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57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皇帝如果理解他们的心情,也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相关军队还有可能全军撤下来,如果皇帝不理解他们的心情,就是一门心思催他们出战,无非是如一位统帅所说,我就是放出20万头猪,也够敌人捉好几天的;而这20万大军,当天就有可能全玩完的。
  日期:2018-07-04 20:02:41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因为相关历史是基于唐肃宗的视写的。
  所以整个事件中的人物,都好像脑袋让驴踢过一样。于是封常清率领六万乌合之众,就信心满满的试图反击安史叛军去了;关键是,唐玄宗还对他充满信心。
  于是封常清在敌强我的背景下,奋勇率军出城反攻叛军,于是让叛军一顿接连胖揍,才发现自己从前太轻敌了,于是率军弃守洛阳,更劝说高仙芝充守陕州,退到长安附近。
  但是无可置疑的基本事实就是,洛阳是帝国的东都,这种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封常清率六万大军,让这种地方四天时间沦陷;关键是向西败退300里到达陕州,又劝驻守陕州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两军继续向西又退了200里,退到了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而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的结果,就是以陕州为依托的众多著名战略地区,比如,弘农、濮阳、云中,都跟着一块沦陷了。[注4]
  日期:2018-07-04 20:02:53

  这种失败,简单的军事失败已无法解释了,因为它的政治可靠性可能也存在问题了。
  一切是显然的,现在的西北军,不用上纲上线,也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公开破坏中央政府制订的大战略啊!
  如果皇帝对全局的控制力非常强大,通常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因为在战争期间,前方将领无视总指挥部的命令,随随便便就擅自转进,还敢煽动别的军队跟他一块转进,并且让敌军深入500里,直接打到帝国都城附近,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就算他长十个脑袋,也不敢这样干啊。因为不要说你长十个脑袋了,你长一百个脑袋,皇帝也会把你全砍光的!
  因为唐玄宗随后就下台了。所以,前方将领这种耸人听闻的行为,在历史书中,就变得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是的!兵书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问题是,面对敌军一触即溃,还煽动友军一块逃跑,这叫哪门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这也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皇帝还打个屁的仗啊。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军队一看形势不妙,就可以大举转进了。
  在许多时候,皇帝给你的命令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和我说什么伤亡惨重,我现在需要的,就是人在阵地在!你给我拼到最后一个人!因为许多时候,皇帝就是需要牺牲你们,换取全局的胜利。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开口就是,如果我们牺牲了,那帝国可就完了,所以我们绝不能牺牲,所以为了帝国最后的胜利,我们必须得转进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那只能证明你是想逃兵了。

  日期:2018-07-04 20:09:02
  事实上,当一支军队敢这样玩的时候,多少就是军阀化的前奏。因为此时的军队,已不再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了,他开始会基于自己的利益思考问题了。
  军阀部队的许多追求,基于军队的角度思考,从来都是非常有道理了。后来的藩镇割据,基于军队的角度看,其实都也没有毛病。
  最简单而言,皇帝应该让什么当军区司令呢?自然是应该让军人拥戴的人当军区司令。这个如果站在军队的角度扯大道理,它肯定一点毛病也没有。问题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一个军队敢这样思考问题,并敢追求这种目标,本身就是军阀化了。
  这就好像,应该让什么样的人当皇帝?如果有人敢说,应该让能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当皇帝。这从大道理肯定没毛病,问题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臣民敢这样思考问题,那就是反天了。
  谁当统帅,将士们说了算;谁当村长,村民们说了算;谁当市长,市民们说了算;谁当皇帝,大家说了算。

  你X的,这岂不是把鞋戴在头上;把帽子垫到脚下。
  统帅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想换统帅?
  皇帝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要换皇帝?
  市长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想换市长?
  你们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你们就不能有点大局观念?
  关键是,你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诸葛孔明之类伟大的人物,也怀着与你们一样阴暗的心理。真是国家立法有问题,什么样的牛鬼蛇神也会出现。以后,再有发表这种歪理邪说的人,都应该抓进监狱去!
  开口利益、闭口利益,你们不能想点更高尚的吗?比如,你们在背叛皇帝时,不能想一想宁死也要忠于卖国皇帝的岳武穆吗?不能想一想宁愿让大太监骑在头上也绝不反抗的郭子仪吗?
  你这种人,背叛皇帝时,啥理由也能找出来。皇帝一心卖国,主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皇帝一心让太监祸害国家,就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皇帝信任个大奸臣,也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的理由?你X的,这样扯来扯去,皇帝让心爱的心女人吃个荔枝,也有可能成为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你们这样想问题,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日期:2018-07-04 20:09:35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所谓封常清、高仙芝不立刻退守潼关,潼关就会如何如何危险,就是封常清、高仙芝不想当炮灰的说词罢了。
  事实上,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封常清在洛阳迟滞叛一个多月时间,肯定会消耗叛军大量的资源;高仙芝在陕州迟滞叛一个多月时间,同样会消耗叛军大量的资源,而在此过程中,潼关作为第三道防线,肯定也会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去;到时大唐的生力,面对一再受到消耗的叛军,胜算会更大一些。
  更主要的是,也许根本不用走到这一步,叛军就瓦解了。

  因为与此前后,颜氏兄弟已让河北17个郡都挂起了大唐的旗帜[注5];而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很快也出动了;平卢军区也开始背叛安禄山了[注6]。
  换而言之,只要封常清、高仙芝多支撑一个月时间,乐观的想象,当时就可以平定这场叛乱了。
  但是,封常清、高仙芝这两支军队败退的太迅速了,所以唐玄宗制订的战略,当时就泡汤了。
  日期:2018-07-04 20:10:03
  还真不是吹,我小时候看到这段历史,就觉得非常奇怪。因为我怎么看,也觉得大唐中央政府的人,都是人头猪脑。因为就是让一个初中生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应该制订出这种离奇的军事计划啊。

  后来,看相关的历史著作,我也觉得非常奇怪。因为我翻开翻去,总想从书中学到一些什么,但是看来看去,好像依然只是一个个故事段子、还有没完没了的政治宣传。因为怎么看历史当事人,也一个比一个人头猪脑。
  再后来,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在学习现代史时,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海外的资料。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自然会发现,历史还是正义、邪恶交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还是那些主角,只是他们的脸谱全换了。
  总而言之,我们从前认为邪恶的坏人,突然变成了金光闪闪的好人;我们从前认为金光闪闪的好人,突然变成了邪恶的坏人;我们从前认为人头猪脑的人,突然变成了绝胜千里的智慧化身;我们从前认为绝胜千里的智慧化身,突然变成了人头猪脑。
  面对这种内容,让我忍不住,如果古代历史的资料,也完整的保留着。历史上的忠奸善是非对错,还会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一目了然吗?

  日期:2018-07-04 20:10:50
  再后来,大量阅读二十四史、通鉴等古代历史时,我渐渐发现,史书就是各种大报内容的编辑汇编。你说它不可信吧,它都是由众多第一手的资料汇编而成;你说它可信吧,它里面荒诞不经的内容多的去了。
  再后来,我忽然发现,历史书中除了那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凡是涉及历史细节、价值判断的内容,通常都是一个个的罗生门。
  这些内容,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我们很难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历史当事人一个赛一个人头猪脑,就我理解,不论它出自多权威的史书,它也就是一个故事段子罢了!

  当然了,如果相关内容,好人坏人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论它出自多权威的史书,它也就是政治宣传罢了。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资料足够丰富,只要你能看到反派一方所写的历史,你自然会发现,反派写的历史,也是好人坏人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无非是双方的脸谱互换一下,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罢了。
  欢迎关注下一节 封常清之死
  [注1]: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

  [注2]:十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壬申,伊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以讨安禄山。.丙子,.九原郡太守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副大使,右羽林军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采访使,右金吾大将军程千里为上党郡长史,以讨安禄山。
  [注3]:禄山所统,皆蕃汉精兵,训练已久;常清之众,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战。
  [注4]:禄山使其将崔干佑屯陕。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郡皆降于禄山。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