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也可以这样混的(匹夫夺志)一段从丛林传奇走向险恶江湖的故事》
第18节

作者: 守阳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女生到底喜欢到他什么程度呢?当然不可能像花痴一样主动追求他,内个时代不允许女生这么豪放的,就是现在,女生也要保持一定的矜持。但是只要女生说话聊天,说到他的时候,都是一片美誉之声,什么脑瓜老好使了,什么老厉害了,等等之类的,总之是各种牛叉,这明显是异性之间的严重的光环效应。
  有一次事件比较能说明问题,就是选班长,老师不抽什么疯,一改以前班主任任命的专制作风,要民主选举,结果可是热闹了,女同学们纷纷私自找老师推荐赵玉强做班长。不说全班女生总动员也差不多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这女性要是感性起来,还真是要命,帅不等于有领导组织能力好么?这女的一旦相中了谁,那谁就是无所不能了,真是受不了。
  在有,就是个别女生不知怎么和赵玉强发生纠纷的时候,赵玉强不留情面的连损带骂,那女生们不但不感觉委屈,侮辱,反而好像那种被皇上注意到了的荣幸似的表情,那种且喜,且怨的表情,让人看着就羡慕嫉妒恨。还有一次让叶南飞感觉简直令人发指,那就是小学时候的暗恋对象,冯明静,到了中学已经分的不是一个班了,有一次小学几个同学碰到聊天,那冯明静说;那个穿白裤子的是不是你班的。我说;是啊,叫赵玉强。她说;哎呀老烦人了,咋一看他 就那么烦人呢?

  听得叶南飞从肚子里往外反酸水。尼玛,你这是烦么?你这是烦么?明明就是犯了花痴了。叶南飞感觉这赵玉强不但脸蛋长得漂亮,穿着也挺讲究,头发总是那么利索,那个时代,大伙都穿着老蓝,老灰,他敢穿条白裤子。相反叶南飞他们还没觉醒,头发乱遭的不打理,衣服常年那么皱皱巴巴的一身,不是蓝就是灰的中山装。你说能受看么。人家女生虽然也颜色不那么丰富鲜艳,最起码干净利落。

  从这以后,叶南飞就找不到暗恋的对象了。他发现在女生眼里,他像空气,所以也就自动不去关注人家了,至于冯明静也是一场单相思的暗恋,人家只是知道有你这么一个同学而已。感情生活这么失败,那么学习生活如何呢?也同样很糟糕,本来小学的成绩还不错,虽然那时候他们小学不排名次,但每次成绩都还行,大伙会内心里互相有个比较,毕竟每次的成绩还是互相知道的。
  但是到了中学,猛的不太适应,小学时候老师们还挺开放,有时候就把同学们带到教室外,操场边上的树林里上课,气氛也比较活跃,不光是老师讲,同学参与的比例也很大,虽然也讲什么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但是老师会让同学说,然后同学之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数学也同样,让同学之间先讨论切磋,最后老师在讲,比如应用题,大家做,看谁先做出来,做不出来的,互相可以讨论,想法和思路都说出来,气氛很好。

  但是到了中学可就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一个班的学生太多了吧,做不到那种自由。因为一个中学要吸收周边几个小学的学生,甚至有的近的乡镇的学生也进来。教育的方式完全变成了填鸭式教育,具体的就是老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记就可以了,答案都是现成的,你不用啥思考,记住就行。数学就是做题,做题在做题。2491
  日期:2016-09-11 09:04:51
  第十七章 如此教育
  有一次班里一女同学问语文老师说;我感觉语文就是不学,好像考试也差不到哪里去,学,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学语文到底为了什么呢?老师揶揄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可能是很多老师,学生都应该知道,但是从来没去想过的问题,不一定是老师真不知道,最起码也能编出一个像点样的理由,只是这同学提的太突然,让老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证明大伙平时是没想过这问题的。

  其实很简单么,学语文无外乎三个目的,读的懂,说的顺,写得出。拿过来一篇文章你要能读吧,而且要读的懂。既然读懂了很多东西,是不是要学着表达出来呢?不然你不白学了么,这就是要练习表达,也就是说。有时候光说也不行,最好把说的记录下来,那你就得会写,不但会写还要写的通顺,写的精彩。在看看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到这几点了么?上课就是不停的让你分析什么段落大意,分段,什么中心思想。而且还是有固定唯一答案的。这个真是见了鬼了。在不就是不停的背这个,背那个,美其名曰趁年纪小,记忆力好多背,以后都记得住,叶南飞长大以后就没感觉自己记得住几首古诗,几段背过的文章。不知道各位看官记住多少。

  按理说呢,这文史哲你是不能分家的,她们本来就是惨呼在一起的,而文史哲就是让你思考的,让你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而不让思,不让想,哪来的思想?你没有思想,你写的文章哪来的中心思想?比如学校教一篇文章,可不可以每个人读完以后,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理解的所谓思想呢?只要你符合逻辑,有实质内容,确实是你的读后感觉,这就可以了,足够了。一部《红楼梦》,卫道士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者见排满。肯定是不同的人读后有不同感受的么,你有唯一答案是什么意思?就是读完《红楼梦》以后必须看见的是排满?

  而大家觉得学语文没用,中文系也没学出来大作家,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失败,何止是语文教育呢?物理和化学,基本可以说成是实验课,特别是初级阶段。你做实验就可以了,然后从实验引申出理论和公式,这样是不是才是物理化学课应该的模样呢?一场化学实验,你不做实验,硬让学生背化学反应的具体现象,这算是什么教育方法?没事折磨人么?你说两种元素,放在一起起了反应,如果你在旁边看着,出现了烟,火焰,元素之前什么状态,反应之后什么状态,看过以后的印象深,还是看着课本背诵的印象深?

  其实这么一说你会发现其实学习并非那么无趣死板的,可以是生动有趣的,那是谁把学习变成这么痛苦的呢?是考试为分是论的体制决定的?还是老师为了省事,而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决定的?毕竟上实验课的纪律不好控制,让大家随便表达看法,看着也乱。只有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这多有秩序,最容易操作。
  老话常讲啊,老师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叶南飞不这么看。这可能在古代书和知识被垄断的时候老师是干这个的,但是随着纸和印刷术的普及,浩如烟海的书以及书承载的知识已经不需要老师去传授了,知识就躺在那里,就看你想不想学,想不想看。而老师做的应该是引导,指点的作用,引导就是怎么想办法让你的学生对学习读书,发生浓厚的兴趣,你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的老师,合格的老师,而不是你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世界上这么多知识,你灌输的完么?另外就是在学生迷惑的时候,以你多年的领悟,去给他指点迷津,点播一下就够,往往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相当于练九阳神功,练到第九重,就差那么一点点过不去,就差你的一指给他点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