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民国的山东牛人们》
第24节

作者: 鲁西狂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07 06:59:23
  其次是修葺古建筑如工字厅、古月堂等。游美学务处迁入工字厅,工字厅成为清华学堂的办公场所;古月堂是一庭院,与工字厅一巷之隔,最初作为教师宿舍,1928年清华大学招收女生,古月堂改为女生宿舍,男生们戏称古月堂为“狐堂”。
  日期:2017-03-07 11:03:20
  然后建设教室与学生宿舍,到1911年,陆续建成了一院、二院、三院以及同方部(礼堂)。
  民国以后,近春园也并入清华,有一篇课文我们很熟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其中的荷塘,就是近春园里的景色。
  日期:2017-03-08 10:03:51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与游美肄业馆正式迁入清华园,定名为清华学堂,设正副监督(校长)三人,也就是游美学务处的三人领导小组来担任,周自齐是正监督,唐国安与范源濂为副监督。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周自齐身穿大清官服,高高坐在堂上,旁边有一考官点名,这校长真是牛得一塌糊涂!点完名,周自齐还带领所有学生,在大礼堂召开开学典礼。那个开学典礼是今天大学生万万想不到的。今天大学开学,要先找一两个牛逼校友在大礼堂讲点鸡汤,等大家昏昏欲睡时,校长宣布开学这才OK,麻烦的要死。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们的开学典礼很简单,就是在校长周自齐带领下,向竖在礼堂中央的皇帝牌位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完毕起立,这就开学了。不过,这么简单的仪式,还是有学生不愿意参加,纷纷请病假避开了。

  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是比较幸运的,不但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而且管吃管住,花费极少。周自齐在学校管理上比较严格,考试不及格要退学,不遵守纪律要开除,按点开饭按点睡觉,不得奢侈浪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周自齐为日后清华大学形成严谨质朴的学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届学生也是不幸的,这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政府拆了东墙补西墙,挪用了清华学堂的经费,充当了镇压辛亥革命的军费。因为经费中断,清华学堂难以为继,在11月8日这一天,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二十块大洋后宣布解散,9日,清华大学停课。直到民国成立后,次年5月,清华学堂才重新开学。这时的校长改为了唐国安,周自齐已经走马上任山东大都督了。
  有关清华大学创始人周自齐,因为种种原因,如今已鲜有提及,一位网友在周自齐网上纪念馆题挽联一副:“先生创清华,铺独立自由之基,为何后世不留名;先贤有功过,问良知天理何在,只因现代无人心。”
  周自齐虽然日后成为洪宪王朝的爪牙,但是创建清华大学这一功绩是不能抹杀的。
  日期:2017-03-09 09:43:57
  话说周自齐上任山东都督后,在山东做出一副拥护共和、实行民主的高姿态,他网络各派势力到政府来上班,以示公平。在省政府里,既有徐镜心、丁惟汾、邱丕振等革命党,也有马龙标、张树元、施从斌等北洋实力派,还有夹在中间的立宪派,不知这些人坐在一个办公室会不会掐架。
  周自齐是比较爱惜人才的。
  夏公子蒲斋回忆说,张勋在南京战败,一路溃退进入山东,为了不让溃兵糜烂乡梓,夏公子亲自跑到鲁南,凭借他老子的关系网稳定了鲁南局势。周自齐见夏公子有能力,便写信让他来省政府工作,夏公子不愿意去,周都督就左一封右一封地写,后来直接派施从滨等人去接,最后夏公子实在是抹不过面子,只好来到济南上班。
  还有孙丹林,周都督任命他当曹县县长(民国初年称县知事),不知是孙丹林嫌官小还是嫌偏远还是不屑与北洋派为伍,反正不去!周都督亲自召见他,问他为什么不去呢?孙丹林说不能胜任。周都督说,既然大县不胜任,那在省城附近一个小县当县长总可以吧?孙丹林不置可否。后来周自齐发表孙丹林为高苑县县长,孙丹林经不住亲戚朋友的劝,芝麻绿豆也是官啊,哪有给官不要的道理,就去了。

  还有一次,周自齐与江苏都督程德全在徐州会面,闲谈中,周自齐问程德全,你那里有什么人才没地方安排,可以到我这儿来上班。程德全记住了这句话,回去后问政府里的公务员们,谁愿意去山东上班?可以报名!因为南京生活条件比济南好,一时没人接他话。倒是有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俺老家是山东的,俺回去吧!众人一看,原来是小职员潘馥。
  日期:2017-03-10 08:26:01
  这个潘馥在前面已经出过场了,出场的时候还是个娃娃。因为他的出生,潘家迫不及待的寻找了一位乳母,这位乳母就是靳云鹏的母亲。潘家虽然是巨富,潘馥他爹潘守廉还是个进士,但是潘馥踏上仕途并不顺利。潘馥打小聪明过人,别的小孩背课文要一早晨,他读两遍就背过了,开家长会老师总会夸奖两句,再加上他家的社会地位显赫(这点很重要),所以潘公子在济宁府小有名气。聪明归聪明,却没派上用场,清末废除科举,聪明的潘馥无法考取功名,好在潘家有钱,出钱给潘公子捐了一个知府,到江苏候用。江苏布政使陆钟琦是潘守廉的同科进士,陆钟琦又非常喜爱潘馥这个后生,便让潘馥当了自己的幕僚,如同张鸣岐给岑春煊当幕僚一样。照这样发展下去,潘馥应该有个不错的前程,可惜不久陆钟琦到山西当巡抚,潘馥也跟去山西,辛亥革命,陆钟琦全家被杀,潘馥侥幸捡回一条小命,逃出山西,一口气跑回了济宁老家。

  民国成立后,潘馥又返回了江苏,想看看前清捐的银子还好不好使,事实证明这笔滥账随着大清完蛋早一笔勾销了,潘馥只在省政府谋了个小职员,拿着死工资勉强混日子。不过这个潘小职员在江苏小有名气。程德全曾因为讨要军饷给北京政府上过不少书,一直未给批复,潘馥拿来看了看,在上面改了十八个字,再递交上去,竟然批了!大家对小潘赞誉有加,称他是“江北才子”。
  这一次程德全突然带回一个可以回山东工作的机会,小潘自然不会放过,踊跃报了名。就这样,潘馥如愿以偿回到了山东,这一步终于走对了!周自齐都督非常看好这个小伙,给了他一个实职——山东劝业道道尹,总管山东省内的农工商交通等事务,真真的是得以重用。在任职两年内,潘馥为山东的农业、工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后来靳云鹏接替周自齐执掌山东大权,都是喝同样奶水长大的娃,关系自然不一般,潘馥更是如鱼得水,不但升官,还与靳云鹏合伙开办了不少工厂,比如济南鲁丰纱厂、济宁济丰面粉厂、济宁电灯公司等等。

  不说周自齐、靳云鹏、潘馥等人在山东升官发财,先说南方发生的一件大事。
  日期:2017-03-11 07:25:57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许,上海火车站检票口处,大家正在排队检票,准备上火车抢个好位置,突然间传来两声枪响,大家不约而同蹲在地上,摸摸自己是不是中弹了,等发现自己没事,再偷摸抬起头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凶手这时候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大家这才发现有人躺在了血泊中,中弹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