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39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安史之乱这种由河北割据,往长安方向西上,进攻一个全国性的大一统政权,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可以说是类似于孤例,所以其可以欣赏的地方就会特别多,留下了很多其他时期无法复制的精彩战略战斗,而要欣赏安史之乱,就一定要有这个概念,那就是除了前敌主战场,还有一个山西主战场!两个战场都是主战场,一定要同时的联动起来去欣赏,才能感受到其精彩纷呈之处。
  结合安史之乱,我们了解山西主要要了解这三个重镇,第一是大同,第二是太原,第三是上党(潞州或者现在的长治)。
  大同在山西的最北边,就是著名的幽云十六州里的云州,大同对着的是河北,有两个著名的路径不可不知,第一个是桑干河,第二个是飞狐口,沿桑干河东下,一出来就到了大名鼎鼎的居庸关,直面幽州北边的昌平,飞狐口出来后到来源,既可以北线出紫荆关到距离范阳只有30多公里的易县,也可以南边出倒马关进入河北腹地保定。
  太原在大同南边,是现在的山西省会,也有着山西最大的一块小盆地,是山西天然的经济中心和后勤物资聚集地。太原的具体地形不必多做介绍,我们只要知道这里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地方,叫做井陉!托韩信的福,爱历史的没有人不知道井陉关,而这个井陉正是由太原出发向东通往河北常山(石家庄)的关键孔道,也堪称所有太行八径中最重要的道路!

  接下来是太原南边的上党(潞州),上党我们要知道几个地方,第一个是浊漳河和清漳河,他们合流成漳河后,东下就到了今天的临漳县,这个县在古代有个名字大家一定忘不了,叫做邺城!从上党出邺城的通道一般走滏陉即滏口;第二个是天井关或者羊肠坂道(出天井关就进羊肠坂道),极度险峻,一出来就到了河南腹地的焦作。再有一个就是炽关,这里往南一出来到哪呢?孟津!孟津是啥地方?简单来说,黄河在河南这段,最好的渡河的地方就俩,一个叫做延津(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一个叫做孟津,更重要的是,孟津难对着洛阳,从这里南渡黄河,就不用再打什么虎牢关了,直接就可以一马平川进洛阳。

  对山西主战场有了了解,就可以理解安史之乱的战场态势。由于安史之乱是罕见的河北割据,西攻大一统的长安,因此作为中国唯一正对着当时最发达的华北大平原的独立区域,山西主战场的掌控,就成为决定性的战斗。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就知道,叛军辛辛苦苦打到洛阳,可是从山西一出来就到孟津,和潼关守军都形成掎角之势,你如果往潼关方向进攻,需要逆河上几百里,敌人就可以从北边南下攻击你的后背。

  如果只是洛阳方向两面受敌还好,更怕的是敌人可以从滏口出来袭击你的重镇邺城,你在洛阳的主力部队或者南下的主力部队想要回援,我就从天井出来切断你们的联系,逼迫你的主力集结在危险的平原地带。
  那么当你的主力部队集结在邺城一带,想要威胁潞州,解除自己前敌主力的侧翼的时候,我就可以祭出最狠的一招—东出井陉,彻底截断你们和首都(北京南边的涿州,可以简单理解为北京)的联系,此时你为了保证后勤物资能够运到邺城的主战场,你的首都的部队就必须南下到拒马河一线,消灭我东出井陉的部队,可是一旦你在拒马河一线和我形成相持,我就可以立即从大同东出,如果走飞狐口出河北,就可以出现在你的背后两面夹击,与你决战。如果觉得即便两面夹击决战也没把握,我还可以沿桑干河东出居庸关,到昌平南下瞬间就端你的老巢!

  正是由于山西主战场的极特殊的地位和巨大优势,所以安史叛军就时刻处于巨大威胁之下,很容易被打断补给,从而无法集中兵力向一个方向进攻,因此安史之乱的战斗,山西方向始终是关键手和主战场。
  第二个关键点叫做漕运,为什么漕运重要呢,因为唐朝后期开始,首都的粮食都已经不足,更遑论大批军队的粮食物资供应。唐玄宗时期,首都每年的粮食缺口在200万石,需要通过大运河沿这黄河转运,随着玄宗时期的技术进步,漕运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每年已经可以转输足够的物资到首都。但是安史叛军一旦南下到了河南和洛阳,自然就切断了大运河-黄河的漕运路线,同时安禄山部队主要占领的河北河内地区,是唐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意味着这里的税收收入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是大运河-黄河只是为了更方便的转运,不代表就只有这一条路线,同时唐帝国也不再只有华北平原一个经济重心,江淮和江南已经成为足以和华北平原匹敌的第二个经济重心。因此上还有一条逆长江而到武汉,再逆汉江北上进武关的江汉生命线,也可以把粮食物资运送到关中。这条路线虽然效率很低,消耗巨大,但是在战时管控和调配下,临时勉强支撑几年没有问题。

  前面说了,安史一旦控制不了山西,自己的后方被人天天打,怎么办?我既然无力保障我的后勤,那自然就是想尽办法也打掉你的后勤,咱们看谁先撑不住!
  因此,在切断了运河漕运之后,切断长江-汉水漕运就成了双方的另一个焦点,从而开辟新的南线战场。切断长江-汉水漕运,主要是三种思路。第一种是从叶县-方城,进南阳-襄阳直接断汉水,这条路线距离最近,实现战略目标最容易,因此是重中之重;第二种思路从许昌往信阳一线南下过桐柏山威胁武汉,这条路线距离远,最关键是要攻打险峻桐柏山的雄关,因此基本没有被叛军使用;最后一条是直接入淮破坏你的源头的经济,分别有从商丘往寿春—合肥一线沿进入江淮,和从山东平原一带渡过黄河南下走徐州、盱眙进入江淮地区两条路线,也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因此,双方围绕着这条漕运路线,在南部战场又展开了激烈的斗智斗勇。

  理解了这两个关键点,我们就可以跟上楼主的节奏,尽情的徜徉在安史之乱精彩绝伦的战斗里。安史之乱看似乱纷纷,但是梳理好后一共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安禄山长驱直入,攻克两京;第二阶段是肃宗灵武整兵,收复两京;第三阶段是邺之战;第四阶段是史思明复克洛阳;第五阶段是唐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勉强平定。每个阶段其实都在相隔千里的广阔战场同时进行着众多精彩纷呈的战役与战斗。
  以上每一个大阶段,又分为很多的小阶段,比如楼主即将讲到的安史之乱第一阶段之安禄山攻克二京,又分为三个小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洛阳之战,第二阶段潼关相持和第三阶段灵宝之战。让我们一起欣赏。
  =
  一直试图用西北、河北、中原三大战场介绍安史之乱,总感觉表达不清楚。看到你的回复,才忽然发现,把山西并入河北战场介绍,本身就有低估山西战场的意味,所以怎么写,也感觉混沌不清。
  理清这个问题,相关内容再往下写时,就感觉轻松了许多。
  感谢你的回复。
  叛军想寻找突破三个大节点。
  第一个节点,就是顺南线插入江南,这样一来,帝国稳定巩固的大后方就消失了;退而求其次,截断南北联系的运输线,帝国庞大的造血机器虽然存在,却无法有效给前线供血了。

  但是,叛军终于无法有效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第二个节点,那就是夺取太原、潞州,让帝国政府无法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一再从西部威胁河北、河南。
  但是,叛军终于无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第三个节点,就是以长安为中心,把帝国政府西北力量打破。但是,叛军更无力实现这一点,相反只能任由帝国从西北展开大反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