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杂烩。听着好再来》
第44节

作者: 好大的核桃
收藏本书TXT下载
  消息传回村子,姓韩的也大哭一场,把尸首请出来,下葬等等不必细说。可是徐大哥这一死,当年他替姓韩的借的那点钱出了问题。他就是个老实的农民,他的社会关系自然也是同阶层的。谁家攒点钱都不容易,徐大哥在,那些人信他,不在了,就得找姓韩的要账。
  姓韩的琢磨了一宿,决定:不认。钱是姓徐的借的,字据是姓徐的写的,没我的名字。你找他去。
  那些人都有心揍他一顿,徐大哥的亲兄弟给拦下了:“算我们兄弟没长眼,以后各走各的。”
  姓韩的逃过一劫。徐家兄弟挺不错,对徐大哥的儿子尤其好。都是务农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从小就下地了,对这个侄子,可是花多少钱都要让他上学。当地也穷,这孩子是村里唯一上学认字的孩子,村里都说,徐家是好门风。姓韩的呢,基本没人跟他来往了。他也主要在县城给人打零工,只有老婆孩子在村里。
  一晃就是几年,民国了,忽然姓韩的那天跑来徐家,还提着礼物,进门(农村大门白天一般不关)直奔堂屋,徐家老爷子老太太听有人来,迎出屋,一看是他,脸就沉下来了。姓韩的双膝跪倒放声大哭。边骂自己边磕头。

  杀人不过头点地,徐家一看他这样,也就不计较以前的事情了。姓韩的在徐家坐了半天,尤其是徐大哥的儿子放学回来,姓韩的拉着手一个劲地夸,小孩(此时8,9岁)都不好意思了。
  过了没几天,徐大哥的儿子丢了。
  徐家人像疯了一样到处找,整整找了一夜——————孩子下午放心,一般放了学玩一会,天不黑就回家。这天天黑了都没回来,徐家人就去找,找到天蒙蒙亮,才失望的回村,一进村口,发现站着一个人。走近了看,是姓韩的,一身鲜血。看到徐家人就磕头,一边磕一边喊“大哥我不是人,我也没办法呀,我真不知道带到哪去啦”
  徐家人就知道孩子丢和他有关,正要过去问,姓韩的纵身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大哥饶命呀,松开我呀”就这么喊着,好像被人推着一样,一头撞在磨盘上,死了。
  村民也有帮着徐家找的,也有被这一闹吵醒的,都被这场景吓了一跳。到韩家一看,他的妻,子,(姓韩的后来也生了个儿子,才2岁多)都被扼死在家里。
  村民都说,徐家的孩子丢,是姓韩的搞的鬼,所以被徐大哥追魂了。然而这只是猜测。村里一些人出面,把韩家一家三口葬在村外。
  过了十几年,徐家老三下地干活,看见远远走过来几个人,打头的是个年轻人,背后跟着俩马弁。军阀混战,徐老三看见当兵的就害怕,转身想走。那年轻人过来,看看了他,问您是XX吗?徐老三很害怕,说是。那个青年扑通跪下了“三叔”
  这就是徐大哥的儿子。
  当年姓韩的在城里染上赌钱的毛病,欠了一屁股债。赌局的人说,不还钱就剁他手,跑?老婆孩子跑不了吧。姓韩的走头无路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某营长要买个小男孩,要会念书,长得俊的。他就想起徐大哥的儿子了。不过这么长时间没走动,他也几乎不在村里,也不知道这孩子啥样?于是有了他去赔罪那一幕。
  看徐大哥的儿子真不错,他就把孩子拐走了。卖了钱,还了赌债。
  营长买小男孩干啥?他们旅长的老太爷是个文化人,老派的文人,喜欢用书童。营长不懂,以为老太爷有特殊爱好呢。所以觉得这是个好礼。
  徐大哥的儿子送到老太爷那,爷俩特投缘,老太爷逼着旅长认个干儿子。当时认下了,孩子还没敢说想回家看看,毕竟是寄人离下,人家一翻脸,自己最好的下场也是流落街头。直到学业结束才敢说,这不回家认亲吗。
  故事开头说的,就是韩家的坟,到如今百年上下,村里都叫绝户坟,互相告诫,谁去那烧纸,让韩家的鬼得着了,非倒霉不可。姓韩的倒没什么,我就觉得他老婆孩子不应该那么惨啊。

  日期:2016-06-02 21:24:00
  112捡钱
  偷钱是犯罪,捡钱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吧。
  听来的故事,中原地区某个村子,在清代,不是清末,至少也是雍正年间了发生的。

  这个村子是新盖的。怎么回事呢?前几年黄河发大水,淹死了很多人,即便没死于洪水的,也都各处去逃荒,几年以后才回来重建家园。
  务农攒点钱不容易,大水一冲更穷了。
  故事里第一个捡钱的,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
  那天傍晚从地里回家,正走着,看到前面有个小孩。蹦蹦跳跳的往村里走。一会小伙子走到小孩出现的地方,咦,地上有几枚铜钱。估计是小孩子一跳掉出来的,横财呀,他很高兴的捡回家,他老婆看到了也很高兴。

  第二天他老婆起床,做完饭,回来叫他吃饭准备下地呢。一看吓坏了:小伙子瞪大双眼死在床上。
  人命关天,县官下来检验了半天,仵作也没验出伤,不了了之了。
  以后半年之内,附近几个村子,陆陆续续死了十几个人。男女老幼都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捡过钱,掉钱的不一定是小孩,也是男女老幼都有。都是走在人前面,没人能看到他们的脸。
  有没有没死的?有两个。一个信佛的老太太,一辈子不占便宜。一个是镇上的教书先生,很方正,不肯捡钱花。
  县令综合分析:肯定是当年的淹死鬼作祟。把捡来的钱搜集起来,县官摆了点贡品,亲自到河上致祭,然后把铜钱投入河中,意思是都还给你们了。
  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

  好在村民们也得到经验了,别说钱,什么东西都不敢捡。不捡,也就没事。慢慢大家见怪不怪啦。
  直到庚子之后,逐渐大家才发现,捡钱也没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