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
第20节

作者: 不一样的隋朝
收藏本书TXT下载
  高延宗是兰陵王高长恭的弟弟,也是高纬的堂哥,人品不咋地,还是个大胖子。连高延宗这样的都劝高纬别跑了:您在大营待着就行,我带兵就能击溃周军,这么跑下去,不用周军打,我们能被你累死。
  高纬不听,继续跑。
  位置不同,心态不同,狼抓兔子经常落空。兔子对狼是一顿饭,追不上就算了,兔子不敢放弃,输了就丢命。北齐就是兔子,北周就是狼,高纬玩命往北跑,不光北齐受不了,北周也受不了。
  看着高纬一骑绝尘的背影,北周高层内部闹出了两个声音,追还是不追。这一场恶仗下来,又跟着跑了许多个五公里拉练,累得跟孙子似的。北周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大家很一致主张见好就收,撤军回朝。
  只有一个人反对。
  大家都要撤,一个人反对有用吗?

  有用,因为这个人是宇文邕。
  宇文邕认为这是彻底击败北齐的机会,他绝不放过。宇文邕撂下狠话:你们不去,朕就自己去。
  大家一听皇帝决心这么大,就不再说什么了,勒勒裤腰带,继续追齐军。
  日期:2018-03-10 18:59:01
  人心尽失
  高纬打仗不行,跑路倒是好手,能甩宇文邕几条街。高纬跑到了晋阳的时候,宇文邕才刚到了汾水关,高纬不当皇帝,可以考虑参加马拉松。到了晋阳,高纬也跑累了,但是依然惊魂未定。
  接下来往哪跑,高纬又拿不定主意了。

  叫人,开会!
  开会这种形式,能解决问题,但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参会的人,可以发言,不能决策,属下讨论,领导决策。所以,开会宗旨是‘讨论可以民主,决策必须集中’。太没主见的人听听这个,有道理,听听那个,也不错,开完会比开会前更犹豫,还不如不开;太有主见的人,开会就是通知一下,别人说啥,他都认为坚持自己才是对的。
  所以,太没主见和太有主见的人都不适合开会这种形式,宇文邕属于太有主见,高纬属于太没主见。
  北齐这次最高军事会议开的异常诡异,北齐所有与会大臣意见出奇的一致,没主见的高纬却突然很有主见,但是没对上路子。
  大臣们气喘吁吁地说,鞋跑丢了,脚也跑秃噜皮了,绝对不能再跑了。很有建设性的总结了两条具体实施意见:一、下诏减赋,安定民心;二、收拢部队,凭城据守。
  高纬这次很有主见的决定:不采纳。
  北齐这帮大臣叫‘没领会领导意图’,高纬叫人开会要讨论的不是怎么打的问题,而是往哪跑的问题,驴头不对马嘴。
  高纬的最终决定是:主战派皇族高延宗、高孝珩留下守晋阳。要打你们打,他自己去北朔州。北朔州靠近突厥,如果晋阳失守,就跑去突厥,政治避难。
  高纬智商都跑丢了,大臣哭着劝谏也不听,就得去北朔州。北齐大臣失望之极,人心尽失。在北周大军压境的压力下,不断有人投降北周,北周宣传部门也打出了‘既往不咎、高官厚禄’的招降金字号招牌。没条件,不投降。这么优厚的条件,谁不投降,北齐官军潮水般涌向北周,就连高纬的亲信穆提婆也投了北周,陆令萱听说儿子叛齐后自杀了。
  北齐在高纬选择继续北逃的那一刻,大势已去。
  高纬在那一刻把自己变成了光杆司令,往北朔州跑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王公大臣,而且越跑人越少,到北朔州的时候,高纬身边就剩几十个人了。

  北齐亡国,只剩时间的问题了。
  日期:2018-03-11 08:46:59
  高家的血性
  高纬前脚刚走,以唐邕为首的大臣们带头请愿,让安德王高延宗在此存亡之秋,站出来匡扶齐室。576年12月14日,胖子高延宗临危受命在战前称帝,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德昌。高纬北逃路上听到高延宗称帝的消息,咬着牙说:“我就算把并州给北周,也不能给高延宗。
  高延宗称帝第二天,宇文邕带着全部人马杀到晋阳,北周军队的军服和旗帜都是黑的,当时的景象应该像李贺诗里写的“黑云压城城欲摧”。
  之前的战争,因为对方主帅高纬是个饭桶,宇文邕打的很顺利,一路撵着北齐跑。晋阳是北周面临的第一个重镇,但一路顺风顺水的宇文邕并没有意识到,这场仗不好打。
  高延宗确实不含糊,收集四万兵力出城迎战。高延宗人少打不过宇文邕的北周主力,终因寡不敌众撤往城内,周军乘胜追击,这剧情跟之前北周打北齐一样,北周军队习惯了这样的剧本,但是导演换了,高延宗导演不喜欢老套的剧情,给了点转折。
  傍晚,宇文邕带了先头部队的1000多骑兵撵着溃退的齐军,一头冲进晋阳城东门。连战连胜,宇文邕也认为齐军不堪一击。
  轻敌,在战场上是最要命的。

  啥也不顾的宇文邕冲进东门之后,发现坏了,上当了,这是个圈套,高延宗是佯败,诱他深入。跟之前溃败的北齐部队相比,晋阳城里是另一番景象。
  晋阳城里全民皆兵,上到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几岁的孩子,能动弹的全参战了。有刀拿刀,没刀的拿棍子、拿板砖,板砖也没有就扔瓦片、石子,全民抗战。胖子高延宗也算是高家为数不多继承了高欢血性的人,也不退了,掉回头杀了宇文邕一个回马枪,接着挥舞着长矛来回督战,俨然一头矫捷的飞猪,所向披靡。
  高延宗来这一手,一下子就把宇文邕给打懵了。没等宇文邕缓过来神,北齐伏兵又突然从两侧杀出,宇文邕这1000精锐也被四面夹击打的大乱,玩命的往回撤。都往回撤的时候,就觉得城门窄,那时候不管你是将军还是皇帝,谁撤出去,谁能活命,在死亡威胁面前,多金贵的命都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逮着宇文邕这条大鱼了,决不能让他再跑了,干掉宇文邕,战争就结束了。高延宗下令关城门,决不能放跑宇文邕,一口吃掉宇文邕和他这1000多近卫骑兵。
  下属回答:东门关不上。

  北周这帮大兵跑起来,一点不比北齐的大兵差,而且不管不顾的。这一千来骑兵战死的还不如踩死的多,都堆在东门,城门都关不上。这帮大兵竟然戏剧性的用这种方式救了他们的皇帝。宇文邕身边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彻底被打成光杆司令了,要不是大将王谊在门外拼了命的往里冲,接应,宇文邕就交代在晋阳东门了。
  凌晨时分,宇文邕一个人逃了出晋阳,1000精锐骑兵全军覆没......
  晋阳一战,北齐全歼进城敌军。周齐开战以来,北齐军打的最像样的一战,高延宗认为宇文邕被乱军砍死了。干掉了宇文邕,意味着这场战争就结束了。连日的压抑碰上这重大的胜利,北齐上下肆意狂欢,晋阳城里过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当天晚上,酒馆里、桌上、地上,街上,到处都是醉汉。
  这一战虽然没真的杀了宇文邕,确实把宇文邕吓的够呛,在鬼门关转悠了一圈的宇文邕决定不打了,要回长安。宇文宪、宇文忻极力劝阻,宇文邕这才回心转意。其实吧,人都有缺点、弱点,但是名君和昏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该听劝的时候,得听。书面用语叫‘纳谏’,说的好听一点叫‘从善如流’。宇文邕害怕了,大将们一劝就听,继续打;高纬害怕了,大臣们一劝,高纬说“你行,你上”,接着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