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另外一条路》
第17节

作者: 老军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炳华顿时困惑了,种葡萄不是平日里好好打理,成熟后市去卖吗?还要什么经营?
  “你们想想,咱家十多亩的巨峰葡萄,每年产量三万斤不难吧?如果每斤卖1块钱,那是三万块;如果每斤卖2块钱呢,那是多少?”吴涛循循善诱。

  “你是天王老子那里,也卖不到每斤2块钱的价!”吴炳华急得冒火了,要是有能卖2块钱一斤的地,自己不早去了?
  吴涛却是气定神闲,不紧不慢。
  花婶看在眼里,暗自欣赏,看来给黑蛋找的这个学习榜样,没错!
  “爸,咱为什么卖不到每斤2块钱的价?是因为北方来的葡萄压低了本地市场的价格,对不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贩子市场和他们拼价格呢?为什么不考虑其他的销路或渠道?”
  吴炳华不由愣住了,看来次说把几万斤葡萄交给儿子去卖,他确实动脑筋了。
  吴涛继续侃侃而谈:“直接拿到市场去卖,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既然大家都想到了,这条销路没有价值!一点价值也没有!”
  “所以想挣钱,得多动脑筋,想别人所不能想、不敢想或者想不到的,这样的结果才有价值!”
  老爷子一拍桌子,“是这个理,小涛讲得很好很透彻!”

  “那你想到什么办法了?”吴炳华已经急不可耐了。那十多亩葡萄园是他多年的心血,现在终于能产生价值,发家致富了。他谁都更期待这事!
  “我的办法是,建一个以葡萄园为主题的农家乐!集餐饮,旅游、采摘和销售为一条龙的农家乐园。把那些喜欢葡萄园的顾客、喜欢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客户,吸引过来,让他们消费掉这批葡萄。”
  “至于价格嘛,因为有旅游、亲身体验的因素在里面,加之又是精品葡萄,自然要市场单纯售卖高一些喽。”
  吴涛说的口干舌燥,踢了小江一脚道:“别光顾着吃,去给我倒杯水去。”

  吴江一看大人们全都一脸严肃地思考的样子,默默地哦了一声去了。
  抛出了‘农家乐计划’这块砖,吴涛并没有像次那样如临大敌,等着各位长辈的反应。
  因为从一开始他没指望,这计划一抛出,能获得他们的强烈认同。
  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想法、做法、考虑的方方面面,差得太多了。

  得给他们时间,去适应,去消化。
  于是接过弟弟端来的水,一口气干了半碗,然后该吃吃,该喝喝。
  有问题,提出来商量着解决;有困难,说出来想办法克服呗。
  万事开头难,发家致富这种事,总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才能长久。

  闷头吃了几块鱼片,倍解馋。正准备再尝几块牛肉,张惠兰第一个说话了。
  “这事看着有点谱,你忘了,他小姑家方媛那孩子,每年暑假奔咱家来。还不是喜欢这葡萄园,有吃有玩的吗?”
  她这话是对丈夫说的。
  吴炳华明显没想好,点了下头没吭声。
  “嫂子你说的对!”花婶接话了,“大哥把葡萄园打理的这么漂亮,城里的孩子肯定喜欢。我觉得,小涛这计划有谱。”
  吴炳华不得不表态了,否则等到其他人都达成统一意见,他再说反对的话,肯定要多费周折。
  “可是吧,这主意听着太新鲜,没见人弄过。城里人会不去大饭店吃饭,而选择来咱这乡下下馆子吗?这不合常理,是不是?”
  见没人说话,吴涛扔下筷子,扳手指头道:“第一,咱这农家乐,卖点不在于吃,而在于玩!论吃的,城里的小孩什么没吃过?但葡萄园他们未必见过,更没玩过呀。再加,这些城里的80后,从小娇生惯养的,也能做得了父母的主。”
  “第二,对于家长来说,带着孩子从城里到咱这来,首先路程不远,方便;其次不是长途旅游,花费不会太多,毫无压力。最后还能让孩子涨涨见识,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这农家乐没人弄过?咱要的是做第一家这出其不意的效果,不然家里这么多葡萄,怎么卖出好价?”
  说完,抬眼扫了一下众人,吴涛看得出来,老娘张惠兰已经意动了,而花婶那笑意吟吟的,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只有父亲吴炳华还是那个保守的性子,两道浓眉紧紧锁在一起,似要拧出水来。
  至于老爷子,压根没参与讨论,正和俩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吃吃喝喝。
  “这能行吗?”憋了半天,吴炳华没憋出什么明确的反对意见,说了这么句话来。
  吴涛知道,这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又把手指头一扳道:“我再来给你们算笔账!”
  “咱这农家乐搞好之后,打日均客流量20人来算,每个人吃饭,按照人均10块钱的标准。然后是摘葡萄,每人5斤葡萄不算多吧?这又是10块钱。这人均20块消费里,刨去吃饭成本5块钱,能剩15块的毛利。”
  “这样下来,一天是300块,一个月是9000!如果每天客流量达到40人,80人呢?这笔帐一目了然。”
  话音刚落,张惠兰和花婶齐齐倒抽一口冷气,吴炳华有点焦躁地拍着口袋,到处摸烟盒。
  连老爷子都惊愕地放下筷子,摸了一把灰白胡子道:“能挣这么多?”
  花婶点点头,“以我在招待所班的经验来看,餐饮这一块利润对半开,是没错的。”

  “我滴个乖乖,怪不得小涛刚刚说,天天能吃大鱼大肉。倒也不假!”老爷子恍然大悟。
  “没半点风险?”吴炳华点了支烟,顿时平静下来道。
  听了这话,吴涛一点也不怪,更没有丝毫着急。父亲是这个性子,凡事未虑胜,先虑败,保守得有点过头。
  刚才那一通账算的,张惠兰已经掠起袖子要开干了。一听到说风险,眼巴巴地看着自家老大,生怕他说‘有’字。
  但吴涛和他们商量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把他们引路,脱离从土里刨食的苦日子。而不是为了把他们忽悠船,然后如履薄冰地挣钱。
  所以他坚持有一说一。

  “风险肯定是有!”
  张惠兰不由埋怨,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呢。这样一来,你爸还能答应弄这个农家乐,那才怪呢。
  然而吴涛不光说有,而且似有滔滔不绝的架势。
  “最大的风险,是这客流量的问题。一旦前期的广告也好、推广也罢,做得不到位,到时候没人来,一切都白瞎。”

  “其次呢,是政策性风险,做餐饮的,卫生防疫检疫,经营许可证那一套。他们要是三天两头来查咱,这生意也是白做了。”
  “这最后呢,是些小问题了。如说,乡里乡亲地来吃个霸王餐,或者赊账欠钱,都是麻烦。”
  这一说,连干劲十足的张惠兰都犹豫了。
  不料,抽完了一颗烟的吴炳华,把烟头一扔,用力踩灭道:“成,这个计划我看行!这次,你来当这个家。你说怎么弄,我们怎么弄!我和你妈听你指挥!”
  这下众人全都惊呆了,谁都没想到一向保守的吴炳华竟有如此闷不出溜的冲劲。
  “你没听见啊,涛说有很多风险……”张惠兰提醒着。
  吴炳华拿起筷子,夹了块鱼片道:“儿子他能把风险说得头头是道,他会没想法子解决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