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
第16节

作者: 善解万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萧远山道:“弟子空在少林寺旁耽了三十年,没半点佛门弟子的慈心,恳请师父收录。”那老僧道:“你的杀妻之仇,不想报了?”萧远山道:“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为我所杀之人的眷属都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
  那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那老僧哈哈一笑,道:“大彻大悟,善哉,善哉!”……
  是啊,人生不过百年,至多3万余天,百般争夺、千般计较,最后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空。感悟人生真理的三大最佳场所就是医院、公墓、火葬场。到了这几个地方最容易平心静气、消除欲望。
  慕容复如果不是执着于复国,最后又怎么会疯,以他的能力、资质,无论是与王语嫣还是阿碧在一起,都可以逍遥红尘之中。
  萧峰如果不是执着于为父报仇,又何必落得个塞上牛羊空许约,亲手打死爱人是何等的痛苦。

  他二人都执着于对自己的认知,无法自拔,慕容复看自己就是大燕后人这个身份,所以,一切言行念头都围着这个打转。萧峰看自己就是英雄好汉,所以,也是同样一切围着这个打转。
  他们不明白,人生来只是个赤条条的人,其余一切都是后天套到身上的外物。没有什么不可以斩断放下的,只看有没有必要而已。他们自觉年轻力壮,智力体力都在巅峰,所以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非得最后受到重挫,才心灰意冷。
  这可就不如他们的父亲,从生到死转了一圈,什么执念都看透了。复国不是必须的,报仇不是必须的,百年之后尽归尘土,无非是空,只有心灵的彻底解脱,才是根本大事。
  日期:2015-07-15 09:40:21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的一生就是如此,明明每一秒都在不停的走向死亡,却没几人愿意去想这件事,如果真的如令狐冲一般洒脱倒也不错,可平日里固执己见、争强好胜,到临死时就百般畏惧、不甘,这算什么人物。

  生活中我们常常落入各种自己设置的陷阱,无法解脱,不但会因此和他人争执,也常会引发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产生各种烦恼、痛苦。
  一些人会极为固执的坚持一些理念,但你得明白,你的坚持大多是出于私心,并不是为了公理正义,那么当别人为了他的理念与你起了冲突时,你又何必愤怒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半斤八两。
  被人骂了就必须对骂吗?被人打了就必须报复回去吗?被单位或交警处罚了,就必须愤怒吗?被出轨了就必须争吵打骂吗?被人出卖了就必须伤心落泪或愤怒吗?为了赚钱就必须无情无义、只讲利益吗?孩子生下来必须随男方姓氏吗?结婚女方必须要彩礼吗?除夕夜必须夫妻都在男方父母家里过吗?或者就必须在女方家里过吗?婚后财产必须由某一方独自掌控吗?年轻人必须结婚吗?结婚必须生子吗?父母必须为子女结婚而准备婚房吗?必须为子女带孩子吗?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风俗习惯、大众理念,还有自我认知,束缚、僵化、误导我们的心灵。

  如果我们为了一个个虚幻的、无聊的、荒谬的、甚至是罪恶的目标,去拼搏,去争执。不惜伤害他人甚至是亲人。值得吗?其实追本溯源,几乎一切执拗背后的动机都是为了利己。
  这种执拗、贪爱,执着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心魔,凡是执着心魔的人,必定要为之付出代价,轻则心灵烦恼焦灼、忧虑恐惧或抑郁症,重则做出偏执疯狂的事,伤害他人身心安全,或自残自杀。
  日期:2015-07-15 09:41:15
  那么正常的“爱”和心魔的区别是什么呢?凡是因为得不到、怕失去、做不到。而让自己痛苦不堪,焦灼不已,并且无法克服的,就是心魔。凡是失去了可以从容面对、轻松放下的就是正确的“爱”。

  心魔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游坦之对阿紫,欧阳锋对天下第一,早期的一灯大师对瑛姑等等,全部都是心魔。
  正面例子的“爱”,:胡斐面对闯王的宝藏,萧峰对耶律洪基要赏赐的美女,令狐冲面对生死,莫大先生面对衡山掌门的位子,黄药师面对天下人的评价,杨逍面对倚天剑等等。
  对了,还有一位不大引人注目的洒脱人物,《倚天》中谢逊当众悔罪那一段,原文:“……人丛中一个又一个地出来,有的打谢逊两记耳光,有的踢他一脚,更有人破口痛骂,谢逊始终低头忍受,既不退避,更不恶言相报。
  如此接连三十余人,一一侮辱了谢逊一番。最后一名长须道人出来,稽首道:“贫道太虚子,我两位师兄命丧谢大侠拳底。贫道今日得见谢大侠风范,深自惭愧,贫道剑下也曾杀过无数黑白两道豪杰,我若找你报仇,旁人也可找我报仇。”说着拔出长剑,左手振指一弹,当的一声,长剑断为两截。他投断剑于地,向谢逊行礼而去。
  群雄窃窃私议,这太虚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门派,武功却如此了得,更难得的是心胸宽广,能够自责,看来再没人出来向谢逊为难了。”
  以上这些人,有的战胜了对财物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权位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名誉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美色的贪欲,有的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有的战胜了对仇恨的执着。都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他们主动解除了缠在心灵上的一些束缚。
  日期:2015-07-15 09:42:30

  《神雕》原文:杨过和小龙女眼见慈恩的铁掌有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劈去,劈到得第十四掌时,一灯“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慈恩一怔,喝道:“你还不还手么?”一灯柔声道:“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这才有用。”慈恩一愣,喃喃的道:“要胜过自己,克制自己!”
  一灯大师这几句话,便如雷震一般,轰到了杨过心里,暗想:“要胜过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随意妄念,确比胜过强敌难得多。这位高僧的话真是至理名言。”
  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缠缚人心的执着、心魔都放下,那就是战胜了本我,真正的一尘不染,洒然若仙。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平静自在,从容自若,天下无一人能困住我心,更无一事能困住我心。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个“离”字,对于出世修行之人,就是身心俱离。对于在红尘俗世中修心的我们就是身在心离,拿得起“爱”,更可以轻松放下“爱”。
  对于亲情和责任,我们认真的维护保养,尽力报答;对于事业、名利,我们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努力去争取。但心灵绝不为之所困,不为之烦,不为之苦,不为之怒,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如此,便可无忧亦无怖。
  日期:2015-07-15 09:44:32
  最后再用最浅显直白的文字,来说明“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以后是什么样的境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