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5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昆X: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从三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他人做事,是否已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守信;老师教授的东西,是否得到温习践行。”

  看来本章主要是“三”上有所分歧。
  日期:2018-02-09 22:11:28
  0105 节用而爱人:孔子是为万众代言,还是仅为官员代言?
  ● 道千乘之国:
  道:这里作动词解,引导、治理。
  乘:辆,指战车。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千人。
  “千乘之国”,便是指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礼制大致这样: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一般为中等规模的诸侯国。
  ●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敬事:认真、谨慎地处理国家事务。
  信:诚信无欺,具有公信力。
  节用:节约用度;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税率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至少不会与民争利。
  人:可有三种说法。一、如杨伯峻先生所说,“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二、如《论语诠解》,“诠释”部分的“人”是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解读”部分的“人”则是指百姓;三、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泛指“人民”。
  钱穆先生说“爱人”,即“以爱人为念”,良是。因为“以爱人为念”可以道出孔子深切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物比人轻。“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10·15),在孔子所处的时代,马比马倌珍贵、地位要高,“爱物胜于爱人”的现象相当普遍,奴隶甚至仍可用来殉葬。故,取第三说。
  那么何谓“爱物胜于爱人”呢?正如《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只因卷帘大将打坏了御用的琉璃盏、西海龙王三太子烧坏了御赐的夜明珠、凤仙郡太守打翻了贡品,便将他们贬妖的贬妖、受刑的受刑;这便是典型“爱物胜于爱人”。《西游记》虽是小说,然而亦是现实的写照;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子,却已提出“爱人”的思想,实在是了不起。
  ● 使民以时:

  征用民力应选择农闲的时候,以不违农时、不夺农时。
  确保粮食安全,现代仍是国家的第一号战略,就在前几天,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在春耕春产视频会议,便好几次提到粮食安全问题;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使民以时”,保证粮食安全,便显得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国之命脉。
  当然,“使民以时”,亦暗含有轻徭役的主张。因为如果徭役重的话,管他闲时还是农时,照征不误。
  日期:2018-02-09 22:20:56

  【原文】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伯峻先生的:
  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
  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昆X的:

  孔子说:“引导千乘之国,应当认真谨慎地处理国家事务,诚信无欺,具有公信力;节约用度,并以爱人为念;征用民力时,则应选择农闲的时候,以不违农时。”
  本章分歧之处便是“节用而爱人”。“人”到底指大众,还是仅指官员?大家怎么看哦。期待您的讨论。
  日期:2018-02-09 22:23:43
  0106 为“先行后文”的教育理念点赞

  孔子其实并不那么看重“文”,至少不似部分人想象中那样看重“文”。这点,可从1·6章中,管窥一豹。本章主要讲的是个人的修身之道。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弟子”,可有两种说法。一、学生;二、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泛指年轻人。在下取第二说,自然亦包括孔子的弟子。杨伯峻先生据杨遇夫先生的《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将“谨”解说为“寡言”,我则根据《说文》:“谨,慎也”,作“谨慎恭敬”解。
  “亲仁”,同样可有两种说法。一、亲近有仁德的人;二、亲近于仁,使自己拥有“仁”的心境。鉴于“泛爱众”,其“众”便已包括有仁德的人。况且,“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行仁靠自己、而非他人;也就是说,孔子并不认为亲近有仁德的人,便一定能够行仁。故,自己取第二说。

  日期:2018-02-09 22:25:28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可作“文艺”解。古时推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文”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点缀人的生活;故,孔子说“游于艺”(7·6)。在孔子心目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等“行”是排在“礼”“乐”“射”“御”“书”“数”等“文”之前的;也就是说,“行”重于“文”:如果“行”不及格,那么即使“文”学得再好,亦是要不得的,属本末倒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六艺”的科目虽少,但亦算比较全面、均衡。在下试着将“六艺”粗略地分类了下,便大致可归为三类,即:“文事”类(书、数)、“武事”类(射、御)和“公共”类(礼、乐)。
  日期:2018-02-09 22:32:58
  【原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昆X: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要敬重兄长,谨慎恭敬且诚实守信,广泛地友爱众人,这样便可亲近于仁。做到这些后,如仍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礼”“乐”“射”等文艺知识。”
  两者有些小歧义吧:如对“仁”的解释,另外就是“而”,伯峻先生认为“而”是并列关系;自己则认为“而”乃因果关系。也不知谁给出的译文会更接近孔子的意思些?
  日期:2018-02-10 22:12:42

  0107 重学力而非学历的子夏
  “贤贤易色”,一般的解释是:“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照这种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比较空泛。陈祖范的《经咫》、宋翔凤的《朴学斋札记》等书却说,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贤贤易色”也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这里开始便谈到它,是不足为奇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