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生煎馒头的个体户到资产千万的实业家—— 我的传奇人生》
第32节

作者: justin8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15 22:19:46
  二 拯救斗牛 开办天梦世界娱乐城 
  大概是1994年左右,我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有关贵州苗胞到上海来演出斗牛遭困的报导,我心动了。
  报导内容是这样的,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每年要举行民族风俗风情的各种比赛,如摔跤、斗羊、斗牛等活动。观众踊跃,经济效益很好。当地政府为了搞活经济、增加收益,想到组织演出团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把这一活动向全国推广。为此贵州省政府派遣以文化局李局长为首的演出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演出团组成包括一位苗王,二十几位苗胞和二十八条斗牛,还有一些小动物。

  这些演出的斗牛不是普通耕地的牛,是专门用来格斗的烈牛,他们口味很刁,不吃干草,只吃早晨带着露水的青草,以及玉米和糠。在当地比赛中,获奖的烈牛是苗胞们心中的宝贝,他们能为产牛的山寨和村庄带来荣誉和牛生意。
  苗族同胞将斗牛比赛走向全国的愿望是好的,但可惜的是在出发前,他们没有对市场行情进行足够的调研,贸贸然来到沿海,在广东、浙江还勉强可以维持,原以为到了上海可以挣到大钱,不料上海人对斗牛不感兴趣,没法演出。而上海消费水平高,不说别的,连人和牛住着的静安体育场的场租费都付不起,苗胞们陷入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爹娘的困境。没办法只能卖牛以筹措全团回黔的车资。上海没有马戏团,要卖牛只能当肉牛卖给屠宰场,屠宰场买牛按斤计价,一斤一元钱,二十八条斗牛不一一过称了,平均按每条斗牛一千斤计算,所以开出的价钱是一条牛一千元。这价钱实在太低了,就是在贵州,这样的斗牛也远不止这些钱,好的斗牛上万元也不稀奇。屠宰场知道,斗牛的牛一般都是5至10岁开始参与斗牛,一直可斗到18岁左右,牛的平均寿命是40岁,所以这次苗胞们带来的牛都是青壮年牛,牛卖给屠宰场,屠宰场乘牛年轻肉嫩,马上杀了,鲜牛肉供应市场,必然十分抢手。演出团的苗胞们和斗牛朝夕相处,此次巡回演出更是与牛群一起走南闯北,风雨兼程、甘苦共尝,在这些苗胞们的心里,斗牛犹如他们的孩子一般,现在眼睁睁要把心爱的斗牛以一千元一条的价钱,卖给屠宰场去宰杀,肉嫩新鲜,马上就会端上食桌,被食客果腹,这对驯牛员来说,犹如在剜他们的心头肉。但不卖牛,全团苗胞又没法回贵州去,苗胞们在屠宰场门口,抱着这些壮硕的斗牛痛哭,哭到后来,最终还是不舍得卖牛,牵回静安体育场。

  带队的李局长来上海前,听人说上海的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陈沂是贵州遵义人,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下,他们闯进市委,向陈沂书记救援,诉说他们当前的困境。家乡同胞相求,陈书记义不容辞给予帮助,但上海市政府要资助苗胞路费,师出无名,市政府没有这笔开支。宣传部长当然知道宣传炒作的作用,于是他亲自动笔写了篇关于斗牛的报导,刊登在新民晚报上,文章先是讲到,斗牛是苗族的风俗风情的民族文化,又渲染斗牛如何精彩,有外国人坐了飞机来看等等,然后又将此番斗牛和苗胞们到上海后的落魄困境,以及不忍将烈牛以一千元一条卖给屠宰场,在屠宰场门口抱牛痛哭情景作了描述。文章希望上海能有有识之士伸出援手,解危济困帮助苗族同胞。陈副书记的文字很煽情,我看了很感动。我也有过落魄日本,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爹娘,后来到泰国投奔谢老板,历尽艰辛转辗回国,未享天伦先进牢房的惨景。现在看苗胞踯躅上海有家难回的惨状,我的同情心油然而起。再加上此时我正财大气粗,花上几十万元不成问题。我让我的助理小朱打电话到静安体育场,告诉苗胞,我们蒙特奇公司愿意以一万元一条的价钱买下这二十八条斗牛,请他们派人到衡山宾馆来洽谈。带队的李局长听到一条牛能卖一万元,立即带了苗王赶到衡山宾馆,见面后,对我感激涕零,口口声声说我救了他。他告诉我,他们从浙江到上海的路上,牛乘的棚棚车拥挤,互相斗殴踩踏,驯牛员上前维持秩序和调解,结果牛没有事,去维持牛秩序的驯牛员反而被踩死。如果在上海,再把这二十八条斗牛当肉牛卖了宰了,一分钱没赚,死了一个人,杀了二十八条牛,浩浩荡荡的出来,两手空空回去,巡回演出演到这样结局,他回贵州无法向省里交代,肯定要倒大霉。我看他们确实为难,又送四万元钱给李局长,这样为这二十八头斗牛,我一共支付他们三十二万元钱,李局长感动之下,把他们带来本来也要参与演出斗羊的羊和斗鸡的鸡送给了我。这一大堆牛、羊和鸡,一时也找不到饲养和驯兽员。我对李局长说,你一个人回去,这些苗胞们不要回贵州去了,留在上海作为我们梦特奇公司的员工,替我养这些牛、羊和鸡,以后参与演出,李局长满口答应。回去对苗胞们一说,苗胞们听了让他们留在上海工作,简直开心死了。从回不得家乡,痛哭卖牛,到现在牛不被杀,人可以继续和牛在一起,留在上海工作,前后不啻是天壤之别,所以苗胞个个欢天喜地。隔天,李局长带了苗王,到陈沂副书记的家中汇报与我商洽的情况,并表示感谢。

  苗胞讲情义,饮水思源,是新民晚报刊登了有关他们的报导,才有如今这样的美好的结局,在李局长离开上海前,他带着二十几个苗胞,穿上苗族节日的盛装,一路敲锣打鼓从静安体育场走到新民晚报社。少数民族的同胞来感谢,报社社长丁法章亲自站在门口接待他们,摄影记者则乘机大拍特拍民族团结的新闻照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