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三国之季汉人物战争考》
第11节

作者: 年昔逸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5-17 16:04:13
  依据张飞本传,我们可以发现,张郃退回之后,“引军还南郑”。也就是说,他虽然在山道被张飞击败,可是手底下还有着部分人马。
  再来看张郃本传,是如此说的:
  “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这其中也有个“引”,引所引的,自然是剩下的军队。所以,在他完成了战略目标之后,被曹操拜为荡寇将军。可以说,张郃虽败于张飞,但却是败而不败。

  而张飞虽然于战阵胜了张郃,可是五十余天里,他并没有有效的阻止张郃迁徙巴西民众,最终的三巴之地臣民被掳,这是刘汉集团的损失。
  因此,张飞虽胜,于长远来说,胜而不胜。所以,宕渠之战,可以说,两个人打成了平手,互有千秋。
  我们并不能确知张郃此来,手下兵力多少。但是张飞手下的精卒万余人,是有着明确记载的。所以,就整个刘汉集团的长期发展来看,此战,张飞虽没有尽到巴西太守守土安民的职责,可是这一战,却打出了刘汉集团的威风。不仅刘备由此彻底的稳定了益州之地,还使得曹操再不敢轻易来犯,为日后进攻汉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笔者看来,宕渠之战,当如此理解,不偏袒任何一方,方不失之于史实。

  另外,见诸于张飞本传他的另一次战斗,便是在前篇已经介绍过的下辨之战,这里不在赘述。
  就这样,一直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晋位汉中王,因功晋封张飞为后将军,假节。章武元年,他更是成为了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可以说,在刘汉集团,在刘备的心中,在天下人的心里,张飞的地位,仅次于关羽。
  这样一个人物,大家也都知道了他的结局,被自己的部将所刺杀,一代遗憾!真应了刘备的话,此取祸之道也。

  可以说,张飞虽为猛将万人敌,足以称之为虎臣,三国武将论勇猛无几人可与之相媲美。但是他的兵道造诣也许并不能达到三国时期一流军事家的行列,人们评价他亚于关羽,这是很准确的。于刘汉内部来说,其兵略当亚于关羽、赵云。正如诸葛亮当初为了稳住关羽时所说的,张飞当与马超并驾,不相上下,是一个类似于汉高帝的黥彭那样的人物。
  另外,近几年来,也有发现说,张飞似乎长相并不如我们印象中的那样粗鲁,甚至有的人说他贵族之后,风度翩翩,写的一手好书法。更是拿出其二女皆为蜀汉皇后,来论证其长相。这一点的真伪,我并不知晓,可能百年、千年之后真的会证实,而这,便是历史。
  可以说,虽然得益于文学作品的传播,张飞也早已深入了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不同的形象。
  可纵千载年华易逝,浪花淘尽英雄,对于张飞,还是应该掌握一些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说法,不是吗?似乎,当如此。
  日期:2018-05-19 08:03:40
  《季汉人物战争考之乱世凤雏》

  (一)、雏鸟展露,南州冠冕
  于《三国演义》来说,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说法似乎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了。
  尽管我们都知道,哪怕是历史演义,得到伏龙、凤雏的刘备最后也并没有全有天下。但是人们所认可的,并不是刘备得到伏龙、凤雏后是否真的使汉室中兴。而是在历史演义中伏龙、凤雏所展现出来的才华使得大多数人们都愿意相信,这二人,的确有着这样的本领。
  伏龙,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而凤雏,便是庞统。在演义中,庞统是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顶尖谋士,是得之即可安天下的人物。那么,于历史真实中,被称作凤雏的庞统是否如演义那般神秘莫测呢?
  庞统,字士元,东汉末年荆州襄阳人。生于汉室倾颓、天下大乱之际。可以说,最初的时候,他是不被人知晓的。也算是“默默无闻”的一类人物。
  可他这种“默默无闻”既不像郭嘉那般,隐居起来,只与英雄结交,使得人莫能识。又不像初期的诸葛亮那般,隐居起来,待时而动。那么,他是因为什么呢?用史料原话说就是: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日期:2018-05-19 08:04:27

  也就是说,年少时,庞统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上去,孩子虽然很老实,但是却没有那么太聪明,以至于没有太多的人了解他。就这样,一直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名声才渐渐的显露出来。而令他显名的,恰恰是那位水镜先生,颍川人司马徽。经过与庞统一天的谈论,他这样评价庞统:
  “南州士之冠冕”。
  也正是有了如此的评价,庞统才“由是渐显”。
  庞统为人,喜人伦规范,对于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很是看重。而这,也是这个年轻的“南州士之冠冕”对于当时动乱天下的一个补救措施。可以说,后世所论蜀汉谋臣,必然首提诸葛亮、庞统与法正。
  可是三人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对于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实现方法来说,诸葛亮偏重于“治”与“法”的结合,在上以身作则,在下万民守法而效法,以此,来实现他的治国之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