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2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厉帝还控制着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若干年后,有人就拿着《厉帝日记》证明厉帝乃是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伟大的政治人物;更有人拿着厉帝官方写的资料,试图证明武皇帝的一生是害民卖国的一生。
  其实呢,厉帝也好,武皇帝也好,都也不是圣人,也不是邪魔,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人物,只是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厉帝在许多年后,突然被许多人无限美化,仅仅是因为厉帝一系还控制着一定的话语权,而且有网络,所以为他辩护的史料,我们能轻易找到罢了。否则,厉帝的一生,自然就是害民的、卖国的一生;想找到传说中的史料为它翻案,那是永无可能的。
  日期:2018-06-01 10:54:34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顺着大唐历史说事。

  大唐开国若干年后,大唐高祖皇帝被自己儿子逼得提前退休了,谁曾誓死保卫大唐高祖皇帝?一个也没有!
  相反,大家看到太宗皇帝抢班夺权,都开始重新学习大唐开国历史了。总而言之,在整个大唐的开国历史里,高祖皇帝始终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人,所以他早就该下台了;再总而言之,太宗皇帝才是大唐帝国的真正缔造者、领导者[注5],为了让大唐帝国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坚持拥护太宗皇帝提前接班!
  这么一折腾,如果有人敢高呼应该永远忠于高祖皇帝,恐怕当时就会被人批臭、砍掉的!
  甚至而言,不久后,在大唐帝国风雨飘零之际,唐肃宗(玄宗之子)离开唐玄宗,擅自北上另立中央,人们也会为之大唱赞歌。总而言之,唐玄宗不能代表大唐帝国的根本利益,我们就支持他儿子当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人敢说,唐玄宗再不对,也是皇帝,唐肃宗擅自北上另立中央,也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更是公然抢班夺权的行为。我估计他肯定也是不想活了。

  因为在此时此刻,史书只能说,皇帝不能代表国家人民利益,他就得靠边站。所以唐高祖庸人一个,唐玄宗老年痴呆,他就得提前退休。
  日期:2018-06-01 10:54:49
  总的来说,历史是上层建筑,传统史书都是立足于皇权政治的角度所写,所以它难免会突然出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只有唯利试图的小人,才会因为皇帝不胜任本职工作,就想让皇帝下台;而那些伟大的、高尚的人,即使面对刘阿斗、赵构那种弱智、或是卖国的皇帝,也会死心塌地的忠于他们。
  其实呢,皇帝可以让大家忠于他,是因为有精巧的权力格局制约大家。否则各种歪理邪说,肯定会四处飘扬。总而言之,皇帝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我们就应该让他下台;甚至而言之,皇帝不能代表人民利益,我们就应该把他拉上断头台。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利害关系制约,谁也有可能背叛皇帝的。这种道理,对于唐玄宗那种一路火并到政治顶峰的人,肯定就如一加一等于二般的无可置疑。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玄宗高高在上时。据可靠的小道消息说,有几个皇子会威胁唐玄宗的地位。于是唐玄宗一天之内就杀了三个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因此死了。[注6]

  后来,李亨当了太子。又有小道消息说,某个军方大佬与太子李亨有不可告人的关系;唐玄宗一怒,这个军方大佬很快就死于非命了;太子妃的哥哥牵涉其中,太子吓得赶紧与太子妃离婚了。[注7]
  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唐玄宗都如同防贼一样的防范着;而且动不动就大开杀戒。你叫唐玄宗无条件的相信安禄山,开什么玩笑呢?
  日期:2018-06-01 10:55:07
  既然如此,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唐玄宗表现在外,会那样信任安禄山呢?
  从传统史书去写,自然是因为唐玄宗老年痴呆了。

  因为谁也知道,安禄山根本不可信;就老年的唐玄宗不知道。
  史书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写,才能保证皇权的神圣与神秘。如果从隐秘的政治博弈,去分析唐玄宗与安禄山的关系,皇权的底裤就等于让彻底剥落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自然可以清晰的发现,皇权并没有任何神圣、神秘之处;他能让人们忠于他,就是靠现实的利害关系实现。
  事实上,皇帝之上所以能高高在上,就是因为他处于天下权力的交汇之处,所以他能轻而易举的借力打力,让各种试图背叛自己的力量,都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
  问题是,处于这种权力的旋涡之中,皇帝永远会有说不出的孤独、恐惧。因为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大约就是说皇帝的处境吧!
  处于那种权力旋涡之中,皇帝永远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既有的权力格局变得更稳定。因为皇帝向下望去,好像所有的人都是一副永远忠于皇帝的样子,但真实的情形却是,只要皇帝的权力布局,出现了漏洞,试图挑战皇帝权力的人,那是真称得上前仆后继,杀也不杀光!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说了半天,依然没有说清唐玄宗为什么要那样信任安禄山。

  这个,我们不要着急,在这一节,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唐玄宗信任安禄山,绝不是因为他真的信任安禄山,更不是因为他老年痴呆了。
  请关注下一节 高处不胜寒的皇帝
  日期:2018-06-01 10:55:27
  [注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太公六韬》
  [注2]: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列传》
  [注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
  [注4]:黄生曰:“......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史记.儒林列传》
  [注5]: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分,六一六年,得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范文澜《中国通史》
  这里引用范版的《中国通史》内容,是因为引用传统史书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本文的重点不在这里。范文澜先生相关观点,主要是源于新旧《唐书》中的内容。
  [注6]: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