉴定原则,强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证痕迹司法鉴定,我国文物鉴定才会真正走向健康之路,才能真正让鉴定结论有权威、有公信力。这样定会一扫我国文物收藏领域因鉴定弊病而引起的一切不良和丑恶。有良知的文博人和收藏家都在期盼着收藏界的春天早日到来。

  三、民间收藏大军强烈盼望痕迹学早日介入文物鉴定 
  在中国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收藏也已悄然启动。从当时少数人的介入到今天近上亿人的收藏大军,可谓发展迅速、规模惊人。回顾这近三十年的收藏历程,虽然是成绩斐然,但也是问题多多。在众多问题中首要问题,当属收藏品的真假认定问题。
  (一)、但凡想进入收藏队伍,首先就要动心思购买收藏品,如何识别真假就成为难解的首要问题。
  (二)、收藏购买了一定数量藏品的人,对藏品想求一个真假清晰的结论,也是这部分人群急盼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拥有藏品想兑现卖出急用钱的人,常常遭遇被质疑藏品是赝品而有口难辨,急切求验证认定真假又是焦点问题。
  (四)、拍卖行不保真,而竟拍者认购拍品,真假认定仍是焦点问题。
  (五)、竟得拍品后,再请权威人士或专家欣赏待赞时,却得到是不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