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25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让我们再从黛玉和小红的名字来看问题。
  之前在第二十四“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回是这样说的:
  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而在历史上,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袁崇焕的名字中有个“崇”字,犯了崇祯的名讳!

  (袁崇焕的冤案在《红楼梦》中被反反复复提起。)
  作者构思居然如此缜密,连这么细小的地方都能想得到!、
  而在本回中黛玉说过这样一段话:“想我也是个糊涂的,心眼窄,只因他的名字叫个林红玉,我就不大高兴,搞的府里人都不敢叫他红玉,都改作小红。我是冤枉了他,认真抠死字眼,觉的红玉就是流血的玉,林红玉岂不说上我了?以后还改过来,仍叫他红玉吧。”
  这其实也即是暗示确实因为袁崇焕的名字犯了崇祯皇帝的名讳,而这也是导致杀身之祸的原因之一,并暗批崇祯皇帝糊涂、心眼窄。
  有人说这里太过牵强,其实是他们根本不懂得所谓“避讳”是什么意思!清太宗皇太极决心和大明分庭抗礼之时,所用的年号就是“崇德”,也即故意和“崇祯”用同一个字“崇”,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皇太极有意为之,宣告不再从属于大明,连你的年号我都敢犯冲了!

  同时,红玉的名字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是“流血的玉”,这也暗示着小红的惨死!
  在这回的一开篇,对鸳鸯有过一段心理描写:“前儿是三月十五,月又大又亮,今儿十七月还是这么圆,直照的地上明晃晃的,只是别叫人看见了才好。”
  这段看似闲笔,实际上却是非常重要。作者故意在这里透露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就是这一天是三月十七,而在这第二天,黛玉中了反间计误杀小红,应该就是三月十八,第三天是黛玉上吊的那天,自然也就是三月十九!
  如果对明史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崇祯帝死于1644年4月25日,即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
  这恐怕不是作者随意写就的,而是在明确无误地告诉大家,黛玉即影射崇祯皇帝!

  其实“三月十九”这个敏感的日子,在前八十回中也隐约出现过。即是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
  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 “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
  这里的“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即是指“三月十九”!我们且看这里的截图:
  (三月十九隐藏其中!)
  而在程高本中,程伟元和高鄂显然是有些慌了,害怕读者看出其中的端倪,特地将这个“九”字去掉了,所以如今的通行本上即是“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点……”但这样反而暴露了他们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及诠释了《红楼梦》隐写历史的手法。

  由此看来,黛玉冤杀小红即是影射着崇祯帝冤杀袁崇焕。前面笔者已经讲过,同样的故事在甄家和贾家也都上演过。甄宝玉所说的“做尚书的四十余岁兄辈带兵打仗,屡获战功,却被奸人诬陷,已经凌迟处死”,即是指袁崇焕冤案;而在贾家,领兵抵御贼寇的元春被诬“与戎羌勾结,收受贿赂,已经凌迟处死”,也是指袁崇焕冤案。加上黛玉冤杀小红,这已经是作者第三次提到这个冤案了!

  由此可知,作者对这个冤案是何等的刻骨铭心!以至于要在书中反反复复地提起它!
  而在黛玉打死红玉的时候,有这样的批语:“看到此处,直把人的心搅碎,不忍再看。颦卿过甚了,不禁泪如泉瀑。”
  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本完稿于康熙癸酉年,即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3年),而袁崇焕冤案是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事情已经过去了六十三年,可批者依旧“泪如泉瀑”,由此可知他们对袁崇焕冤案的叹息!

  袁崇焕冤案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明清之际一段挥之不去的公案,这恐怕也是每一个知道历史真相的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袁崇焕墓)
  日期:2017-03-22 17:45:33
  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是《红楼梦》中最为重大的事件。
  然而,一直以来,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由于没能找到以后的文本,一直是众说纷纭。程高的通行本的黛玉之死是一个明显的二流言情小说的情节,虽然也曾一度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但既然知道了《红楼梦》的本质上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这样的剧情当然是荒谬绝伦了,是完全不符合《红楼梦》的原旨的,可能续书者故意想把《红楼梦》引向二流世情小说的方向吧。
  刘心武先生不仅在“百家讲坛”上开讲了红楼梦,还给《红楼梦》写了续书,在刘先生的续书中,黛玉是沉湖而亡。
  (黛玉之死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事件。)
  这显然也是不符合《红楼梦》的主旨的。因为《红楼梦》对水是很反感的,因为“清”属水。而黛玉也明确表示出对“水”的厌恶之情,这是在第二十三回之中。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全书中最美的一个情节。然而,许多读者只知道黛玉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葬花,殊不知“葬花”这一重要情节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一回中已经上演过一次了。在《红楼梦》中,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都会有预演和伏笔。
  在第二十三回中是这样写的: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提议要将花扔进水里,黛玉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黛玉是这样的厌恶水,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选择刘心武先生所说的“沉湖自尽”呢?
  那么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其实作者早就交代出来了。首先,是和黛玉的病情有关。

  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那回中,贾母问起黛玉的病情,说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戌本的侧批是“为后菖菱伏脉”,也即是指为后面贾菖和贾菱给黛玉施加虎狼药埋下伏笔!
  在《癸酉本石头记》第九十七回“鸳鸯女谮语泄天机 绛珠仙泪尽抛全生”中,贾家最后被流寇攻陷,贾菖、贾菱则在给黛玉服用的药中动了手脚,导致黛玉因为病体沉重而无法逃脱,而这也是她走上了绝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