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卫子夫(详尽史实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汉)》
第5节

作者: 南方有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迁对自己所著的《史记》非常重视,从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将《史记》作为儿子杨恽的启蒙读物来看,司马英也非常看重《史记》,她不可能不好好保护这本书。这样的严密保护下,竟然会让《史记》丢失这么多?
  想想看,秦始皇坑儒都没让《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轶失,《史记》又没经历过乱世,还是藏在家中的,不过十几二十多年的模样,居然会丢失这么多?

  看看丢失的书籍,《武帝本纪》、《三王世家》,包括《日者列传》、《龟策列传》都是与皇家故事紧急相连的,而且丢失的书几乎全是与刘彘时代有紧密联系的,或者说,与卫家也是大有关系的,这可能更有说服力了吧。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书看起来和卫氏不可能有任何关系,比如说《傅靳蒯成列传》,但如果凡是与卫子夫有关的书就丢,那也目标太明显了吧。
  日期:2015-11-15 13:21:24
  3、杨恽因文字而获罪,成为文字狱受害第一人。
  如果说《史记》是被汉宣帝改过的,那杨恽之死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著名的散文家黄裳先生在《笔祸史谈丛》后记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历史上以文字杀人较早的一例,一般都认数杨恽之狱。”
  汉宣帝在历史上留下的是一个宽厚大度的皇帝形象。刘彘喜欢用酷吏,在他那个时代,用法比较严苛,死的人也较多。刘病已大量使用循吏,为政宽简,虽然说做皇帝总归要杀人的,但他不咋地杀人,名声较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制造了历史上第一起文字狱,因为一封《报孙会宗书》而把杨恽给杀了。

  《报孙会宗书》就不全文录于此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度娘,一搜就会有。
  没错,在这封给孙会宗的书信中,杨恽是牢骚满腹,先是摆世家的谱,再讲自己的功劳,然后笔锋一转,写自己因为行为有亏而落难了,既然行为有亏,那就做不了君子,只能做小人了,以后就一直当个农民吧。都已经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了,难道还想用君君臣臣的道义来束缚一个农民?大体这封信就是这意思。书信中虽然不停地说感谢刘病已饶过了他的命,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对自己被贬的不满。

  可是,请注意,这封信是私人书信,只是私底下发牢骚。杨恽本身就是一个大嘴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都会说,正因为此,当年刘病已在民间就深交的好友戴长乐才会以为是杨恽告他的状,于是反打一耙,披露杨恽在私底下说的牢骚话,搞得杨恽丢官获刑。
  当年杨恽说了什么呢?他说的可多了,史书上都一一记录了,全是大逆不道的话,什么“上次马车撞殿门,马死门闩折,结果汉昭帝就死了,现汉宣帝时候又发生这事,真是时也、命也”、“皇帝如果逐一问问桀、纣的过错,就可以警戒不再犯错了”、“单于为什么死,那是因为不听忠臣的话,所以自取灭亡,秦朝如果不任用奸臣,会一直延续到现在。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这些话太可怕了,连杨恽自己都觉得是灭族之罪,挥舞大刀想让证人收回这话。可就是这么大的罪,刘病已虽然先是将他收狱了,但后来还是放了,将他贬为平民。

  这种话都不判死罪,杨恽私人书信中的话再怎么大逆不道也比不上这些话吧。大家可以对比着看原信。
  再研究一遍《报孙会宗书》,杨恽能刺激到刘病已的应该是以下的话:“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人要讲情义,为父送终都有结束的时间,君君臣臣这些道义,也不能无限地束缚我,我得罪了皇帝,已经三年了,守孝三年都该结束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别想再用那些卿大夫的规矩来约束我。

  这段话隐含在后面的含义是:我以前都是吃皇家饭,为皇家干活的,现在我可不一定会那么听话了,有些以前可能不会做的事,以后会做。
  那么,杨恽会做什么事,让刘病已担心呢?当时杨恽已经成了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权没势的,有的只是一些牢骚话而已。
  从杨恽一直是个大嘴巴来看,刘病已很可能是担心他把一些不适合说的话说出来。那么,刘病已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见天日,而又恰巧被杨恽知道的呢?除了与《史记》有关,其它的还真想不出来。
  如果这么推测,当时的情形就好理解了,事情应该是介个样子滴:
  杨恽因言获罪,他很委屈。他认为自己对刘病已忠心到了连续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一是卖友。他的父亲杨敞和霍光是一个阵营的,或者换句话说,杨敞是霍光一手提拔的,霍家人一直将杨家人当成自己人,但杨恽为了刘病已,反戈一击,由于堡垒更容易从内部攻破,霍家被灭门。
  二是卖祖。杨恽很可能读过全本的《史记》,为了《史记》出版,他允许刘病已将其中不利于皇家的言论全改掉了,因此,杨恽认为自己对不起外祖司马迁。

  杨恽想:我都为了你做到这份上了,你居然因为一个亲信的谗言就罢我的官,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
  刘病已呢,他觉得自己够对得起杨恽了,杨恽居然还不满意,有不臣之心,太气人了。
  一是刘病已觉得自己当年其实并不需要一本《史记》来锦上添花,但为了杨恽,他还是出版了《史记》,虽然改了一点点,但原本他完全可以继续将《史记》立为禁书的嘛。现在被修改的《史记》居然成了他容易被别人揪住的小辫子,太欺负人了。
  二是杨恽当年拿他这个做皇帝的开玩笑,他虽然将杨恽下到大狱之中,但思来想去,还是没杀,过阵子就放了,只是将他贬为平民。没见过这么宽宏大度的皇帝吧,换了一个人,应该在家里天天痛哭流涕地感谢皇上圣恩了,杨恽居然还有牢骚,这个人不可留。

  这两人拧上了,又遭遇日食,皇帝很迷信,怕自己会倒霉。我倒霉不如你倒霉,所以就拿杨恽开了刀。
  日期:2015-11-15 13:26:36
  第四节 精心营造的第一眼美女
  史老师:话说卫子夫漂亮可人,汉武帝非常有眼光,一眼挑中,带回宫中......
  熊学生:老师,如果卫子夫真这么漂亮,为什么汉武帝只是将她以宫女的身份带进宫,带回去之后,整整一年都想不起这号人呢?

  史老师:那是因为陈皇后善妒,这时候汉武帝与窦太后关系不好,需要陈皇后从中斡旋,所以他必须让着这个河东狮吼。
  熊学生:哦,陈皇后这么厉害,为什么平阳公主要挑这么一个时间给她老公塞小老婆呢?
  史老师:你出去。
  回到正文,既然平阳公主送美女给刘彘不是因为“数岁无子”,那她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真正的目的?

  有可能是为了争宠,毕竟,汉景帝(刘彘的老爸)的姐姐馆陶公主(也就是刘彘的结发妻子陈皇后的娘,这关系复杂得)就是靠送美人给自己弟弟,捞到了不少好处,刘彘就是最大的得益者。这里面可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他如果不娶陈皇后,馆陶公主就不会拼了命帮他,馆陶公主不拼命帮他,他就当不了皇帝,而如果馆陶公主不送美女给汉景帝,她在汉景帝面前又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既然送美女有这样的好处,一直对权势孜孜以求的平阳公主学学自己的姑姑,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刘彘可不是只有同父同母的一个亲姐姐,要想让自己成为刘彘最亲的姐姐,拍拍马屁、投其所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