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郭嘉、诸葛亮竟是同一人!》
第18节

作者: 风啸三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说明,姜维承载着诸葛亮的梦想,独木支撑着蜀汉近三十年的时间,难道他还不能算是诸葛亮的继承人吗?
  等等等等,可是在三国志和演义中都明文写着诸葛亮的话——我如果不行了,就蒋琬继任。
  哦,看来诸葛亮最属意的是蒋琬啊!
  日期:2016-09-05 22:56:05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中的原文记载——
  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诸葛亮最后确实给刘禅的密表中钦定的是蒋琬,但并不代表蒋琬从一开始就在诸葛亮的考量之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蒋琬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诸葛亮建兴五年即227年到汉中,准备北伐,而在丞相府继续掌事的人是张裔。直到建兴八年即230年,张裔去世之后,蒋琬才成为长史,总揽丞相府的事物。
  所以留给诸葛亮考察蒋琬作为合格继承人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从230年到234年。
  而培养继承人应该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比如本(哈哈)朝(哦哦)太(呵呵)祖对于刘的培养长达二十年之久。
  那么问题来了,在蒋琬被纳入诸葛亮的考量之前,诸葛亮是否有意在培养其他人作为他的继承人呢?
  如果有,这个人又是谁呢?
  日期:2016-09-06 15:50:01
  没错,正是马谡。
  看官们可能要说了,你又胡扯不是,马谡要是诸葛亮的继承人,诸葛亮砍他作甚?
  先放下挥泪斩马谡,诸位看官且先听贫道说说为啥是马谡。

  有几个细节大家先注意一下,首先是刘备对于马谡的评价,这个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了,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说马谡这个人喜欢喷,也只会喷,但是做事儿能力不强,千万不要大用啊。
  那我们来注意几个小细节。
  首先是马谡的出身。他是马良的弟弟,很多人只注意到了马良和诸葛亮的关系像哥们一样,所以诸葛亮要提拔马谡,这固然是没有错的。但今天咱们换个角度看,看看马良和刘备的关系。
  刘备作为左将军时,要马良做了左将军掾,也就是专门为在左将军府做事儿的,而后代表刘备出使东吴。
  刘备称帝以后,马良又做了侍中,又是刘备身边的近臣。而最重要的是,刘备伐吴之战中,马良居功至伟,以一人之力说服五溪蛮夷,让他们都一起响应刘备的号召,一同攻吴。
  令人惋惜的是,马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大家不要看马良的眉毛是白的就当他是个老头子了,实际上马良战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说周瑜36岁死是天妒英才的话,那36岁的马良也算是早夭了。
  从以上的种种事迹来看,刘备是很看好马良这个人才的,更让人扼腕的是,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就在36岁时战死沙场,而作为战争的发动者、领导者、失败者的刘备,对于马良不该是一种愧疚么?而对于马良家族的未亡人,马良最小的弟弟马谡,难道更多的不是同情、怜悯,甚至是提拔、赏识马谡,来弥补自己对于马良的缺憾么?
  然后这一切的提拔、赏识我们都没有看到,反而只看到了躺在病榻上的刘备,对马谡极差的评价,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日期:2016-09-07 15:32:42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细节。
  刘备确实以有识人之明而著称,但问题是,蜀汉那些人里面,不单单只有马谡一个人有性格缺陷啊,很多人都有啊,比如说杨仪心理灰暗,比如说魏延颐指气使,比如说邓芝为人傲娇,比如说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并非是小喽啰,都可能是将来镇守一方的中流砥柱(且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么些人格有缺陷的人,为什么单单的就拿出一个马谡说呢?更何况马谡还是自己近臣、战死沙场的马良的最小的弟弟。这不显得奇怪么?
  另外一个小细节请大家注意,刘备跟马谡接触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备入川的时候就有马谡同行。而刘备和诸葛亮两人喜欢议论别人长短(听起来有点污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成都定鼎到刘备驾崩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刘备都不提马谡的事情,这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要等到临终前再说,《三国志》里的记载是——先主临薨谓亮曰。
  这就奇怪了,要死之前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交代,当时马谡级别那么低,还用得着刘备操心评价两句么?
  跟大家类比一个故事可能大家就明白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电视剧《大宅门》,斯琴高娃演的白二奶奶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不许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是她的儿媳,但出身低微,是窑(希望别河蟹哦)姐出身,所以一直就入不了老太太的法眼,几十年来不说话,更参和不到家庭里的大小事宜。而这次老太太快不行了,杨九红是知道的,在自己房里把孝服孝帽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那边老太太咽气,自己这边就可以哭个昏天黑地了。
  但老太太的最后一句遗言尽然是——不许杨九红戴孝。
  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是个人恩怨,始终瞧不起杨九红,也不想她给自己戴孝。

  但更深层次的,是她明白杨九红作为大媳妇受了憋屈这么些年,一直都觊觎参和这个家庭的各种事物,不仅仅是参和,还要主政,要夺取白家贤内助的大权。而这一切,都会从戴孝开始。
  所以,不让杨九红戴孝,也就间接指出了不能将家族的大权交给杨九红。而这一切,在她临终前说出来才是最有分量的。
  说完了白二奶奶和杨九红,咱们再回到刘备和马谡,这中间的关系是不是就再清楚不过了?
  刘备定诸葛亮辅佐刘禅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诸葛亮会一手遮天,这个大概刘备也是猜测得到的。那么然后呢?诸葛亮毕竟年长刘禅太多,等到诸葛亮死了之后呢?诸葛也必然会像自己指定他作为接班人一样,指定一个人来接他的班。
  这些都正如刘备所料,所以刘备需要对这个第(不要河蟹)三(哈哈哈)代领导(应该没事儿吧)核心有所估量,而他环顾四周,发现诸葛亮最器重的,最有可能接班诸葛亮的就是这个马谡。
  因此,有别于一切其他的文臣武将,刘备需要点出马谡的致命缺点,他不想自己的江山葬送在一个言过其实的小子之手。
  也因此,刘备必须在临终前最后一搏,希望自己最后的遗言将诸葛亮点醒,希望能够让诸葛亮重新选定接班人。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太晚了。
  日期:2016-09-08 00:42:49
  诸葛亮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一路狂奔,认准了马谡是这块料,根本不管刘备的提醒。
  对马谡的培养从绵阳令到成都令,再到越嶲太守,充分地积攒了地方基层和一方大员的工作经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