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之辉煌录》
第5节

作者: 天生只爱你
收藏本书TXT下载

  突厥分裂之后内战随之而来,什么样的国家都架不住内讧,隋帝国乘机东西逢源,给与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突厥东方集团数次重大打击,之后又扶植突厥启民可汗为东*突厥大汗,此时东西突厥帝国的局面正式形成。在突厥的内战中,东西两方面都奈何不了对方,于是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开始采取表面臣服隋朝以求尽快恢复国力的政策,使得东*突厥的国力迅速得到恢复壮大,到了隋炀帝年间东*突厥的实力已经不亚于当初全盛的时代,到了隋末甚至比突厥大帝国全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史书记载“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而反过来隋帝国却好景不长,隋炀帝的好大喜功让征伐高句丽国这样一个平常的战争行动变成了敲响隋朝丧钟的导火索,中原大地战火重燃,国内盗贼蜂起,隋帝国刚刚拥有没多久的对外优势再度丧失殆尽。此时正当东*突厥的盛世,兴旺强盛的突厥人立刻给了以往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隋炀帝一个下马威。公元615年隋炀帝不顾国力衰弱,发大军亲巡塞外,企图震慑突厥。可是突厥人哪里会将这个在小小的高丽国都撞得灰头土脸的皇帝放在眼里?突厥始毕大汗率数十万骑兵针锋相对,将隋炀帝在雁门团团围住,隋军数度出战均遭败绩,雁门四十一座城池被突厥人攻下三十九座。突厥人日夜猛攻,隋军死伤不计其数。此时隋炀帝才收起了昔日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狂态,吓得像个女人般抱着自己的儿子赵王杲哭得双眼红肿。隋炀帝杨广此人实在是一个被宠坏的典型,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父亲宠他母亲爱她,朝中大臣支持他,简直就是把皇位送到他的手中一般。当了皇帝之后便自以为无所不能样样精通,做事全凭一己好恶。他要是真的行倒也罢了,可是关键的恰恰是他很多事情并不懂,尤其是行军打仗,而他偏偏喜欢外行领导内行,现在遇到挫折便立刻六神无主,之后全国大乱无法控制局面之后居然逃避现实。要是此人在人生道路上受过哪怕一点点的挫折磨炼,隋帝国的最后结果也可能会大大不同。 

  当然历史无法假设,虽然突厥没能将隋炀帝抓住,但是此战完全暴露出了隋帝国的虚弱和突厥的强大。隋炀帝一个人搞垮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各种势力再次割据一方,对演义评书熟悉的读者们一定很清楚“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这样的说法。隋末群雄势力,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总计有四十八人,而根据《隋书》以及其他记载,则远远大于此数达到百余人之多。这些豪杰称霸一方,进而逐鹿中原,中国再次陷入了战乱之中。而突厥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了中国北方之上。当时的北方群雄,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必须要结交突厥以为靠山。当时著名的群雄例如梁师都,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等人不是突厥的附庸就是与突厥有所勾结,就连后来建立唐帝国的开国君王李渊都不得不领受突厥人赐给的狼头大纛,向其称臣。此时的突厥人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隋帝国的时候是挑拨离间,分化突厥东西两部互相内斗,现在突厥人反过来对中国也开始这么干,他们控制中原各大割据势力,操控中国内战,希望各大势力之间内斗不休,从而在其中渔利。中原大地如果继续这样混乱下去的话,那么五胡乱华的乱世将要再一次在中原大地上重现,而辽金宋元的历史也可能会在这隋末先期上演。

  日期:2017-09-29 23:12:59
  第二章 大唐草创
  第一节 八柱国家
  上天注定不会让一个三百余年后重新统一的帝国就此再次陷入分裂,这个重新统一天下的重担就被放在了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的身上。说起李渊,就不得不说一下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家”。“八柱国家”是由当时西魏权臣宇文泰所创立的一个军事贵族系统,他以府兵制为基础,以当时新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为 基干,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因此唐代史书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这“八柱国家”中的李虎便是李渊的曾祖父,可见李渊的身份是极其尊贵的。李渊的出身极好,又受到了隋文帝时期的独孤皇后的宠爱,所以一开始的仕途一帆风顺,可是到了炀帝时期则情况开始有所变化,当时有这么一句“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隋炀帝因此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这些关陇李姓贵族。不但在毫无罪名的前提下,灭了右骁卫大将军、邸国公李浑的族,对李渊也是极不放心。一次征召李渊从驻地来谒见,李渊因病未能亲赴。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是炀帝的嫔妃,炀帝便问王氏:“你舅舅怎么来得这么迟?”王氏回说有病,炀帝立刻便说:“他会死吗?”可见隋炀帝对李渊的猜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

  李渊遭到猜忌之后,不得不韬光养晦,每天纵情于酒色来让隋炀帝接触戒心。李渊是一个政治嗅觉极为灵敏的人,在天下大乱出现征兆的时候他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乱世中什么最可靠呢?地位?财富?这些其实都是虚无的东西,在乱世中并没有太多的用处。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乱世中的兵权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不仅仅能够保护自己,更能借此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李渊用尽了一切办法来搞到兵权,而炀帝此时已经是到了非常昏聩的地步,居然给了李渊兵权让他出兵讨伐当时的所谓“群盗”。为什么说隋炀帝昏聩呢?以李渊当时的状况,用纵情声色,收贿受贿来韬光养晦。如果炀帝很明智,看破了李渊的假相,那么首先就会把李渊给解决掉,决不会允许李渊拿到兵权。如果炀帝并没有看破李渊的伪装的话,那么一个如此颓废的人何堪大用?并且李渊也并不是什么早有威名的名将,在此之前并没有显赫的战绩,一个正常一点的帝王也不会对李渊委以重任。

  被委任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李渊终于离开了凶险的朝堂,开始了他讨伐贼寇的生涯。李渊的爷爷和父亲均早死,李渊七岁就继承了李氏家族的家长,早早地就肩负了家族的重任。作为关陇军事贵族中的一员,李渊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的训练甚至可以称之为残忍,也因此,李渊从小就有一身的好武艺,甚至凭借着这身好武艺让他娶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李渊的原配是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当时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传说她出生之时便长发过颈,长到三岁便发与身齐,活脱脱的一个长发小美人。因为和北周皇室的亲戚关系,因此从小便被养在深宫之中。上文提到过,为了迎娶突厥公主,北周与北齐当时进行了一场极为激烈的斗争,最终把突厥公主娶到了手。可是政治婚姻往往是悲惨的,北周武帝虽然娶了突厥公主,可是并不爱她,平时对她很是冷淡。此时还很小的窦氏便对舅舅进言说:“现在我国四边都不平静,突厥非常强大,希望舅舅你以苍生为念,按耐自己的心意好好抚慰皇后,如果有了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这两大敌人都不能对我们造成危险了。”如此小小年纪便能说出如此深合政治之道的谏言,这窦氏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父亲窦毅跟自己的夫人商量道:“我这个女儿才貌双全,实在不能随便许配给别人,一定要给她许一个好丈夫。”于是便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求婚的人来了就让这些青年才俊射箭,如果能够射中孔雀的眼睛的就可以娶他的女儿。这窦氏既是远近闻名的佳人,又是皇亲贵戚,前后求亲的人简直踏破了门楣,可是没有一个求婚者能够射中孔雀眼睛。这时候李渊为了美人也巴巴地赶来求亲,从小严格的军事训练还没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之前先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李渊两箭都射中了孔雀眼睛,最终抱得美人归,这就是“雀屏中选”这个典故的来历。李渊的军事素质在领兵讨伐贼寇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出兵的第一仗中,李渊仅仅带了十余骑与龙门贼帅母端儿数千人战于城下,李渊手持强弓驰射七十余发,箭无虚发。敌人于是溃败。一次次地战胜敌人让李渊获得了太原道安抚大使的重要职位,后来又升任为太原留守,这使得李渊终于有了一块重要的根据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