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33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果二陆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
  据说二陆兄弟死的那天,大雾弥合,大风折树,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多厚。晋军士兵都知道二陆是被冤杀的,军中无不痛悲万分。
  消息传到南京,吴人无不悲痛,也让南北矛盾彻底爆发。洛阳城里的南方精英纷纷离开北方,回到南京。
  日期:2016-08-04 16:00:52
  南京成为吴人精神圣地
  陆机、陆云死后,顾荣、贺循、纪瞻三人接替成为南京人的领袖。
  其中纪瞻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和陆机从小就是好伙伴。陆机死后,他一家老少的开销全都是纪瞻来报销,陆机女儿出嫁纪瞻也当成自己女儿一样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对洛阳的彻底失望,反而加强了江南人民的团结,当时有钱有才华的人都把南京当做了心中的精神圣地,他们梦想着有一天南京能重新带领吴人走向自己的辉煌之路。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荆州叛军石冰攻陷南京,住进了东吴时代的昭明宫。石冰本身就是荆州的兵痞子,手下的士兵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在南京城里到处抢劫。
  当时的江南只有老周家是一等一的武将氏族,周玘(周处儿子)率领江南各大家族的部曲军队与当时广陵(今扬州)人陈敏联合攻入南京,石冰败走北逃。

  但击退了石冰的陈敏却看到了南京在吴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天下没有不粘蜜的苍蝇,陈敏动起了小心思。两年后,野心勃勃的陈敏渡过长江再次攻陷南京,占据扬州刺史部。
  在洛阳受辱的才子顾荣此时充当了陈敏的政治顾问,顾荣担忧的是胡人的脚步已经渐渐逼近了,可司马家的八个王(八蛋)还在搞内耗。
  当年张纮辅佐孙策割据江东80年,现在我顾荣照样可以帮助陈敏建立一个江南帝国。
  北方早晚得落到胡人手里,只要我保住江南,汉人还不至于亡国灭种。(中国丧乱,胡夷内侮)
  但一切都只是顾荣的一厢情愿,陈敏是个非常平庸的人,又出身卑微,根本没办法和当年小霸王孙策相提并论。
  于是顾荣、周玘秘密引晋军讨伐陈敏,陈敏溃败,顾荣又暗地里拆毁秦淮河上的朱雀桥,断了陈敏退路。陈敏单骑逃往江乘(今栖霞区),被江南义军抓住斩首。
  日期:2016-08-04 20:52:43

  第二十八章、王导是司马睿的大恩人
  在当时的洛阳有一个人的想法和顾荣不谋而合。
  王导,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王家是当时北方的名门大族,威望极其的高。
  北方的皇族之间相互撕逼,王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王导和琅琊王司马睿是老乡,两人是铁哥们,司马睿虽说是司马懿的曾孙子,但是三代之后无亲戚。此时的司马睿跟皇族的关系已经很远了,只能在东海王司马越手底下打工,在司马宗室里司马睿也算是草根了。

  两人都在洛阳时,王导一直跟司马睿说北方将有大劫难,要尽快到南方避难。终于陈敏的叛乱给了王导一个灵感。
  在王导的策划下,司马睿主动向大领导东海王申请南下镇守建邺。
  当时的皇室都围绕着洛阳城争权夺利,竟然有人主动退居二线,到江南去。司马越感到震惊的同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正好替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
  司马睿带着王导、王敦(王导的哥哥)屁颠屁颠的来到南京,而司马越也一门心思扎进了“八王之乱”的洪流中,司马越不会想到一去一留之间,将是后来一生一死的区别。
  按照王导的设计,司马睿入镇南京后,立马将整个江南的兵权收入囊中,再凭借皇室身份,让所有江南豪族效忠于自己。

  到了那个地步,只要司马睿稳坐建邺城,哪怕北方的天掉下来,也砸不着他们。
  日期:2016-08-05 09:20:13
  司马睿用表演降服南京人
  王导似乎把一切想的太顺利了,当初南方人在洛阳受尽歧视侮辱,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寄人篱下的南方人只能忍了。
  现在你们北方佬想在我们江南中心的南京扎下根,还得问问我们这些土著答不答应。
  司马睿骑着骏马,浩浩荡荡的军队跟在身边,大张旗鼓的进入了南京,本来以为南京人会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可结果是老百姓们该干嘛干嘛,根本没人搭理他。
  按道理新的领导上任,城里的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得捎上些好烟好酒登门拜访,巴结一下,更何况司马睿还是皇族出身,估计门槛都应该被送礼的人踩断。在那个年代,这也是最基本的礼数。
  让司马睿没面子的是,自己来了一个多月,太初宫的门槛连个阿猫阿狗都没跨过。
  这极大地打击了司马睿的自信心:王先生,看来南方也不混呐,要不我们还是回北方吧?

  王导:既来之,则安之,北方是死路一条!
  王导、王敦两兄弟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一方面南京人都还记恨着成都王杀死二陆兄弟的事,另一方面,那是个看门第的年代,司马睿算是混的很惨的皇族,所以南京城里的豪族们不把他当一回事。
  “三月三,鬼上山”,这是我老家的一句童谣,农历三月三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鬼节。
  在晋朝时,三月三叫上巳节,需要到郊外河边洗澡喝酒,喝完了酒后还要踏青郊游,反正这一天的任务就是放松自己。
  眼看三月三就要到了,王导眼珠子一转,凑到司马睿耳朵边,又给他支了一招。
  上巳节当天,王导让司马睿坐在豪华精致的抬轿里,边上安排了豪华威武的仪仗队。什么紫金山、玄武湖、清凉山等等,仪仗队绕着南京城转圈,王导、王敦还有很多南下的北方名人都像是小跟班一样围在司马睿身边。
  纪瞻、顾荣也不知道北方佬们搞什么名堂,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伙计回来将南京城里的盛况报告给三人听。不免添油加醋渲染一番:赫赫,司马睿那威仪!就连当年的孙皓皇帝都没有那样的气派。
  纪瞻、顾荣一合计,王敦、王导那是北方名门,出入上流社会。连他们俩都像龟孙子一样服侍在司马睿左右,看来还真不能小看这个落魄的皇家亲戚——琅琊王。
  两人梳洗打扮,穿上礼服,屁颠颠在城里大街左边站好(道左表示对来人的尊敬),远处旌旗飞舞,司马睿的表演大军过来了。
  纪瞻、顾荣赶紧躬身行礼,抬轿上的司马睿微微一笑,总算让你们吴人对我低头了。
  城里的南京人一看,连纪瞻、顾荣都屈服了,其他人从此之后更不敢轻视琅琊王司马睿了。

  日期:2016-08-05 18:11:38
  第二十九章、“五胡乱华”时北方发生大屠杀
  西汉以前,中国历届政府都严禁胡人定居中原,但是光武帝刘秀是个善良的人,他想着那些游牧民一到冬天挨饿受冻,然后就抢劫汉人。既然他们有心向往中华,那就允许他们南下定居吧。
  这项政策被后来历代皇帝继承,曹操更是将匈奴五部安插到山西各地。
  八王之乱时,黄河一带至少居住了一百多万匈奴、羯、羌、氐、鲜卑族人,搞笑的是关中地区历来是华夏命脉,可在当时关中地区的胡人总数基本与汉人持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