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28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鲁隐公也不傻,他一眼就看出了郑庄公的觊觎之心,再说这两块地都是周天子所赐,身为诸侯私自交换会影响鲁国礼仪之邦的名声,而且祊地毗邻宋国,即使交换了鲁国也无法行使主权,反而徒增与宋国的矛盾。于是鲁隐公找个借口婉言回绝了。
  日期:2018-01-20 11:16:15
  但是这一次郑庄公是志在必得,他把鲁国也拉拢进来。
  没想到战事却不大顺利。
  作为男爵国,许国本是国小力弱,但国君许庄公很得民心,许国军民都愿意为国卖命,加上作为协从国的齐国鲁国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感觉,连着两天许国竟然没攻下来。
  日期:2018-01-20 14:55:17
  第三天,郑国的士兵们愤怒了,攻城之势更加猛烈。作为先锋的颍考叔身先士卒,勇不可当,他取下车驾上的“纛弧”大旗,夹在腋下,他要把这面大旗插在许国的城头上。
  在春秋战国时代,限于技术手段以及礼法规制,诸侯国的城墙高度比我们想象的以及电视剧中演绎的要矮得多,据学者考证战国时期的魏国城墙高度通常在6米上下,厚不过十多米;鲁城墙更矮,高不过4.5米,底宽20米。相对而言,宋国城墙修筑得最为高大坚固,上世纪末,经过中美联合靠古队发崛,证实宋国城池大多达到了顶宽12—15米,底宽在25—27米之间,高11.5—12米的规格,这是因为宋国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要形成有效防守,宋人必须构建强大的防御工事。

  许国国小兵微,城墙当然高不到哪里去。勇猛的颍考叔真的就跃上了城头,他双手紧紧握住大旗,准备将它插在许国的城头上。
  日期:2018-01-20 16:25:27
  瑕叔盈大惊,这一战中他是颍考叔的副手,他急忙跑到颍考叔身旁。颍考叔已经气绝身亡,然而双目圆瞪,手中还握着那面大旗。瑕叔盈双目含泪,他合上颍考叔的眼睛,取过他手中的那面大旗,发疯似的冲向城头,悲痛的力量让他像颍考叔一样跃上城头,奋力将大旗插入城墙。
  大旗迎风招展。
  厮杀中的郑国士兵看到这面大旗,斗志昂扬,潮水般涌向城门,许国都城终于被攻破。
  许庄公混在军民之中,出奔卫国,后来终老卫国。

  日期:2018-01-20 17:19:12
  按照战前的协议,得许归郑国,齐僖公和鲁隐公都向郑庄公道贺,郑庄公对许国早已垂涎三尺,却还得假意推让一番,以表示受之有愧。
  一般情况下,受之有愧之后就该却之不恭了,但就在郑庄公假意推让之际,有人求见。
  日期:2018-01-20 17:19:51
  来者是许国大夫百里,他还带来了一名少年。
  百里一进大帐就拜倒在地,哭泣着向三国国君乞求,希望能延续许国祭祀,他指着少年说道:“国君没有儿子,这是国君的弟弟,名叫新臣。”
  郑庄公那个恨呀,但看到一旁的齐僖公鲁隐公都面露怜悯,郑庄公也只能转口,“上天降祸于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所以借寡人之手征伐它。寡人与同姓的大臣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寡人与弟弟也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流浪他国,四处奔走,又哪里能够占据许国呢?现在好了,有君有臣,许国物归其主。”
  百里再次拜倒,说只想保全许国血脉,不敢奢求复国。

  郑庄公眼睛直盯百里,嘴角却挂着笑:“寡人可是真心恢复许国的。不过许叔(指新臣)年幼,大夫多要担责了,寡人也派人帮助您!若是寡人得以寿终,上天撤回加给许国的灾祸,愿许君重新执掌国家;若敝国出了什么祸患,希望贵我两国还像亲戚一般礼尚往来,不要使其他国家迫近,同敝国争夺土地。寡人委派您这个职务,不仅为了许国,也是为了巩固我郑国边疆呀!”
  百里拜倒领命,齐僖公鲁隐公暗暗点头。后来的君子读到这段历史都认为郑庄公知礼守礼,《左传》这样称赞,“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也。”意思是遵循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许国无道就讨伐它,伏罪后就宽恕他,度量自己的德行处理问题,量力而行,相机而动,不使后人受到牵连,郑庄公可以说知礼了。

  日期:2018-01-20 18:37:34
  君子们都被腹黑的郑庄公蒙蔽了,这一番训词句句讲礼,听命与天,表面上看是为了许国,实际上就是要把许国变成郑国的后花园,要许国服从郑国宗主国的地位,不允许他国插手许国事务,许国世世代代都要看郑国的脸色行事,保卫郑国的边境安全。否则的话他又何必假天子以伐许国,又何必派人协助许国呢?
  名为协助,实为监视嘛!
  日期:2018-01-20 21:18:44

  许国被分成了两半,新臣住东边,郑国大夫公孙获住西边(注:兼管东边)。郑庄公又当着众人的面对公孙获说,“凡你的器用财物都不要安置在许地。我死之后,你也要离开许国。先君建都于新邑,周室要衰落了,姬姓诸侯一天天没落。我们作为大周子孙,难道还能与许国争吗?”
  我想,虽然郑庄公在说这一番话时是惺惺作态的,但他的心里必然也是有几分凄然的。他一生图霸,可他也知道郑国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地缘位置而言都不具备成为真正霸主的条件。不过郑庄公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他去世后郑国发生内乱,监管许国的公孙获也病死了,新臣和百里借助机会,夺回都城,赶走郑军,重新统一了许国。
  然而爵低城小实力弱注定了许国的在乱世之中的飘零命运,在此后的岁月里,许国屡遭侵略,求和谢罪、迁徙国土、附庸强权成为它的常态,直到接受宿命那一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