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23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20 11:09:33
  李世民再一次显示他卓越的超前眼光,和他那坚定的意志。
  李世民明白,如果放弃洛阳,那么东面王世充的旧部,会认为唐军现在实力,仍然,难以完全吞并郑国,这些人会从新附郑,那么到时候,算是真正的前功尽弃。大战半年,则没有任何意义。
  与其来年消耗精力,在将那些降而复叛压服,不如在今年熬死对方,彻底拔草除根。如果撤退,那么统一中国真的不知要推迟到何年何月。
  李世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针对那些思想不积极的将士,发布严酷的军令“敢言班师者斩”。
  这些大将,对于二领导主帅说不服,那就走大领导李渊的关系。只有李渊更清楚全局性,他不仅要考虑仅仅是战场上的事情,还有战场之外。另外,这么多人说教,他更担心是“人心”,如果真的这么多将领厌战情绪严重,那么整体作战效率,必不如前。如果还有其他变故,他最怕的是前线军心的崩溃。
  于是李渊亲自下令,让李世民还军。李世民清楚班师后果的严重性,亲自派封德彝回长安做因果分析、逻辑推理,说服了李渊继续打下去。
  从长远来看,围困洛阳的成本远低于来年再战,李渊也基于长远打算,把心一横,心想,那就索性再刮它三尺地皮,而所谓的诸将的厌战情绪,他们在没有希望撤退情况下,也变成了早点打完,早点完事态度。
  双发都在苦熬,没有谁,是全胳膊全腿的,比的就是谁的意志更坚定,而意志软弱的一方往往最先倒下。
  日期:2017-07-20 11:13:06
  从这件事情上能看出,李世民是个合格的目标管理者。他为了达到目标,调动了所有的资源,甚至是快要崩溃的后勤。此后李渊又加派了巴蜀兵,甚至名义上隶属李渊的杜伏威亦派出两千江淮兵,前往洛阳支援。而战争,也没有大家想象的唐兵厌战崩溃,郑军饿的不禁打。实际上又在双方的坚持下,持续战争,又煎熬了两个月才结束。
  而这场胜利,最终奠定了李唐问鼎天下。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想法多。
  像生活当中,当你要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总能找到足够多的理由,去实现它。相反,当你决定要放弃一个目标时候,你也发现有同样多的充分论据,让你去放弃它。而目标本身没有变化,它还是原来那个它。
  所有的一切,只不过都在一念之间罢了。
  七、凑热闹
  1、 窦建德
  被围住的王世充,虽然能挡住唐兵进城,但也冲不出去,城里的人,饿到老吃鼠肉是种奢侈的状态。此前,突厥人被王世充的送去的金银迷住了双眼,在并州持续对李唐发动进攻,导致李渊派出李建成镇守蒲州,甚至进一步由李建成指挥整个并州防御重任,算是牵制了一部分唐军力量,突厥人始终没能突破到洛阳。现在,能继续向唐军进攻,只剩下河北的窦建德,他有足够实力出手一救。王世充派出自己的侄子王宛,前往河北,对着窦建德大讲成语故事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希望窦建德,看在共同的利益上,拉兄弟一把。

  窦建德会来吗?
  日期:2017-07-20 15:12:19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今河北故城),生于573年,令人惊讶小地主出生的窦建德,竟然有生年,而身为官宦之家王世充,都没有留下。
  小地主窦建德的家庭条件不错,家里有头牛,不过出于历史需要,这头牛,必须要立刻卖掉,同乡家徒四壁的李老三(化名),发现自己当掉一切东西后,都没有买到一块空地,用来埋葬自己的父亲。他没有像朱重八那样遇到好心的刘德全,但遇到了“仗义出牛”窦建德。窦建德将牛送给李老三,让他卖掉,以安葬他的父亲。
  乡里大为称赞。
  2、道德楷模
  窦建德的父亲去世的时,前来送葬的人,达到千余人。

  中国人干什么事情,都讲究面子,红白喜事都图热闹,乡下葬人的歌舞团,有时也不分场合,来首《今天是个好日子》助兴。
  无论红事白事,也是重要的交际机会。
  老远的亲戚都要来走动走动,图个将来大树底下好乘凉。主事的东家,也可以多收些份子钱,两方各有所需。
  但是窦建德却在这个死了父亲的“百年难得”的时机上,将送葬的份子钱全部退回去。不知是他抑制了人类对钱本能的喜好,还是钱多的实在看不上这点。他的这个行为,让那些准备好出血的人,突然像发了一笔横财似的,从新握住了还有他们手温的铜板。
  同时千余人的前来送葬,说明了窦建德在当地的名望。但是千余人是不是多了点,从之后发生事情来看,窦建德很有可能,是当地的黑社会组织的头领。
  日期:2017-07-20 16:13:43
  因为此后,窦建德连杀了县令孙安祖都敢藏匿。这个孙安祖,当时被朝廷征召去辽东讨高句丽,他以自己妻子重病缠身,无人照顾为由,向县令请求免除兵役。但县令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仁爱精神,坚持孙安祖必须服兵役。
  逼上绝路。
  当一个人被社会逼上绝路时候,他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犯罪,这并不可耻。

  马基雅维利
  孙安祖冲进县衙亲手杀了县令。
  孙安祖逃到窦建德家。
  但老藏在窦建德家里,也不是事。窦建德总不能养他一辈子。他为孙安祖介绍了个工作,但是没有几个人,敢招聘一个干掉县令的杀人犯。
  那就只能自己创业了。
  窦建德为他指出一条创业的好途径:打家劫舍。

  漳南附近有地名曰高鸡泊,易守难攻。实在落草为寇的风水宝地。
  窦建德不但为他出主意,而且还帮孙安祖招聘员工,将很多逃兵和为讨口饭吃的“无产阶级”,统统介绍到高鸡泊。可以说,是窦建德一手缔造了高鸡泊的“恐怖组织”,但是他自己,却不参与经营,连股权都不要。而是继续在家,当自己的小地主。
  现在的恐怖组织,会搞一些联合,而古时候土匪也不例外,高鸡泊的孙安祖自然和周边的土匪一起常喝喝酒,联系感情之类的,好歹在官军出动的时候,大家都有个照应。团结就是力量嘛。
  有个照应自然也要有个照顾,比如某村某店是俺们家的亲戚,都是自家人,打劫的时候,这村就少去几次之类的。

  日期:2017-07-20 17:02:19
  窦建德的家里明显是被特殊照顾的。
  这个好意,要了窦建德一家人的命。
  在别人家都被抢的一干二净、烧的残垣断壁的时候,偏偏只有窦建德家里,完整无缺,并且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谁能不起疑心。
  县令通过逻辑学的差异比较法,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窦建德勾结土匪。
  随后窦建德一家的老少爷们,全部在户籍本上被注销(无少长皆杀之)。
  时年三十八岁的窦建德,正在征讨高句丽路上,任二百人长,当他得知灭门的时候,已经使得窦建德没有任何选择。也许关于他的讨捕文书马上就到。
  除了去落草还能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吗?
  答:没有。
  窦建德别无选择的投入到了土匪的大家庭中。他所在的“恐怖组织”在一场官军围剿之后,大当家被“阵斩”,二当家的窦建德自动升级,直接充任一把手。之后窦建德就像贪吃蛇一样,吞并着周边的隋的郡县,变的越来越大。

  明明有着当土匪的天赋,却爱做自己的小地主,直到现实逼得他无路可走,才不得拿起刀枪,又是一个隋代版本的逼上梁山的例子。
  窦建德不像其他盗贼,每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是不停的杀官泄愤。相反,窦建德礼遇这些官员,让他们成为座上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让那些隋官,没有多强烈的抵抗,纷纷向窦建德投降。
  武德元年(618年),窦建德称王,国号夏,登基的那天,因为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五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