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39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谢安更是浪子中的浪子,每次出去玩还都带上个歌女一路唱歌跳舞。王羲之和谢安成了最好的铁哥们,著名的《兰亭集序》写的就是这段时间这帮人之间的故事。
  朝廷屡次征召谢安,都被拒绝。自己逍遥快活,每天躺在竹林里,听着音乐喝着酒,管他世上几千年!后来朝廷放了狠话:再不来,以后你谢安别想踏入建康城一步!
  谢安一想我也浪了四十多年了,名气也赚够了,好吧,那就去建康城耍耍。
  王导死了,王羲之走了。
  乌衣巷依然是高门大宅,富贵云集,但总是少了点精神气。
  幸好来到建康的谢安选择在王导家隔壁安家,属于乌衣巷的传奇还在继续。
  日期:2016-08-10 13:56:00
  第三十五章、谢安和王羲之曾经在南京冶城辩论国家的出路
  南京江宁区有个东山公园,公园里有个几十米的土堆山(东山)。
  俗话讲山不在高,这座土山其貌不扬,却因为谢安而名垂历史。
  后来的李白、王安石等等大文豪都专门爬上东山写诗题字。“东山秋月”更是成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自带名气光环的谢安很快成了建康城的主角,成了两位顾命大臣之一,并主持联合政府贵族议院。
  名气越大,责任越大;责任越大,压力越大!
  他将江宁一座土山以会稽“东山”命名,在山上修建了一栋别墅。当时的王羲之已经辞官了,整天和一帮文人游山玩水。谢安则每天上班打卡,常常待在别墅里怀念当初在会稽和王羲之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在古人的世界里君子之交往往比爱情更重要!
  终于王羲之重归故里,来到建康,看望老朋友谢安,两人一同登上冶城欣赏美景,大家可能有点奇怪,两人怎么会去冶城欣赏景色?

  南京的冶城汉朝以前一直都是青铜兵器冶炼军工厂,后来基本上都负责铸造铜钱、皇宫里需要御用的铁器之类的东西。
  有一次王导来冶城视察,结果被炉子里的烟火呛住了,回去后就大病了起来,风水先生说王导是“木”命,被冶城的“火”克住了,一定要熄灭冶城的炉子,才能救下丞相。
  皇帝非常重视,下令搬迁冶城,持续运转了800年的南京心脏终于熄火了,被改建成了城市花园。
  王羲之看着建康城的美景,但是此时两人却都心思沉重,北方氐族政权前秦变得越来越强大,南北早晚得有一场生死大战,不可避免。
  王羲之表面上天天游乐,心里着急得很,感慨道:大禹给老百姓治水,手脚上的老茧磨了一层有一层;周文王为了治理国家,连饭顾不上吃。我们这些人,只知道清谈玩乐,不干正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啊!
  谢安不大同意王羲之的观点,答道:秦朝时他们倒是努力的治理国家,法律上把所有的事情都规定的仔仔细细,结果才两代皇帝就被项羽给干掉了,难道秦朝也是因为“清谈”而灭亡的吗?老兄啊,别想太多啦!
  谢安认为老庄的“无为”思想,才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正道。
  日期:2016-08-10 18:00:27
  谢安谈笑间劝退叛军
  但王羲之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只是外患未到,内忧先至,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崩于建康。
  北伐失败的桓温此时却动了歪脑筋,想要控制中央政府,桓温大军开拔到新亭垒,放出风来要杀了两位顾命大臣(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吓得脸都青了,谢安却打算前去新亭会会桓温,对王坦之说道:国家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我们此行啦。
  两人到新亭与桓温见面,隐隐约约能感觉到亭子四周埋伏着好多刀斧手,王坦之吓得流了一地的汗,手版都拿倒了。

  只见谢安坦然自若,该吃吃,该喝喝,还向桓温问好,桓温见了也很佩服谢安的胆气。
  谢安开口说道:诸侯有道,守卫四方,可桓温将军您怎么把守卫都放在我们身边呢?
  桓温一听,当下也不好意思起来,一挥手身边的武装士兵都撤走了。
  面对睿智的谢安,桓温选择了退步,带着士兵回到了老巢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回去后的桓温觉得自己兴师动众啥好处没捞到,亏得慌,催促当时年仅11岁的孝武帝给他封王,赐九锡。
  当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赐九锡,结果曹操的儿子曹丕名正言顺的篡位了。
  所以桓温希望能在临死前为自己的儿子篡位铺平道路,这就是他急着要九锡的缘故。

  按道理绝对不能答应这件事,出人意料的是谢安居然同意了。
  桓温喜出望外,天天在家等着诏书,可谢安把诏书改了又改,就是不发出来。谢安向前来催促的桓温使者搪塞道大将军的功德比天高,诏书一定要写的高端大气,可不能马虎。使者没办法,只能在建康等下去。
  一连过了十多天,诏书没来,桓温却一命呜呼。
  原来谢安早就知道桓温病重,故意耗死他,封王九锡的事就这样落空了。
  谢安一出山,就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东晋一场政权危机,实在干得漂亮!
  日期:2016-08-10 20:37:36
  中国史上经典战役之一——淝水之战
  然而谢安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北方就风云大变。
  氐族首领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在汉族宰相王猛的治理下,迅速强大起来,灭掉了鲜卑前燕,统一了北方。
  王猛虽然身在前秦,但绝对心在建康,桓温北伐时王猛就差点追随北伐军来到建康。王猛在世时拼命压制苻坚南下的野心,临死前仍然死劝苻坚道:晋朝虽然偏居江南,但为华夏正统,陛下千万不要想着灭掉晋朝,那样的话不得人心。
  苻坚表面上答应了,但傻子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谁能拒绝一统天下的机会。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关乎华夏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正式打响,这是南北之间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决战!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的情况:
  攻方前秦:
  兵力:号称80万(实际应该打五折),投鞭断流!
  (特点是六族混合军,氐、汉、鲜卑、羌、匈奴、羯)
  前线指挥:苻融(苻坚的弟弟)

  统率:苻坚
  首发先锋:朱序(汉族降将)
  守方东晋:
  兵力:8万北府兵(北府兵是由谢玄招募北方难民组成的军队)
  前线指挥:谢石(谢安弟弟)

  统率:谢安
  首发先锋:谢玄(谢安侄子)
  8万对80万!
  正常人都会认为这是场必败无疑的仗,谢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当时的战时总指挥部就放在谢安在江宁的东山别墅里,谢玄想着叔叔那么聪明,肯定有退敌妙计,于是跑到东山别墅求教。
  大战在即,建康城里人心惶惶,只是谢安好像跟平时一样,啥事没有,还在南京四周游山玩水。谢玄抓耳挠腮,谢安反倒训斥他:你急什么?朝廷自然有办法!
  当时大将桓冲说道:谢安临危不惧的气度确实让人佩服,但对打仗杀人的事一窍不通,我们都要做亡国俘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