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脸谱看封神------解读封神演义》
第30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6 23:44:21
  二十五、奉旨出征
  姬昌自从有了姜子牙,那国事搞的是有声有色。但是姬昌关注的不是这些,怎么搞全民福利,怎么搞法制建设,怎么搞清廉政治,这些散宜生就会,而且做的很棒。姬昌关心的是姜子牙的军事实力,会不会打仗才关乎到自己的报仇大计。
  姜子牙其实也早就按耐不住了,这都八十多岁了,老姜一直没忘了自己的军旅之路。哎,机会来了。新闻上播了,说亚相比干让纣王为了妲己给害死了。比干丞相那是万民敬仰的好丞相,咱们大周理应替天行道,为比干丞相报仇!咱打崇侯虎!
  老崇才是躺着也中枪,纣王为了妲己而杀比干。要报仇那去打纣王啊。别闹,虽然姜子牙嘴上说成汤社稷是个纸老虎,但是老虎屁股绝对摸不得。谁让崇侯虎实力不济呢,这场大战就当时一次军事演习,也是姜子牙要上交的一份答卷。
  姜子牙给崇侯虎按上了很多帽子,写出了跟骈文差不多。比如:蛊惑圣聪,广兴土本,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
  反正吧,欲加之罪,怎么说都行了。这么多条罪状,咱们客观的讲,真正和崇侯虎这个人渣相符合的罪名是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朋比为奸、肆行不道。其余的都很值得商榷。

  比如蛊惑圣聪,那些坏主意还真不是崇侯虎出的,老崇从来都是奉命行事。广兴土木的是纣王啊,老崇就是个包工头。把持朝政且轮不到他了,闻仲都没机会。钳制谏官更是无稽之谈,真正钳制谏官的就是纣王本人,那大铜柱子就在九间殿前面立着,谁敢乱说话就铁板烧了。
  即便是跟老崇相符的罪名,姬昌也没少参与。比如潜通费尤,这事姬昌干了吧?以前就不提了,后来散宜生是不是派人去贿赂过这俩货?内外交结这事姬昌干了吧,朝中八位大王哪个不跟姬昌称兄道弟?
  姜子牙把罪名一股脑按在崇侯虎头上,其实会给我们一种误导。很多情况下,我们老觉得皇上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底下人办错事了。这不胡闹么,中国古代是专职社会啊。尤其是从东汉设立尚书台之后,国家意志基本上就是跟着皇上意志去走。黄宗羲在《置相》中尖锐的指出,明朝之所以黑暗,就是从朱元璋废丞相开始的。废丞相之后,皇上贤明,那国家还好点。皇上混蛋,那国家就完蛋。哪怕是张居正,也是在皇上的指挥棒下做事。

  你看朝歌的形势,民不聊生,社会黑暗。不是因为纣王被费仲、尤浑、崇侯虎带坏了,而是因为纣王本身就不是东西,才滋养了这群奸臣。专制社会,一定是先有昏君,才有奸臣。绝不可能是先有奸臣,后有昏君。
  你看康熙最爱玩权术,所以他手下都是索额图、明珠、佟国纲、佟国维这样精于权术的人。雍正是个工作狂,所以他当皇帝,李卫、田文静、鄂尔泰、张廷玉这样能干活的人都得以重用。乾隆爱玩,所以和珅得势。嘉庆平庸,所以就爱书法家董诰、永瑆。道光脑子慢,所以他喜欢的是曹振镛、穆彰阿。
  也就是说在万恶的旧社会,奸臣都是昏君带出来的,这个顺序是一定不变的。既然是独裁政体,大臣做什么事都是不能出圣旨的圈。
  举个很典型一个例子,当年李鸿章说买装备,老佛爷不想给钱。所以翁同龢百般掣肘,让北洋水师成了空壳子。李鸿章说不能和日本开战,拖死这群王八蛋。皇上一道圣旨下给了丁汝昌,丁军门奉旨决战,最后以身殉国,光荣背锅。李鸿章奉旨议和,他老人家什么没见过,本打算和伊藤博文耗着玩,两败俱伤的战争,大清耗得起,日本耗不起。老佛爷花多少钱死多少人都不需要给国民交代,伊藤博文处理不好这事,跟国会可没法交代。日本人一看吓唬不了李鸿章,那就扬言打北京,吓唬慈禧和光绪。皇上一道圣旨下到马关,让李鸿章赶紧签约。等李鸿章回国,也光荣的成了背锅侠。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该为这场战争负责的是李鸿章,所以李二先生是汉奸成为了当时的社会共识。再后来大家冷静下来一想,丁汝昌不该打的非得打,叶志超不该跑的非得跑,这俩货得为战争的失败负责。再后来随着一些史料的公开,大家发现翁同龢对这场战争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很少有人想过,如果真要找一个人为这场战争负责,那就只能是光绪皇帝。慈禧知道她搞不定这事,干脆就不管了,放权给光绪。光绪好不容易可以独自处理一次国家大事,还赶上一场战争。光绪不懂打仗,完全就是一个键盘侠。就是他瞎指挥,才让大清丢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李鸿章心里清楚,北洋水师就这个破水平,也就是能吓唬吓唬意大利,拉出去打仗没戏。所以从一开始,北洋水师的任务就是配合刘公岛和旅顺的炮台守卫渤海湾,目的就是保住京城不被敌人从海上攻破。皇上非得让北洋水师出海迎战,那不是作死么。翁同龢何德何能,朝廷要是拨款他敢节流?那就是慈禧不想给钱,拉翁同龢出来背锅。战端一开,都说李鸿章消极避战,但是丁汝昌可没按李鸿章的说法办,他奉旨带着部队就去跟日本人拼了,上来就被人家把旗舰的信号塔给炸了,后来海军不就很悲剧么。丁汝昌带着几百人跟日军在山东拼命,山东巡抚李秉衡可没发一兵一卒支援战斗,丁汝昌战到最后自杀殉国,然后成功背锅。再说叶志超,在那种情况下,跑与不跑分别都不大。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带着有生力量逃回国内,然后背锅。一种是叶志超成为下一个左宝贵,然后几万大军覆没在平壤。无论怎样,对整场战争来说,都没什么改变。当时日本不宣而战,平壤清军各部互不统属,名义上叶志超是老大,事实上他谁也指挥不动,平壤根本不可能守住。左宝贵倒是奋勇抵抗,所以他死了。日军从南边打过来,首先攻破的居然是左宝贵镇守的北门。叶志超又没得到朝廷的命令,只要他还算理智,那只能跑,回国就光荣背锅。

  所以这一来二去,李鸿章、翁同龢、丁汝昌、叶志超其实都是在为皇上背锅。皇上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老觉得只要努力去打,一定能打得赢,所以一力主战。其实皇上也很可怜啊,他其实是在为慈禧背锅。要是靠精神力量就能打赢战争的话,那慈禧就亲自指挥这场战争了,怎么会把军国大事轻易交给光绪呢。到最后,到底是奸臣该为这场战争负责呢?还是昏君该为这场战争负责呢?
  我们回到小说中,姜子牙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还不是说理的时候,目前的实力也就够灭了崇侯虎,所以不能说纣王的不是。还得说是纣王英明神武,都是被崇侯虎这个坏蛋给带坏了,所以要去打崇侯虎。姬昌带兵攻打崇侯虎,那是有法律依据的。谁让纣王赐姬昌白旄黄钺、得专征伐?所以姬昌有权不请示上边就发兵攻打他认为有危害成汤社稷的人。纣王可没想到,九十多岁的老头居然会行使这项权利,可见有志不在年高啊。

  崇侯虎接到消息也很愤怒。他跟姬昌的关系有点像吕布跟刘备的关系,崇侯虎和姬昌算不得朋友,但是这么些年,表面关系还算不错。尤其是韩荣上奏姬昌任用姜子牙为相意图不轨的时候,还是崇侯虎告诉纣王别去征讨姬昌。所以一直以来,崇侯虎都觉得自己对姬昌有恩,那谁想得到姬昌这样的圣人也恩将仇报。
  崇侯虎干个建筑,当个酷吏,欺负个老百姓那是一把好手。真论到打仗上,连苏护都不如,更别提跟姬昌打。战争的过程没啥好说的,崇侯虎节节败退,只能固守崇城。怎么打崇城?其实怎么打都能打破。姬昌之所以不放心姜子牙独自来打崇侯虎,就在这一点上。明面上攻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南宫适带人强攻,在付出大量伤亡的情况下,一定能攻破崇城。另一种情况是围困崇城,这样做的话周军的伤亡会小很多,但是崇城百姓可就跟着陪葬喽。这两种情况都是姬昌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来了。姬昌来了又能怎么样呢?苏护反商的时候咱就聊过,姬昌的交际面很广泛。无论是北伯侯手下的苏护还是东伯侯手下的崇黑虎,都跟姬昌关系很铁。苏护如今贵为国丈,态度不明朗。崇黑虎可以觊觎这北伯侯之位很久了,这一次姬昌就以姜子牙的名义跟崇黑虎达成了协议,让崇黑虎混入崇城,跟周军里应外合活捉了崇侯虎和崇应彪。

  姬昌斩了崇侯虎父子,让纣王失去了唯一的外援。崇黑虎的儿子崇应鸾接任了曹州侯,崇黑虎如愿当上了北伯侯。消息传到了朝歌,纣王勃然大怒。但是他看了看当时的微博,老百姓对这事那是交口称赞,十分欣喜崇侯虎这混蛋也有今天,所以纣王只好忍了这口气。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纣王不能再忍了。到底西歧那边又出什么事了?下节再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