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何光---远古华夏文明全球开拓史揭秘》
第14节

作者: 公子戈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说明当时古人类的智慧已发展到一定高度!”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告诉记者,他曾经打制过石器,费了很大力气,但做出来不像样子,无法与100万年前的古人相比。
  “在中国大中城市里,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非常罕见!”,专家们都很兴奋。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飙表示,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曾经修建时,挖出了约25000年前的石器,让考古界非常震撼。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说,前不久广西白色市区发现了约80万年前的石器,除此之外,他暂时没听说国内有比此次玉龙公园遗址更早的。
  “重庆市市志今后可以改写了!”黄万波表示。据介绍,此次发现可以极大地增加重庆人乃至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主城区,历史从原来的两三万年前一下就提前到约100万年前,这期间,重庆发生了什么?魏光飚说,为了寻找这段历史更多的资料,他们近期将在长江、嘉陵江干流及支流两岸开展更多的考古调查。
  事实上,一块在白市驿发现的骨制手斧也能够说明这期间的历史。昨日,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向记者展示了这件重量级“宝贝”——用东方剑齿象上颌骨做成的手斧。据介绍,该手斧于2001年在白市驿出土,经测定,这块骨制手斧在17万年前制造。“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件骨制手斧!”魏光飙说。

  白色的剑齿象骨骼制作的手斧距今17万年
  黄万波表示,他和一些研究人员一直在龙骨坡寻找更多的人类骨骼,目前已有了重大发现。如果一旦发现有人类骨骼,将意味着中国的最早人类活动的地方将在重庆。
  日期:2017-10-11 15:00:48
  丰都烟墩堡旧石器遗址(73万年前)
  位于长江四级阶地上的烟墩堡旧石器遗址曾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第四纪冰川更新世中间的一个时期)早期,大约距今73万年,是截至2009年前在长江沿岸重庆段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遗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介绍,阶地是一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最低处为河漫滩,由低向高依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依次类推。
  要发现比丰都烟墩堡旧石器遗址时代更早的文化遗物,就必须到比四级阶地更高的阶地中去寻找。因此,考古专家将目标锁定在主城区级数最高、时代最早、长江五级阶地上的玉龙公园。
  2009年12月22日,调查人员在玉龙公园内发现了人工石制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日期:2017-10-11 15:22:09
  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发现40万年前古人类狩猎证据
  玉米洞考古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和石器非常丰富,发掘地层已超过40万年以前,该遗址呈现出玉米洞是古人类长期居住的大本营,其生计方式主要是狩猎采集。
  该遗址位于庙宇镇小营村7社,离龙骨坡遗址直线距约3.5公里。遗址处于庙宇盆地南缘峰丛地貌中的一座小山包,海拔1100米左右。早在2004年,黄万波教授率领的科考队进驻巫山龙骨坡时,该地点作为哺乳动物化石点被发现,直至2012年,由于发现石器、骨器等人工制品才被确认为古遗址。2013年,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2013年,考古队在洞内布探方4个,发掘深度约4米,出土石器和化石近5000件,还发现少量打制或磨制骨器、2处用火遗迹以及少量具有人工改造痕迹的动物化石。探方地层限时年代为40万年至8000年。
  考古队已经在地层中发掘出土1000多件动物化石和石器,确认遗址地层堆积比预计的更厚,暗示其时代比之前测定的40万年可能更早。
  考古队在玉米洞的尾端发掘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占绝大多数,主要以食草类动物为主,主要有犀牛、大熊猫、鹿和牛等现生种属,还有巨貘、剑齿象、鬣狗等灭绝种属,该动物群属于典型的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反映了遗址当时所处的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为主的生态景观。古人类的生计方式与环境资源密切相关,玉米洞遗址的环境资源为狩猎采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发掘中有一个特点是牙齿化石表现的年龄主要是老年个体和幼年个体,而且化石种属也以食草类动物为主,所以我们初步推测这个玉米洞遗址表现了一个古人类狩猎行为,这个狩猎行为表现的比较清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玉米洞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贺存定介绍。
  日期:2017-10-11 16:34:38
  奉节兴隆洞古人类遗址(14万年前)
  2001年至2002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市奉节县文物管理所组建的洞穴考察队,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的率领下,对长江三峡奉节县云雾乡兴隆洞进行了考察和发掘,发现了智人的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牙制品、石哨、石鸮和剑齿象牙刻以及5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专家指出,通过对在同一层位出土的剑齿象臼齿进行铀系法测定,确定这些化石的年代为距今14万年。

  兴隆洞遗址含智人化石和石哨等文化层的年代,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马志帮博士和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进行了测定。其测试方法为铀系法,测试材料是与智人化石、石哨等物在同一层位出土的剑齿象臼齿。前一单位的测试结果为13万年;后者测试结果为15.4万年。
  北京大学王宪曾教授分析研究了埋藏石哨、石鸮和剑齿象牙刻堆积层中的孢粉化石指出:中更新世晚期,兴隆洞一带的岩溶山地,有着广阔茂密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由温凉——温暖湿润——温暖几部分组成。14万年前的“奉节人”就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过着采集、狩猎的原始生活。

  在这些古人类的遗物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与智人化石一起出土的石哨、石鸮和剑齿象牙刻。
  兴隆洞的石哨标本是一小段洞穴淡水碳酸钙沉积,是洞顶沉积滴石类型的石钟乳。他指出样品形态从根部的浑圆变为鹅管开口端的扁圆,是由于部分沉积物被损耗掉,但这种损耗难以用自然差异风化或差异溶蚀解释。在此基础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王子初认为,兴隆洞的那段石钟乳,如果孔洞及其两边的斜切截面不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那么这就是一个14万年前的人类制作的可以吹奏发声的石哨,其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也许是一种发声的玩具,也许是一种狩猎用的诱捕工具。之前,中国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现把人类音乐活动的历史推进至9000年前,而三峡奉节石哨的发现,可能会把人类原始音乐艺术的历史再一次向前推进至14万年以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