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卫子夫(详尽史实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汉)》
第58节

作者: 南方有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在他为霍去病之死而心伤之际,卫氏势力一直在动荡中。卫青作为一个外戚,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他肯定是希望太子刘据能顺利登上皇位,也绝对会为之而努力。这就意味着他和卫子夫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对卫子夫的所作所为,卫青绝对是以一种煎熬的心态在关注,并毫无回头之路地受牵累。在这一段时间里,帝后两人可没少折腾,相应的,卫青也没少受罪。看看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少事啊,前面都盘点过了,就不再一一叙述。虽然刘彘对卫青还是表示了充分的信任,但到了卫青去世之前,一门五侯的卫家就只剩了卫青一侯了。来看一下:

  冠军侯:冠军侯原本是霍去病挣来的,但霍去病公元前117年去世了,好在还留了一个儿子,霍嬗。因为是霍去病的儿子,刘彘对他喜爱得不得了,希望他长大了,能够成为另一个霍去病,所以经常把他带在身边。6年之后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刘彘独自带着霍嬗登泰山封禅,因为是独自带着霍嬗上山的,发生了什么事没人知道,只知道霍嬗回来后就暴卒,死因跟他老子一样,史书上没有记载。因为霍嬗死了,他死的时候又太小,据说还没满十岁,自然是还没来得及生儿子,所以冠军侯侯国没了主人,国家被除。(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对于霍嬗的死,刘彘很悲痛,特地做《思奉车子侯歌》:“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奉车子侯就是指霍嬗。

  宜春侯。宜春侯卫伉丢侯位是丢得最早的,比冠军侯的侯位丢得还早,霍去病才死了一年,公元前116年,卫伉就因为矫制不害把个宜春侯给丢了。前面介绍过了。
  阴安侯。阴安侯卫不疑,因为酎金案丢侯。前面介绍过了。
  发干侯。发干侯卫登,同年因为酎金案丢侯。前面介绍过了。
  也就是说,到了公元前106年,其实卫氏全家只剩了卫青这一个侯,一个人在苦苦支撑。可是,卫青也撑不住了,他太累了,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到了自己的安宁。

  日期:2016-01-19 19:31:39
  第五十节 卫氏的衰落
  熊学生:老师,汉朝的继承权是什么样的?
  史老师:你可以去看一下《置后律》,原则上是嫡子继承,无嫡子则庶长子继承。
  熊学生:那庶长子卫伉应该有继承权啊,为什么他要得到平阳公主的帮助才能继承侯位?
  史老师:你出去。
  正史: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去世。
  卫青死后,本来卫伉应该顺利地继承侯位。虽然卫青无嫡子,但在汉代,庶子也是可以继承侯位的。汉朝吕后二年制定的《二年律令》中有一章为《置后律》,顾名思义,《置后律》就是安置后代的律令,上面明确写着,列侯(彻侯因避刘彻的讳而改成通侯,又称列侯,岁俸1000石粮食)因疾病而死,儿子可以继承做列侯,如果没有嫡子,那就让庶子继承,关内侯的儿子可以继承做关内侯,卿侯的儿子继承做公乘,五大夫的儿子继承做五大夫,以此类推,反正没嫡子的就按小老婆的大小来选择庶子继承......(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奭(嫡)子,以孺子〔子、良人〕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侯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五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公大夫后子为大夫,官大夫后子为不更,大夫后子为簪适,不更后子为上造,簪褭后子为公士,其毋适(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置后律》)

  事实上,汉朝这种继承制度非常重要,谁会不为子孙打算啊,挣了个侯位回来,总想着要让儿子享福呢,大家对继承权都很重视,不希望这种法令有一丝丝的破坏,以免殃及池鱼。前面讲过,齐厉王因为害怕被刘彘追究其淫乱而自杀,死了之后没有了继承人,国除,刘彘为了平息众怒,把主父偃给杀了。霍去病的侯位没人继承,后来霍光还非得要弄出个霍山、霍云来继承,这两人应该都是过继的。

  刘彘对这种传承也是很在意的,他推出的推恩令打的旗号就是让列侯的个个儿子都有继承权,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他父亲差点丢了国家都未能解决的问题。
  由上可见,卫青死,卫伉继承侯位应该是铁板钉钉的,可是,卫伉的侯位却来得非常的不容易。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上面写得非常清楚:“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也就是说,卫青长子卫伉因平阳长公主的缘故才得以继承了长平侯。本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一件事,凭什么要因为平阳公主,卫伉才可以代侯呢。这意味着刘彘有点不太想把长平侯留给卫氏。问题是,如果连长平侯都没有了,那卫氏就真的要衰落了,平阳公主急啊,反正卫伉是卫青亲生的,于是她拼了老命地帮卫青的庶长子卫伉争取卫青的侯位,还把自己的食邑也给了他。岔开说一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平阳公主与卫青的关系真的是非常之好,史书证明,前面也提到过,平阳公主死后,主动要求与卫青合葬,也被埋到了茂陵。

  刘彘为什么不愿意将长平侯传给卫伉呢?分析一下史书上对卫伉的几次记载。
  卫伉首次失侯是公元前116年,霍去病去世后一年,卫伉失去宜夫侯的侯位,失侯原因是矫制不害,前面已经分析是因为他替卫子夫传假消息给霍去病,刘彘非常恼火,但考虑到他年纪小,没有什么恶意,又顾及卫青的面子,所以不予追究。

  卫伉继承了卫青的长平侯后,也没有能把侯位保住。仅仅6年,卫伉就又坐法失去了长平侯的侯位,啥叫“坐法”,就是因为违反法制而有罪,具体原因是无符籍妄入宫。卫伉入宫,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出来,必然是去见卫子夫,他与宫中其它人也没什么关系啊,刘据已经有了自己的府第了,而且即使刘据在宫中,也完全可以出宫来见卫伉,犯不着让卫伉违反规矩进宫来见他。卫伉第一次失侯就是因为替卫子夫传话,没想到第二次还是栽在这上面,他无符籍妄入宫,只能说明卫子夫想和宫外的卫家人联系已经到了快到疯狂的地步了。皇宫是什么地方?刘彘是绝对的主人,卫伉的行为刘彘能不发现?于是卫伉的长平侯也没了,卫伉终于在同一个地方连跌两次跟头。

  卫伉失去侯位之后,按理说应该啥事都没有了,史书上应该也不会再出现他的名字了,可是不,他还是很顽强地再次露了个脸,以自己生命的代价。那就是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故事了,那一年,刘彘的丞相公孙贺为保儿子不死,抓了阳陵大侠客朱安世,结果被反咬一口,巫蛊案爆发,公孙贺、公孙敬声、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都受牵连,被刘彘给咔嚓了。
  从卫伉的三次遭遇来看,可以推论:卫伉一直是卫子夫最喜爱的侄子,他也一直为卫子夫服务,冒着得罪刘彘的危险只忠心于卫子夫。正因为此,刘彘不想把侯位给他,后来由于平阳公主再三力争,刘彘松了口,还是让卫伉做了继承人,但卫伉的所作所为仍然不能让刘彘满意,于是他再次丢了侯位。侯位除去之后,卫伉仍然不收敛,最终被牵累而丢了性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