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44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7 19:25:54
  不多时,齐宫中的齐襄公和馆驿中的文姜都得到了这样一个噩耗,“鲁候醉酒太深,又因路途颠簸,竟致突然暴毙!”
  文姜哭了。
  齐襄公也用衣袖不住地擦拭强挤泪水的眼角,可怜的妹夫终于死了,这桩丑事终于掩盖了过去。齐襄公厚殓了妹夫,派人向鲁国报丧。
  日期:2018-02-07 19:35:05
  鲁桓公的死讯早已被他的随从传回鲁国,一同传回的还有事实的真相:国君死时筋断骨折,是那个叫彭生的齐国大力士所为,而他的幕后主使就是与妹子乱伦的齐侯。
  屈辱就这样降临到鲁国人的头上,鲁国大臣们在悲伤、心酸与错愕中渐渐缓过神来,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呢?

  日期:2018-02-07 20:42:23
  首先冷静了下来的是大夫申繻:“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先辅助世子主持丧事,迎先君灵柩回国,在灵前行礼即位!”
  十四岁世子同擦干眼泪,他必须坚强起来。
  这时,鲁桓公的庶长子公子庆父振臂高呼:“给我三百战车,我要踏平齐国!”
  一时间鲁国大臣也群情激愤,言战之声此起彼伏。
  不过最终他们渐渐地静了下来,因为大臣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齐强鲁弱,这场仗还真不敢轻言开打。
  申繻想了许久,最后他询问大夫施伯:“我们可否出兵伐齐?”
  “这种暧昧的事情是不能让他国知道的。而且齐强我弱,只怕不能报仇雪恨,反而自彰其丑。”施伯摇摇头,不过他随即又说道:“我们虽然要忍下这口怒气,但必须派使者追问车中的真实情况,要求齐国惩治彭生,给我国一个交代,齐国理亏,必定照办!”施伯这一招叫做避实就虚,这虽然是无奈的办法,但至少可以挽回一些鲁国的面子。
  日期:2018-02-07 21:09:19
  经公卿大臣们商议,由施伯起草这份国书,派使者送交齐国。
  齐襄公接过国书,看上面写道:外臣申繻等拜上齐侯殿下,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

  齐襄公看完,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国书中没有提到文姜,但却含沙射影暗指出此事早已天下皆知,鲁国用这种隐晦的办法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既然如此,只有杀掉公子彭生了!
  他命人传召公子彭生。
  日期:2018-02-07 21:21:17

  公子彭生得到召唤,趾高气昂地进入了朝堂,他以为齐襄公是要给他封赏,没想到迎接他的是齐襄公的呵斥:“寡人因为鲁候喝醉了酒,特地嘱咐你好好照顾他,你竟不好好扶持,以至于鲁候暴毙,你罪责难逃!”侍卫们一拥而上将彭生绑起来,齐襄公下令立即斩首。
  公子彭生开始还有些懵,等到被绑起来,又看到一旁站着的鲁国使臣,他才恍然大悟,这是要杀人灭口啊!他开始挣扎,并破口大骂襄公**妹子杀害妹夫,又嫁祸与他。最后,公子彭生咆哮着发下毒誓,“我死之后一定变成妖怪,向你索命!”
  齐襄公兄妹乱伦的事情本来只是私下里的八卦,结果被公子彭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出来,齐襄公大窘,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一旁人都忍不住掩口而笑。
  日期:2018-02-07 22:02:37
  鲁庄公即位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齐国的关系,齐国是邻国,也是母舅之国,如今又是杀父之国。另外鲁国是齐襄公迎娶王姬的主婚人,鲁桓公死了,可王姬还没过门,周天子那边还等着呢。当鲁庄公提出这个问题时,大臣们都沉默了,这件事还真是难办!
  施伯站了出来,他深施一礼问庄公:“国君可知我鲁国现有三大耻辱?”
  鲁庄公知道施伯有话要说,就问是哪三个耻辱?
  施伯严肃地说:“先君虽然下葬,可是外界传闻不息,这是第一耻;君夫人滞留齐国招人议论,这是第二耻;齐国是我们的仇敌,国君还在守丧期,如果为齐侯主婚那就要贻笑于天下,如果拒绝此事就是忤逆周王,这是第三耻!”
  鲁桓公遇害事件早已在列国间传得沸沸扬扬,这一丑闻中的另外一个主角文姜并没有随着丈夫灵柩一起回鲁国,依然继续滞留齐国。

  父亲被害,死得窝囊,母亲的作风让人羞耻,而这一切都是舅舅所为,说又说不出口,打又打不出手,鲁国已经成为列国的笑谈!鲁庄公神色凝重,他请教施伯如何避免这三种耻辱?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国君可以借助主婚的时机,请天子为先君正名,则第一个耻辱可以避免;国君以礼仪迎接滞留齐国的君夫人,则可避免第二个耻辱,而且可以成就您的孝名;主婚之事最难两全其美,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施伯回答道:“可以将王姬的馆舍建在郊外,由上大夫接送,国君就以守孝为理由避而不见,这样一来天子和齐侯也无话可说,国君也没有违背守孝礼仪!”

  鲁庄公听施伯讲完,眉头渐渐舒展,他依照建议一一实行,先是派出使者到洛邑迎接王姬,同时请周天子赐下祭祀用的衣服玉器,作为鲁桓公的荣耀。接着派人到齐国迎接文姜回国,齐襄公心里不舍,但碍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放手,文姜的车驾终于还是驶出了齐国。
  马车行到禚地(今天山东济南长清区),这里是齐鲁两国交界,文姜叫停了马车,她让使者转告鲁庄公,自己性格散漫,不想回宫,如果非要回去,除非死后。《史记》中写道此处,只用了四个字,“不敢归鲁”。
  鲁庄公知道她无颜回国,也不再规劝,因为文姜真要回国,反而会使鲁庄公陷入两难之地,她不肯归鲁,反而让鲁庄公有了还转的余地。于是鲁庄公派人扩建了祝邱(今天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境内)的行馆,让她居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