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42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7 18:01:59
  而陈恭的优柔寡断最终害了他,他被他的小舅子陈郃杀了,陈郃就想取代陈恭,管陈恭这部分人马。李通能让他如愿以偿吗?带兵攻打陈郃,把他杀了,人头放在陈恭墓前祭奠。
  李通就成了这支队伍唯一的头儿,这个时候到了我前一段说的那个天下大旱,李通的做法是把粮食都拿出来,自己不藏私,好的坏的放一块,大伙平均分,我自己绝不多吃多占,这一下子他就有威信了,大伙都愿意跟着他干。李通审时度势,知道自己这支队伍不算太大的力量,单干的话早晚有一天让人家灭了,必须找一个更大的山头,他眼光不错,选中了曹操,带兵加入曹操的部队。来了之后的第一件战功就是跟张绣这回,《三国志》的记载和《三国演义》略有不同,李通没有救驾,因为曹操没到那个地步,但李通攻打张绣时率先登城,这个“先登”之功也不得了。所以李通被封为建功侯,阳安都尉。这个时候李通老婆的大爷犯法了,朗陵的县官赵俨把他抓起来,判了死刑。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这个死刑要当地一把手也就是李通批准才能执行。李通他老婆就哭着求李通,让他网开一面。李通可是铁面无私,“我才到曹操这工作不久,不能以私废公。”坚决执行。

  李通驻守的汝南在当时是曹操地盘的边缘地带,经常面临战争的危险。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袁绍就惦着把李通拉过来,封他为征南将军,大印都送来了,李通断然拒绝。这下他手下人和亲人都傻了,“您不能拒绝的这么干脆,曹操带兵在北面,咱们这儿有事儿,他真过不来,如果袁绍打过来,就得咱们独自对抗他们,咱们这不是找死吗,不如把印先接下来,缓一步,有什么事再说。”李通急了,“曹公英明,袁绍人虽然多,但没什么用,早晚失败,曹公必然获胜,我不能三心二意的。”立刻传令杀了袁绍派来送大印的使者,把印交给曹操,表示自己始终和曹操站在一边。曹操也不亏他,封他为都亭侯,汝南太守。再往后,就是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和周瑜带兵包围了曹仁驻守的江陵。我在曹仁那一段说了曹仁在守城时的英勇,但形势所迫,最后曹仁没法再守下去了。孙刘联军不但想要江陵城,还想要消灭这支人马,就派关羽带兵在北边截断了曹仁的退路。这回是李通带兵打破包围圈,把曹仁接出来。

  不过这一战之后,李通很快就死在军中了,并不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死于马超枪下。我在“降将的命运”那一段里说过,对于没有换过主人的将领,罗贯中先生比较客气,历史上善终的,他都没有给他们改死,只有这个李通是个例外,不知道为什么罗先生就看他不顺眼。
  前面咱们说了《三国演义》中不应该被忽视的文臣和武将,后面咱们再说两个这样的统帅级的人物。
  日期:2018-03-18 18:55:33
  周瑜是小心眼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纶巾羽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东坡的时代还没有《三国演义》,他很欣赏周瑜,才有这这阕词。不过这里牵扯一个版权的问题,因为自从《三国演义》诞生以后,这个纶巾羽扇就是诸葛亮的标配。但明显苏东坡的词更早,因此可以说是罗贯中盗的苏东坡的版。但是,现在深入人心的是诸葛亮的纶巾羽扇,弄得好像苏东坡有点盗版了,这笔糊涂账真有点儿说不清楚了。
  《三国志》里的周瑜那真是雅量高致,很完美的一个人。但《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就差点意思,虽然仍然是足智多谋,但总被诸葛亮压一头,所以总惦记着杀了诸葛亮,很多人就评价周瑜嫉贤妒能,气量狭窄,不能容人,最后被诸葛亮气死。临死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从此留下一个词,叫做“一时瑜亮”,不过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两个人,而“既生瑜,何生亮”发出的则是被人压了一头的郁闷之声。

  那么《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一个嫉贤妒能的小心眼吗?要说《三国演义》里统帅级的人物被误读最厉害的,那肯定就是这位周瑜周公瑾了。
  说起这个问题,我有点郁闷,因为我对周瑜这个形象的心得,是我自己看书,然后琢磨出来的,没借助外力。结果后来我听连派评书第三代大弟子吴荻先生的评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个观点;然后再看毛宗岗先生批的《三国演义》,更发现几百年前,怹老人家就已经看出这个问题了,我现在再说这个,好像是借鉴别人之后得来的,实在是有点冤,没办法,谁让我动作慢呢。当然了,想要比毛先生还快,这个真办不到。

  行了,说正文吧。周瑜的所谓“嫉妒”诸葛亮是从诸葛亮过江,智激周瑜之后开始的。本来周瑜觉得刘备已经让曹操撵得跟个兔子一样没处躲没处藏的,你们怎么也得求我江东抗曹啊,他就等着诸葛亮张嘴。没想到诸葛亮一张嘴就篡改《铜雀台赋》,让周瑜把老婆送出去,换曹操退兵,这下挤兑得周瑜不能不说话了,明确表态要坚决抗曹。这还不算什么,后面周瑜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当务之急是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周瑜说孙权不是表态了吗?诸葛亮就说:“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将军能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就是说他认为孙权还是嘀咕,怕曹操兵多,自己寡不敌众。结果周瑜疑问孙权,果然和诸葛亮说的一样。周瑜先是表示曹操兵虽然多,一是虚张声势,二是战斗力有疑问,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但转过来就盯上诸葛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