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3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说第三点,属于辅助型的一点,就是刘备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副忠厚长者的形象,谁见了他都觉得跟他交往心里踏实,其实就他使拌下黑脚的时候多,但这个形象维护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央视版《三国演义》里面孙彦军扮演的那个刘备形象到位,表面上一副德艺双馨,厚道人的面皮,至于实际怎么样,通过表演,让观众自己品。新版里面于和伟演的刘备,看着就显得精明,心眼多,心理状态都摆在脸上了,怎么蒙人去。这样的人冲你哭,你肯定不放心,他不定惦记我什么了。所以刘备一直经营着自身的形象,然后关键时刻一哭,别人一看,这样人都给挤兑哭了,实在说不过去,这种心理状态下,他的哭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所以我觉得,男人会哭也是一种本领,把哭练好了也是英雄。不过刘备这个英雄还真是哭遍天下,逮谁坑谁。帮过他的人,最后都倒霉倒他身上了。他投靠袁绍,撺掇人家出兵,结果袁绍败给曹操,家业都搭上了。投靠刘表,最后刘表的家业归他了。吕布辕门射戟,救了他,最后白门楼他一句话,要了吕布的命。他携民渡江,到了襄阳城下,刘琮不开门,魏延出头帮他,他蔫溜走了,把人家撂旱地上了。他难得帮别人,到徐州解了曹操的围困,救了陶谦,最后陶谦的徐州姓刘了。

  您可能要问了?那不是三让徐州,陶谦自愿给他的吗?这个嘛……说是自愿也行,但真要说陶谦百分之百心甘情愿,哭着喊着非要给他,这个也有点可说的,那么下一段咱们就说说这个三让徐州。
  日期:2017-12-24 17:36:21
  三让徐州,真那么和谐吗?
  接着上一段,今天给您说说三让徐州的前前后后。我们先从《三国志》里面的有关记载说起。
  这段故事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三国志·先主传》,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向公孙瓒手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当时刘备在田楷手下工作,田楷就带着刘备去救徐州。完事之后,陶谦看刘备对眼,又拨了四千兵给刘备。刘备一看这儿好啊,就从田楷那儿跳槽到了陶谦这儿。陶谦向朝廷表奏,让刘备当豫州刺史。可惜陶谦上表容易,但豫州这地方他管不到那儿,这个时候天下大乱,朝廷说了也不算,所以刘备这个豫州刺史只能驻扎在徐州下面的小沛。

  然后就是说陶谦病重,跟当时的徐州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陶谦死了之后,麋竺带人去请刘备管理徐州。当时刘备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打懵了,不知道这是唱的哪出,不敢接受。下邳名士陈登又跟他说:“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就是说朝廷不管事了,大家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徐州这地方富裕,人口多,我们都想让您当领导,所以没问题。刘备还嘀咕:“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那意思让他们把徐州交给袁术。陈登说:“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就是说袁术不是那个意思,还得是您有这个才能。要是您不听我们的,不把徐州管起来,那我们也不敢听您的,把那什么袁术找来。北海相孔融可能也是在这串门。也跟刘备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也是说袁术不行,就得你来,你得抓住机会。然后刘备就接受了,开始打理徐州。

  上面是《三国志》当中陶谦让徐州的记载,不过这事只在《先主传》当中有记载,在《二公孙陶四张传》,就是陶谦本人的传记当中,倒没写他让徐州的事。而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当中,提到了魏书的一段记录,说刘备后来投靠刘表,刘表病重的时候,亲自跟刘备说:“我这俩儿子都不成,这荆襄九郡也没什么人才,我死了以后,你就把荆州管起来吧。”刘备说:“你儿子都挺不错的,你别瞎操心了。”身边有人劝刘备:“给你你干嘛不要。”刘备说:“刘表对我不错,我要真听了他的,拿了荆州,知道的是他交给我的,不知道的肯定得说我不厚道。”您看这段,跟三让徐州的情节也差不多,这一段对话后来被罗贯中先生稍加修改,直接用到了《三国演义》三让徐州这段里面。

  日期:2017-12-25 21:50:15
  要这么看,刘备还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谁见了他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这点东西给他。但《三国志注》当中刚写完这段故事,作者裴松之就在下一行说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时刘表夫妇都喜欢小儿子刘琮,正憋着废长立幼,让刘琮当继承人呢。刘表怎么会想起来把荆州让给刘备呢?所以这段记载不可信。
  这段话当中,裴松之先生表现出史家宝贵的怀疑精神,对史料不能盲目全信。秉承这种思路,我就琢磨为什么陶谦本人的传记里并没提到他让徐州,而刘备的传记里却出现了。这里我想说一点,陈寿先生写《三国志》时,其中《魏书》三十篇,都是在参考原来魏国史官的相关记录的基础上完成的,有史料依据。而三国时期蜀国并没有专业的史官,所以《蜀书》十五篇,是陈寿多方采集资料完成的,没有权威记录。那么这里面的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相比《魏书》,就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部分,更加的模糊。所以我大胆推测一下,陶谦死了以后刘备占了徐州,但是不是真的是陶谦让的,这个就不好说了。

  打开《三国演义》,看看这段,我觉得罗贯中先生也有跟我类似的想法。从表面上看,三让徐州的故事真是一片和谐,但细琢磨,大师笔法高妙,这事不那么简单。

  还是曹操攻打徐州陶谦,这里面是麋竺献计,向孔融求救,而刘备正好刚帮助孔融解围,碰上这个事。孔融请刘备一块去徐州,刘备先到公孙瓒那儿借了两千兵,外带一个赵云,加上自己的三千兵,然后去徐州,这里面田楷是另一路,跟刘备没有关系了。
  刘备杀进城去,刚进城,这时候围还没解,陶谦就让糜竺把徐州的印牌拿出来要交给刘备,这个印牌应该就是管理徐州的证件,就要办手续,把徐州让给刘备,这就是一让徐州。
  我觉得这次陶谦还真是真心相让,为什么?因为心里没底,对打败曹操没信心。因为除了刘备杀进城之外,孔融和田楷那二位都没进城,远远地依山下寨。也就是说城里除了陶谦自己的兵马,也就是那些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以外,就是刘备这五千人。曹操可是留下三万守家,剩下的全带来了。所以陶谦估计是觉得这关够呛能过去,干脆,把徐州让给刘备,以后守徐州的事就都是他的了,我是来不了了。这会儿的徐州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刘备能看不清楚这个吗?帮忙行,让我接过来,引火上身,这个我不干。毛宗岗先生在批注《三国演义》时,在刘备推辞不肯接受徐州的这段下面批了四个字:“真耶?假耶?”我觉得这次刘备是真心不要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