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第23节

作者: 古道风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6 10:22:06
  有一臂民。
  注意《山海经》里的表达方式。比如这里为何不说:有人以臂?
  因为‘有一臂民’和‘有人一臂’是两个概念。包括前面说:‘有人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没有直接说:‘有人奇左,无右臂’,而是加了吴回,是无右臂。
  这么说:‘有人一臂’是这个部落是这个部落都是一臂。而‘有一臂民’是在这个部落里有只有一条臂的人。
  日期:2017-12-16 10:44:22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上面这句话怎么理解?还记得前面已说过,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邛。

  老童做了黄帝的奴隶,所以颛顼就死了(就是他的后人不再容许已颛顼为神,所以说他死了)重被黄帝后裔牺牲给黄帝,所以重,黎,邛只能从黄帝部落的神。
  重虽是被杀死做祭祠,但不可能全杀光,所以重变成了祝融。祝融,黎,邛都是颛顼之子,在为奴后他们何许合并成一个部落(奴隶部落)。这就是所谓的有人焉三面的意思。还记得前面讲过,这三个部落的后代都被流放到了黄帝领地的极西边,即‘处以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所以这里说的山也是‘西极’之山,在哪里?在柴达木盆地西边。看看卫星地图,好像是呆勒斯图达乌。
  日期:2017-12-16 11:00:08
  臂,金文,辟(力量大)+月(肉),

  三面一臂,可能的意思是三个部落都流放在哪里,合成一臂,力量巨大的意思。
  三面之人不死。应当是暗示这三个部落的后人造反了。是谓大荒之野。
  是,金文象形,日+手+脚,举手投足向太阳,即跑向东方。
  谓,金文象形,言+喂,即大声呼叫。
  是谓大荒之野。

  意思是:大声呼喊,手脚并用地从流放之地跑向东方。
  日期:2017-12-16 11:56:15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青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的始歌《就招》。
  仔细研究了一下上面的地方,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都好理解,就是流沙之西的流沙明显不是青藏高原上的流水,仔细对照卫星地图,得出在今天湖南邵阳至永州一线也存在流沙。这样我们得出夏后开的活动区域在今天云贵高原之上,这也与高二千仞相符。

  两青蛇好理解就是两个东方水上部落,乘两龙?只有帝王才能乘龙,青龙意味着帝王之水上部落首领。
  这句话说明夏桀灭亡后,他的部落还存在,不仅存在,他们还选出了新的继承者,即夏后开。
  只有帝王的女人才能称嫔,所以夏后开肯定是沿用夏朝的体制。上三嫔于天,有两种可能,一是三个嫔被杀死献于天,还有就是其下三个母系部落到了昆仑丘。
  日期:2017-12-16 16:02:10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契木换心】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互,象形,竹+两根绳扭在一起。
  【契木换心】甲骨文象形,丰(刻文)+刀+心,表示用心刻文记事。
  所以灵【契木换心】应当是聪明灵气,刻纹记事的部落,在此可以看出,这个部落应当是炎帝后人里早期文字的发明者。
  互人之国,即会使用藤蔓或者绳索的部落,而且他们是灵【契木换心】的后人,对迁徙的路径已记忆于心,并且在山上路径处做了印记,所以他们能够上下青藏高原(上下于天)

  日期:2017-12-16 20:24:10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偏,金文,人+扁,表示脸不正。
  枯,金文,木+古(古老)

  妇,甲骨文象形,帚+女,表示女子在家扫地做家务。
  中国有个古老的传说就是‘鱼化龙’;即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鱼。其实这句古老的谚语就来自《山海经》,就是上面这句话讲的意思。我们的先人把这句话的意思传下来了,却把出处给丢掉了。这就是在上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即颛顼部落的后人造反,重新掌管了黄帝部落。
  这里的鱼,指颛顼部落的后人,颛顼部落是母系部落,早在老童时就被父系氏族的黄帝部落打败为奴了。所以称之谓‘偏枯’,谓之‘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即信仰颛顼的部落又重新恢复了她们的信仰,所以颛顼又活了。
  道,金文象形,行+首+止,表示在叉路口帮忙的领路者。
  风,母系部落,这里指被黄帝流放西北的祝融,黎和邛的部落后人。
  前面说过,她们造反了,呼喊着向东,向南过来,越过柴达木的千里胡杨走廊,越过茶卡盐湖,一路南下,到达大水泉(即今天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部落到达黄河后,鱼就化成了龙,(天及大水泉-从天及大水泉),蛇化为鱼,即原来的蛇指原来黄帝的水上部落卫士-鲧部落,是为鱼妇-即变为奴隶,也就原来的主人变成了奴隶。这就是黄帝部落里发生了奴隶与主人转换。信奉颛顼的部落掌权了,所以颛顼死即复苏了。

  日期:2017-12-16 20:29:53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蜀鸟】鸟。
  有个东方的母系农耕部落,它的主体由黄帝部落的后人组成,也包含有从炎帝部落迁徙过来的后人混合在一起,她们由六个首领共同主持,这个部落叫【蜀鸟】鸟。
  日期:2017-12-17 08:47:16
  有大巫山。有金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有大巫山。注意,这里所说的大巫山并非是指山脉,而是之生活在这里的十巫的国名,这里的部落对外称就说:我是大巫山的。其实是指一个相对巩固的国家。这个地区应当在昆仑的南面山区。
  有金山,这里应是指位于金川县,小金山,理县等区域的高山峡谷里的部落也相对固定为一个国家。
  西南(大荒西南),大荒之中隅(大荒的中间部分)
  偏,金文象形,人+扁(脸不正),意通“偏僻”专指黄帝部落领地的西边,柴达木盆地的西边,流放之地。
  句,甲骨文象形,互(纠缠在一起)+口。可能意味着东西方部落混居在一起的地方。

  常,通裳,指用衣服裹住身体。
  羊,指赶着羊群迁徙,或者跟着羊群的游牧部落。
  从上面分析可知,常羊类似今中东和阿拉伯的牧民,可能是大月氏,小月氏的祖先。
  偏句,常羊之山的意思是,在大荒西南中部即今西藏与青海交界处(乌兰乌拉高勒-穷木-巴努沟不努可一线的山脉),那里是西方月氏部落和东方流放部落的混居地。
  日期:2017-12-17 08:56:41
  到今天大荒西经也讲完了,我在边解释边理解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山海经》这部著作的伟大。有些内容在《山海经》里是反复出现的,我在理解后面的内容时发现了前面的错误或者不准确,我在解释中会不断更正,有些错误我发现了,有些被你们先发现了,希望大家共同讨论,我是希望有一个论坛专门对山海经进行谈论,就像讨论《红楼梦》一样,我为能对研究《山海经》,沥青中国上古历史尽一份微薄之力感到庆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