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
第31节

作者: 不一样的隋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坚心里很想干,却又怕做赔本买卖,表现得犹豫。
  戏台搭好了,唱戏的迟迟不来了。
  刘昉急了,颜之仪已经去找宇文仲了,政变这种事谁抢先控住局面,谁就成功,在这争分夺秒的紧要关头,杨坚还在这磨磨蹭蹭的。刘昉不耐烦的催杨坚:“你要干就快点决定,不干,那我刘昉自己干。”那意思就是你这唱戏的不来,我自己上去唱去,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杨坚依然犹豫不决。

  这时候,刘昉的搭档---‘非著名说客’柳裘出场了。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计。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如更迁延,恐贻后悔。”大概意思是:你可想好了,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老天给你,你都不要,惹老天爷生气,回头还得收拾你,你要再犹豫不决,将来得悔死。
  柳裘长了一张好嘴,尤其引用了司马迁这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千古名句,让杨坚浑浊的眼睛突然一亮:是啊,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了不可能再有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杨坚一拍桌子:干了!
  就这样,宇文赟的江山被自己提拔的心腹打了打包,低价处理了。
  有意思的是,宇文赟当时还不满22岁,这么年轻却在完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得病,24小时内就挂了,按道理来说,在史学界应该很值得研究。再联想他爹宇文邕和他爷爷宇文泰都是猝死,我估计他们宇文家可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遗传病。但死因究竟是什么,史学界好像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完全不关心。
  或许,大家的想法跟我一样恶毒:这个不肖子,终于死了。
  日期:2018-04-05 09:08:38
  脱不了干系

  就在杨坚同志撅着屁股听发令枪,准备向着权力宝座做最后的百米冲刺的时候,颜之仪伸腿绊了他一下。
  确切的说,是绊了他第一下。
  看到杨坚点头,刘昉立马着手起草宇文赟的遗嘱:让杨坚同志辅佐朝政。
  诏书写好了,问题也来了。
  起草好的诏书要签字,进去听遗诏的是两个人,签字也得两个人。对于这份诏书,该配合演出的顔之仪选择了视而不见。面对假圣旨,颜之仪大骂刘昉卖国求荣,自己誓死不签字。

  前面说过,君子从来都斗不过小人,因为小人没底线。刘昉也懒得跟他啰嗦,直接替颜之仪签了名,下发执行。因为当时秘不发丧,外面的人并不知道皇帝已经死了,是刘昉在捣鬼。禁卫军各部队接到圣旨,让听杨坚指挥,谁也没怀疑,顺理成章的听杨坚的命令。
  兵权在手,杨坚控制了长安大局。
  史书明确记载:大皇后杨丽华在这件事上是个旁观者,精神上支持了一下,并没参与。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有几个细节是这件事的疑点:
  第一,署名。

  刘昉胆子是大,但是他绝对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就替颜之仪把字签了。就算代签了,颜之仪会否认,宦官、宫女也会嘀咕,都知道是假的,签了也没用。那为什么刘昉敢替他签字,而且没人反对?要知道这时候禁卫军还不归杨坚管,他们控制不了整个皇宫。代签的事没传出宫,肯定是一位地位很高的人说了话,表了态,至少是默认了。
  第二、盖章。
  现在签份合同都得签章,就是签上字、盖上章。皇帝诏书更神圣,光签字是没用的,得盖章,就算刘昉代签了,不盖皇帝玉玺,照样是废纸一张。从禁卫军的反应来看,圣旨没问题,肯定是真的,是有玉玺大印的。
  那么大印是怎么盖上去的?
  我也不知道。
  这可不是卖关子,是我真不知道,不过虽然我不知道怎么盖的大印,但我知道玉玺归谁管。玉玺这东西虽然非常重要,但是皇帝不可能天天吃饭、睡觉、洗澡都自己拿着,所以,一般皇帝不用的时候,都让自己身边最正直,自己最信任的人替自己拿着。
  哪谁是宇文赟身边最正直、最受信任的人呢?
  颜之仪。(刚从地上爬起来的杨坚发现,颜之仪已经做好了绊他第二下的准备。)
  虽说玉玺大印是怎么盖上去的,我不知道,但是咱可以推。
  盖章无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不是颜之仪盖的。另一种可能是:是颜之仪盖的。

  先说第一种可能。
  《资治通鉴》和《周书·颜之仪传》都记载了“索符事件”:“坚索符玺,颜之仪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坚大怒,命引出,将杀之。以其民望,出为西边郡守。”
  简单翻译一下:杨坚当上大冢宰,辅佐朝政之后,问颜之仪要帝王印信,就是兵符和玉玺。颜之仪一个反问句怼了回去:这是天子的东西,是有主人的,你一个宰相要它干什么?杨坚气的要把颜之仪拉出去砍了,但是想想这家伙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北周文学领袖,也就算了,外放到西疆做太守,吃黄土去了。
  “索符事件”说明:整个政变过程中,颜之仪最多是不让出宫,局部被限制自由了,没被抓而且兵符和玉玺应该一直在颜之仪手里。
  那遗诏盖章的事有没有可能是杨坚他们抢过去,盖了大印的,之后又还回去了呢?
  这纯粹是脑子进水的想法。既然他们都能抢过去了,杨坚还会再还回去,然后再跑去要玉玺吗?逻辑上说不通。就是脑子真有毛病的,也不会这么干,所以不可能。
  那么只剩一种可能--是颜之仪自己盖的。
  鉴于颜之仪的表现,誓死也不跟杨坚他们同流合污的架势,让颜之仪自己盖章,可能吗?

  答案是:可能。
  当然,想让颜之仪心甘情愿的为假诏书盖章肯定是不可能的。真相就只剩一种情况:顔之仪不盖章,有人说让颜之仪盖章,颜之仪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盖了。
  这个人是会是谁?其实不难猜。
  顔之仪这样的儒学饱学之士,满脑子的忠君报国,他亲爹让他矫诏,他都未必肯听。能命令颜之仪,顔之仪也会言听计从的人,无非三类人:宇文宗室、皇帝、太后。
  我们再做个排除法:让宇文宗室支持矫诏,绝无可能;静帝才7岁,这么点的孩子不会有任何自主意见。所以那么这个命令只能出自后宫,剩下的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会是谁。
  所以,我敢肯定皇太后杨丽华在这场政变过程中绝脱不了干系。
  再说个佐证:后来,杨坚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说:公主(杨丽华)有大功于我。既然是大功,再说是旁观者,有点说不过去吧。

  所以,我认为杨丽华在矫诏这件事上可能没参加密谋,但是肯定参加了实施。
  日期:2018-04-05 20:21:51
  口碑、人才都要
  再说,要口碑。
  为官之道的原则:口碑一定不能差。不必要求得多好,弄一屋子锦旗、万民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也不用到“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看着老百姓送来的鸡蛋都摇头”的田地,但口碑一定不能差。吃不了海瑞那份苦,可以。但一定不能学秦桧,让老百姓放在油锅里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