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楼”里解读『资治通鉴』腹黑权谋》
第20节

作者: 我有人十八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01 09:34:06
  [原文]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译文]申不害,原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后来学  、老子著作和法家刑名学问,向韩昭侯游说。韩昭侯便用他为国相,对内整顿政治,对外积极开展交往,这样进行了十五年,直到申不害去世,韩国一直国盛兵强。
  *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

  - 商鞅以“法”见长
  - 申不害以“术”见长
  - 慎到以“势”见长
  《资质通鉴》中这数十个字,对申不害的历史阐述太少了。楼主从互联网上查找了一些申不害的历史故事、思想、改革成就等,并加以合并、归纳。
  日期:2018-09-01 09:44:02
  43-2
  声明及致谢:本帖的文章并非楼主原创,而是楼主摘引不同的文章,进行合并、归纳。楼主在本帖中注明了引用的出处文章名,但是没有找到作者。本帖只是学习之用,楼主没有剽窃之意,特此声明;并在此向原创作者们致谢。
  1. 申不害
  2. 年代:公元前385—前337年
  3. 别名:申子
  4. 籍贯: 春秋时期京城(今郑州市荥阳京襄城村)人
  5. 职业:郑国小吏。郑国被韩国吞并之后,成为韩相

  6、学说:
  其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为法家创始者,与商鞅齐名,史称 “申商”
  。韩非、李斯奉他为宗师,因此又称 “申韩之学”
  。
  在其学说中,“术”
  是核心内容,所谓术就是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谋群臣之能”
  。(译文:帝王治国之道,就是根据各人的能力授给其相应的职务;依照职务要求他们做出相应的业绩,使得名实相符;掌握生杀大权,考察出群臣中有能的人)即君主要经常监督臣下,考核其是否称职,予以奖惩,使能尽忠职守,以加强君主专制。
  申不害有关以 “术”
  治国的思想虽不是首提,但是他是第一个在理论上系统研究和阐述者,对于今日领导控制方法的研究仍具有启迪意义。
  7. 申不害如何上位
  韩昭侯四年(公元前354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此时的魏国,经李悝变法后极为强盛,韩昭侯颇为担忧,众大臣惊慌失措。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吏挺身献策,建议韩昭侯执圭(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去见魏惠王。他,就是申不害。申不害分析道:
  我们这样做,不是自轻自贱,也不是真的觉得我们做错了。要解国家的这场危难,最好的办法是“示弱”,是“降心以相从,屈己以求存也”。如今魏国强大,鲁国、宋国、卫国皆去朝见,如果连韩昭侯都执圭朝见,魏王一定大感意外,因此心满意足,撤了“宅阳之围”。并且魏国将因此自大骄狂,四处树敌,此态一现,必引起诸侯不满,韩国将因此受益。“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韩昭侯采纳了申不害建议,亲自执圭去朝见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撤兵,并与韩国约为友邦。一场危机轻松化解,申不害亦由此令韩昭侯刮目相看,自此,韩昭侯的身边,就有了申不害的一席之地。

  公元前353年,魏国又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应如何应对。申不害刚刚博得昭侯信任,行事十分谨慎,担心意见不合他的口味,不仅无功反而有过,并且此事韩昭侯一时难以决断,此时说啥都无法“一锤定音”。于是他使了个“缓兵之计”,说道:“此安危之要,国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态度,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于是便进谏说应当联合齐国,伐魏救赵。韩昭侯果然“大悦”,即听从申不害意见,与齐国一起发兵讨魏,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从而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韩昭侯发现这位“郑之贱臣”,原来是难得的治国人才,申不害亦又一次得到韩昭侯的赏识。

  8. 申不害的改革:
  (1)当务之急就是整顿吏治,严明职责,规范国家行政,强化君主权力。
  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
  (2)整顿吏治的同时,申不害对韩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改革,也就是所谓的“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的工作。这实际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能不清和职能交叉;二是根据你的职位确定你的权力,按照职位职责考核工作成效。按现在的话来说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申不害认为,你有你的职守,你的职责就是干好本职工作,超越职守就是越权,就是违法。

  韩昭侯对于申不害的这套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贯彻得最为彻底,有一次,韩昭侯喝醉酒后睡着了,他手下的官吏典冠(管帽子的职员)担心他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职员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侯身上。韩昭侯睡醒后,他感到睡得很舒服,发现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就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服?”侍从回答说:“是典冠。”昭侯顿时沉下脸来,问典冠:“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他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口气严厉地说:“你们俩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是管帽子的,擅自去借衣服,这是越权;典衣你是管衣服的,怎么能随便将衣服给别人?这是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私相授受,各行其是,那不就乱了套吗?”于是,当即将二人降职使用。在今天看来,韩昭侯的举动不近人情,有点“变态”。但他“小题大做”,是在实践申不害的变革主张,给众多官员上课。

  申不害主张任命官吏必须名实相副,即根据官吏的职务要求(名),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实),然后才能授官,即建立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也就是任用、监督、考核官员的可行方法。他认为,对一个官吏的任用,要先考查他是不是名副其实地为百姓办实事,以及他是不是称职,言行是不是一致,对君主是不是忠诚。认真考查后,再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决定任免,管司法的要懂司法,管军事的要擅长用兵打仗,管经济的要懂经济、有经营才能。

  (3)军事上:
  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4)经济上:
  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
  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5)申不害变改失败的分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